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111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之一:再生醫療製程轉型「新日本」
BIOJAPAN2023甫落幕,日本一展再生醫療轉型決心!大廠以AI、機器人尖端技術,卯足火力投入製程自動化,製程自動化與新創扶持,成為最熱「新顯學」!專家倡議透過「學研新創」與「國際交流」,為日本再生醫療生態系注入活水。諾貝爾獎、iPS細胞的學術桂冠,更加速日本傾國之力、勇往再生醫療發展。然而,日本迄今批准的20項再生醫療製品,一半來自歐美,輸出國外的產品掛零!問題在哪裡?擁有相似命運、積極尋找...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日本再生醫療版圖掀動盪 AI自動化製程掛帥【會員限定,10/21前限期開放】
NIKON、RICOH、HITACHI等CDMO品牌大廠,在2023年的BIOJAPAN「伸展台」上,大秀各自研發有成的再生醫療細胞培養自動化設備最新成果,他們所開發的技術,也將成為克服再生醫療製程高成本的解方。撰文/吳培安日本作為許多光學精密儀器大廠發源、營運總部坐鎮的國家,加速跨入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產業的腳步,在顯微鏡與機械工業的既有基礎上,推出許多搭載人工智慧(AI)與自動化科技的製程解決方...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盤點8項再生醫療臺日合作案 投資、CDMO最火熱【會員限定,10/28前開放閱讀】
疫情期間的「臺日友好」,在疫情解封後的再生醫療產業更加升溫,今年的BIOJAPAN近20家臺廠熱情參與、赴日尋找合作商機,本刊也盤點近年8項臺日再生醫療合作案,其中又以投資和CDMO產業最為火熱。撰文/吳培安同在東亞島弧、鎖定生技醫療發展的臺灣,在經歷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解封後,今年積極參與BIOJAPAN,不僅有經濟部生技醫藥發展推動小組(BPIPO)率團,也有近10家企業以獨立單位...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
CDMO
日本再生醫療發展不如預期!? 專家提4大「轉骨」建言
日本自2013年再生醫療三法上路、全國投入再生醫療,發展進度並不如預期,也未有成功進軍海外的上市產品,引起國內檢討聲浪。在今年的BIOJAPAN中,四位專家給予「轉骨」建議,包含:再生醫療產品的「再評價」制度、活用與海外互動的4種模式、增進日本和海外對日本再生醫療優勢的認知、日本新創企業應重視併購(M&A)作為出場策略等。撰文/吳培安雖然擁有發現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諾貝爾獎的桂...
封面故事
生技立國 他山之石 之二:立陶宛「小國、大生技」啟示錄!
與臺灣相隔八千多公里遠,國土面積臺灣1.8倍,人口僅280萬,立陶宛緊鄰白俄羅斯,戰爭威脅從獨立建國以來從沒間斷過,跟臺灣一樣,都必須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政治中面對挑戰的「小國」。但立陶宛勇於「生技立國」,將國家生命力培植在生命科學產業發展上,政府野心勃勃願景,2030年要實現生物技術對該國GDP貢獻佔5%的目標。2022年,生命科學行業產生的GDP現已來到了3%。政府堅定的承諾與投資,立陶宛新創經濟...
封面故事
立陶宛生命科學創業「黃金時代」
立陶宛正在成為中歐和東歐先進的創新中心,各自領域頂尖科學家的重要研究應用,正在慢慢轉化為快速增長的產業,更多研究人員和企業家都在積極將科學商業化。立陶宛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的13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9位;累計740多家新創公司。其中,生物技術是立陶宛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且增長的速度明顯高於歐洲平均水平。撰文、攝影/王柏豪自中世紀建城以來,至今年2023年,正好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Viln...
封面故事
臺灣、立陶宛生命科學產業協作 持續升溫!
臺灣、立陶宛友好以及長期平等互惠的經貿合作開啟了新扉頁。雙方政府正朝向可打造全球共同供應鏈、尋求高附加價值產業的合作上探索,並初步整合雙方產業優勢,逐步計畫以雷射、生物技術、半導體和金融科技為優先合作項目。多家臺灣生醫廠商今年參加2023波羅的海生命科學展會後,已經逐步開展雙邊具體合作。撰文/王柏豪疫情期間,八千里遠外的立陶宛是第一個捐贈臺灣疫苗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讓臺灣以「臺灣」之名成立代表處的歐...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