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興櫃捲土重來、衝美國市場

萊鎂醫鎖定傳統呼吸睡眠治療痛點 落地美國退伍軍人醫院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5-02-2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萊鎂醫療器材,是國內最早投入睡眠醫學創新技術開發的先行者之一。圖(右3)為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仲竹。(圖/萊鎂醫提供)

由STB醫師創業家陳仲竹成立的創新醫材公司——萊鎂醫,鎖定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標準治療的痛點,開發出全球獨創負壓治療裝置。雖然遭逢新冠疫情衝擊、撤興櫃等挫折,但萊鎂醫仍不氣餒、開發出新版可調式負壓治療裝置,並落地退伍軍人醫院體系,一步步打開美國市場。

撰文/吳培安


成立於2010年3月的萊鎂醫療器材,是國內最早投入睡眠醫學創新技術開發的先行者之一;創辦人暨執行長陳仲竹,本身是一位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從患者的未滿足需求開發創新醫材,可說是萊鎂醫的最佳寫照。

「許多人以為睡得好才會打鼾,其實嚴重打鼾和OSA有高度關聯。」陳仲竹說。

不只是打鼾吵到枕邊人,更嚴重的是,如果OSA患者長期沒有接受治療,可能將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高血壓、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然而,當前OSA的標準療法——持續正壓呼吸器(CPAP),是採用強迫灌氣式治療。陳仲竹親身經歷,患者需要在睡眠期間持續戴著笨重的呼吸面罩,不僅戴久了易感不適,CPAP還有體積龐大、不易攜帶、需要持續插電、發出影響睡眠的噪音等缺點,讓許多OSA患者寧願放棄治療,也不想使用CPAP。

因此,陳仲竹利用他在流體力學的專長,加上獲選為首屆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人才培育計畫(STB)」、遠赴美國史丹福大學接受醫材創新創業訓練課程,創辦了萊鎂醫,在2011年進駐新竹生物醫學園區,針對CPAP的痛點,投入全球首創負壓式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裝置開發。

全球獨創負壓睡眠呼吸治療裝置 打響國際醫材新創知名度

陳仲竹說明,萊鎂醫的治療策略,是透過在病人口腔內形成負壓環境,吸住舌頭、往前移,進而使得軟顎上提、暢通呼吸道,讓患者可以閉口呼吸。

「患者不僅不需要佩戴面罩、減少不舒適感,微型化的機台只有200公克重,放在口袋裡就能攜帶,充電電池一次可以運轉5~7天,外出旅行也能方便使用。」陳仲竹說。

歷時6年開發,萊鎂醫所開發的iNAP負壓睡眠呼吸治療裝置在全球陸續傳出喜訊,自2016年獲得歐盟CE認證起,接連取得馬來西亞、臺灣、泰國、韓國醫材上市許可證,也與斯里蘭卡、德國、韓國等國代理經銷商簽訂合約。

於此同時,萊鎂醫也在臺灣新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