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11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之一:再生醫療製程轉型「新日本」
BIOJAPAN2023甫落幕,日本一展再生醫療轉型決心!大廠以AI、機器人尖端技術,卯足火力投入製程自動化,製程自動化與新創扶持,成為最熱「新顯學」!專家倡議透過「學研新創」與「國際交流」,為日本再生醫療生態系注入活水。諾貝爾獎、iPS細胞的學術桂冠,更加速日本傾國之力、勇往再生醫療發展。然而,日本迄今批准的20項再生醫療製品,一半來自歐美,輸出國外的產品掛零!問題在哪裡?擁有相似命運、積極尋找...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日本再生醫療版圖掀動盪 AI自動化製程掛帥【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NIKON、RICOH、HITACHI等CDMO品牌大廠,在2023年的BIOJAPAN「伸展台」上,大秀各自研發有成的再生醫療細胞培養自動化設備最新成果,他們所開發的技術,也將成為克服再生醫療製程高成本的解方。撰文/吳培安日本作為許多光學精密儀器大廠發源、營運總部坐鎮的國家,加速跨入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產業的腳步,在顯微鏡與機械工業的既有基礎上,推出許多搭載人工智慧(AI)與自動化科技的製程解決方...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盤點8項再生醫療臺日合作案 投資、CDMO最火熱【會員限定,10/28前開放閱讀】
疫情期間的「臺日友好」,在疫情解封後的再生醫療產業更加升溫,今年的BIOJAPAN近20家臺廠熱情參與、赴日尋找合作商機,本刊也盤點近年8項臺日再生醫療合作案,其中又以投資和CDMO產業最為火熱。撰文/吳培安同在東亞島弧、鎖定生技醫療發展的臺灣,在經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解封後,今年積極參與BIOJAPAN,不僅有經濟部生技醫藥發展推動小組(BPIPO)率團,也有近10家企業以獨立單位...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日本再生醫療發展不如預期!? 專家提4大「轉骨」建言
日本自2013年再生醫療三法上路、全國投入再生醫療,發展進度並不如預期,也未有成功進軍海外的上市產品,引起國內檢討聲浪。在今年的BIOJAPAN中,四位專家給予「轉骨」建議,包含:再生醫療產品的「再評價」制度、活用與海外互動的4種模式、增進日本和海外對日本再生醫療優勢的認知、日本新創企業應重視併購(M&A)作為出場策略等。撰文/吳培安雖然擁有發現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諾貝爾獎的桂...
封面故事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之二:立陶宛「小國、大生技」啟示錄!
與臺灣相隔八千多公里遠,國土面積臺灣1.8倍,人口僅280萬,立陶宛緊鄰白俄羅斯,戰爭威脅從獨立建國以來從沒間斷過,跟臺灣一樣,都必須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中面對挑戰的「小國」。但立陶宛勇於「生技立國」,將國家生命力培植在生命科學產業發展上,政府野心勃勃願景,2030年要實現生物技術對該國GDP貢獻佔5%的目標。2022年,生命科學行業產生的GDP現已來到了3%。政府堅定的承諾與投資,立陶宛新創經濟...
封面故事
立陶宛生命科學創業「黃金時代」
立陶宛正在成為中歐和東歐先進的創新中心,各自領域頂尖科學家的重要研究應用,正在慢慢轉化為快速增長的產業,更多研究人員和企業家都在積極將科學商業化。立陶宛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的13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9位;累計740多家新創公司。其中,生物技術是立陶宛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且增長的速度明顯高於歐洲平均水平。撰文、攝影/王柏豪自中世紀建城以來,至今年2023年,正好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Viln...
封面故事
臺灣、立陶宛生命科學產業協作 持續升溫!
臺灣、立陶宛友好以及長期平等互惠的經貿合作開啟了新扉頁。雙方政府正朝向可打造全球共同供應鏈、尋求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合作上探索,並初步整合雙方產業優勢,逐步計畫以雷射、生物技術、半導體和金融科技為優先合作項目。多家臺灣生醫廠商今年參加2023波羅的海生命科學展會後,已經逐步開展雙邊具體合作。撰文/王柏豪疫情期間,八千里遠外的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臺灣疫苗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讓臺灣以「臺灣」之名成立代表處的歐...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