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HOME
  • 新聞
  • 服務
  • 訂閱
  • 廠商
  • EN
  • 關於
  • 下載 APP
  • 聯絡
查看購物車
搜尋
  • 會員登入
  • 註冊
  • 生醫新聞
    • 每日新聞
    • 生技醫藥
    • 醫療科技
    •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 科學新知
    • 政策法規
    • 應用生技
    • 論壇報導
    • 新聞集錦
    • GBI International
  • 商情中心
    • 產業分析
    • 公司重訊
    • 漲跌排名
    • 生醫永續
    • 查找廠商
  • 焦點人物
    • 生醫人物
    • 人物專訪
    • 國際報導
    • 專家觀點
    • 生醫名人錄【影】
    • 編輯專欄
  • 創業投資
    • 新創動態
    • 投募專區
    • 生醫攬才
    • 【影】技術焦點鏡
  • 展會直擊
    • 論壇報導總覽
    •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5
    •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5
    •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2025
    •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2025
    • 日本生技展
    •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 產業論壇
    • 海外展會
    • Podcast
  • 雜誌專題
    • 各期專題列表|雜誌線上看
    •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 太陽西邊升起 印度生醫
    •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 購買出版品
    • 編輯部公告
  • 產業活動
    • 活動列表
    • 活動快訊
    •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1. 首頁
  2. 雜誌目錄
  3. Vol. 29 生技變法 求存?圖強!
  4.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翻轉台灣生技」審視產業問卷大調查

文/吳靜芳 數據整理/陳欣儀調查說明本問卷發送方式主要為電子普查及紙本,電子發放對象截取本刊2015年間實際取得及建置之台灣生醫產、學界名單,紙本發送對象為12月25日「2015教育部生技創新創業大賽暨講座」約150位與會者。問卷共計發出2100份,回收具實郵件身份之有效問卷310份,回收率15.0%,調查問題共6題,答題者可從每項問題答案中勾選其中2項,調查時間為2015年12月23日至2015...
封面故事 林泰元

林泰元:「『國際化』程度高低,決定台灣生技是否走得出去。」

再生醫學是全球醫療與生技發展的未來趨勢,幹細胞研究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曾擔任台灣幹細胞學會秘書長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林泰元,為當前台灣幹細胞研究領域活躍的中生代,他致力推動台灣再生醫學產業化發展及國際化接軌,曾與前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游正博合作,主要貢獻在發現新型原始肺部幹細胞是SARS病毒特定的感染對象,證明幹細胞在生物體內具有再生與自我複製功能以外的多樣性的角色。整理、圖/蔡立...
封面故事 陳亮恭

陳亮恭:「整合規劃高齡照護政策,翻轉台灣老化負擔。」

高齡社會已成為各國的棘手問題,國發會推算,十年後台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2012年「國際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上,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及團隊,獲選全世界高齡學術研究卓越中心,是亞洲目前唯一獲選單位。陳亮恭醫師也是全世界高齡醫學的重要意見領袖之一,已發表約百篇國內外醫學論文,其學術研究能量持續受到國際高度關注,他本人更實踐推動台灣高齡醫療服務與政策。整理/楊傑名 圖/蔡立勳以前談高齡產業,...
封面故事 陳濱

陳濱:「『創新』是台灣醫療器材發展唯一之路。」

前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濱,自年輕起帶著一只皮箱,從最北端的俄羅斯,踏到南方的阿根廷,足跡遍及世界60餘國,台灣醫材產業30餘年的發展歷史盡寫在他臉上。無論台灣或全球的產業市場及法規,他都有深入的涉獵。專注以科學儀器與手術用器材為主要產品的他,迄今仍勤奮不懈地往各國參展,以抓緊國際醫材市場脈動。整理、圖/蔡立勳 觀察台灣醫療器材的現況與這二十多年的發展趨勢,我有很多感觸。醫材與其他...
封面故事 陳基旺 生醫推手

陳基旺:「生技製藥『矽導計畫』,培養人才避免『枯水期』。」

前台大創新藥物研究中心主任陳基旺,1985年抱著「怎麼沒有一個新藥是台灣開發的」的疑問,從密西根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後返台,自此投身台灣新藥開發領域。他的專長包括活性天然物新藥研發、藥物設計合成,首創台灣電腦模擬研發新藥之案例,擁有國內外專利10餘項,發表超過上百篇論文於著名期刊,於2001年獲選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AAASFellow)。陳基旺是業界公認卓越的醫藥化學家,近期已創業成立新藥開發公司...
封面故事 李鍾熙

李鍾熙:「以提升國民醫療健康水準的施政來帶動產業。」

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自1990年返台,擔任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並設立生醫工程中心,歷經接掌工研院院長、轉任生技中心董事長,是台灣唯一領軍過兩大法人研究機構的領導人物。一路以來,李鍾熙致力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接軌國際,被業界公認對台灣生技產業國際能見度付出極大貢獻。如今,李鍾熙已投入產業,並致力精準醫療發展。整理、圖/蔡立勳美國總統歐巴馬其實並非首位提出「精準醫療」概念的人,不過他於2015...
封面故事 路孔明

路孔明:「要計畫性擴大資本市場,引進創新和高階人才。」

中天生技集團董事長路孔明,2000年在台灣第一波生技風雲興起時成立中天生技,一路以來勇於率先各種創新策略,創下首個從資本市場成功大眾募資案例,手握台灣發出5張新藥藥證中的2張、推動成立台灣最大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為下世代台灣創新紮根成立「鑽石校園種子基金」等。近幾年,路孔明更潛心往創新根基佈局,也在新藥、創投及有機農業皆打造出台灣標竿,他的發展歷程,是台灣本土型生技產業發展的縮影。整理、圖...
封面故事 張鴻仁

張鴻仁:「連結國際創新基地,扭轉法規轉守為攻。」

曾任衛生署副署長、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目前為上騰生技董事長,出身醫學系,擁有台大公衛及美國哈佛公衛雙碩士,但回國後棄醫投身公職。他在健保財務窘困時,臨危授命出任健保局總經理,完成健保費率第一次的調漲。全球領先的健保IC卡制度,奠定了台灣今天為國際先驅的國家醫療數據資料庫基礎,也在他任內全面上路。張鴻仁是國內唯一官、產、投資三棲領導人物,能深入洞察政府行政與產業政策。整理、圖/楊傑名 我認為新政府第...
封面故事 閻雲 人物

閻雲:「全盤檢討人才培育,銜接國家大政策。」

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旅美長達30年,本身是國際公認的傑出癌症腫瘤專家,曾任全球知名的希望城(CityofHope)癌症中心副院長及分子藥理系系主任、加州理工學院兼任教授等職。自美返台擔任校長僅4年餘,他透察台灣生技產業人才發展的困境,引進國際名校厚植產業人才教育制度,於北醫創立多所具台灣產業競爭優勢的研發中心,致力於創新生醫教育。整理/蔡立勳 圖/楊傑名與其他產業相比,生技產業培養人才的時間...
封面故事 蘇遠志 生醫推手

蘇遠志:「產業要創新加值打出台灣牌。」

今年已逾87歲的台灣發酵之父、台灣大學農化系榮譽教授蘇遠志,仍精神钁鑠,且活躍於各項產業社群活動,參與多項研究計畫指導委員。他一手締造了台灣發酵工業經濟奇蹟,其「麩胺酸發酵生產」創新發明,於80年代寫下台灣「味精王國」、製造外銷世界第一的歷史,迄今,讓台灣多項發酵產品及技術仍居國際領先地位。他是中華民國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的創始人,桃李滿天下,遍佈台灣生物科技產、官、學界,是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先驅與奠...
封面故事

利益團體提案建議大彙整

台灣生技產業範圍相當廣泛,但法規部分自1970年8月《藥物藥商管理辦法》開始(1993年更名《藥事法》),迄今,該法為台灣醫藥相關監管根本母法,繼而授權訂定其他子法。時至2007年6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瞄準國內新藥及高風險醫材研發,台灣生技才真正邁入產業化起飛階段。但隨著國際產業快速進展,多數產學界認為,不少法規經久失修,不敷產業所需,各方勢力也在新政府交替之際,力爭變法圖強。文、圖/...
封面故事

生技變法 求存?圖強!

大選落幕,「英仁」時代來臨,2016年新政府將上任,《台灣生物經濟產業發展方案》亦將接續「生技鑽石行動方案」上路,在這個承舊啟新的轉折點,產學界如何審視台灣生技產業的現狀與問題?本刊動員進行「翻轉台灣生技」意見大調查,實現310份身份具名有效問卷,50%以上產學界,認為政策面是政府亟待改善的問題,其中又以配套不全、未能反應產業實際面最嚴重。本刊又走訪產業各大公協會團體、研究幕僚單位,以及法規執行單...
  • 第一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後頁
  •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2025臺灣生醫女掌門人 Top10票選出爐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臺灣生醫新創CEOs高峰會 百位CEO齊聚!


TOP
  • Global Bio and Investment Monthly
  • 讀者服務電話:+886 2 2726 1065時間:週一 ~ 週五 09:00 ~ 18:00
  • 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 地址:110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9號2樓之一, Taiwan

我們的服務

  • 關於我們
  • 會員方案
  • 常見問題
  • 每日新聞
  • 產業活動
  • 名錄/找廠商
  • 出版品
  • 雜誌線上看
  • 訂閱電子報
  • Copyright© 2024 環球生技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本文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有引用請註明出處。授權申請。隱私宣告Privacy。會員條款User Terms。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 Cookie,若您不願接受 Cookie 的寫入,您可在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 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 Cookie 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至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