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環球生技產業報告教室】系列

新冠檢測開發契機:精準化、自動化、數位化、多重感染檢測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0-06-0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2020環球生技產業報告教室。(攝影:林嘉慶)

全球疫情未歇,發展快速而精準的檢測試劑非常重要且必需。5 月 13 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ITIS 研究團隊、環球生技月刊,共同舉辦「2020 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邀請生技中心產業資訊組蔡維原博士、萊弗斯基因總經理劉朝暉、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分享「疫」世界下新冠病毒檢測開發趨勢與利基。


撰文/彭梓涵 攝影/林嘉慶

去年 12 月,中國武漢出現不明肺炎,隨即全球各地陸續出現感染個案,疫情也如滾雪球般,越演越烈。為了防堵疫情,快速而精確的病毒感染診斷,成為傳染病控制的重要資源,因此,各國也在疫情發生後,開始儲備充足且高品質的檢測量能。臺灣在這波疫情中,因初期邊境防疫政策、科技防疫的方法奏效,感染人數並未像各國群聚感染上升,但卻成為國內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開發受阻的主因之一。

全球在對抗新冠病毒的生技產業需要長期布局,精銳盡出的臺灣檢測廠商如何放眼國際,開啟檢測產業的國際大門?

全球疫情隨時間、場景變化 檢測產品需與日俱進

生 技 中 心 產 業 資 訊 組 蔡 維 原, 首 先 以「COVID-19 檢測國際發展現況及趨勢」為題分享,他表示,由 1 月 24 日至 5 月 9 日,全球共執行了超過 4,300 萬次的病毒檢驗,且需求仍持續增加。

從資料庫分析,現行市面上的產品通過認證上市,核酸檢測有 179 項,其中醫院實驗室用有122 個,44 個自動化、13 個快篩裝置,顯示上市的產品多以手動、需搭配大型儀器、醫檢師為主。但隨著疫情惡化,檢測速度、累積檢測次數遽增,自動化的設備研發數量增加、免疫檢測的批准也增加,免疫檢測發展趨勢也朝精準化,並導入即時檢測 (POCT) 裝置,將檢測結果數位化,上傳雲端方便診斷、管理。

他也從資料庫分析發現,絕大多數檢驗產品皆取得多國認證,以利多國銷售,又以歐盟 CE 認證居多。從國際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分析,核酸檢測產品現階段,開始朝向自動化發展,另外隨著疫情可能流感化,加入多重感染檢驗功能也是未來開發利基。建議在疫情期間,檢驗試劑應視為戰備物資,政府應思考國內需保留自行生產研發的能量,扶植產業、以備不時之需。

萊弗斯分子編碼技術 瞄準自動化、多重檢測趨勢

萊弗斯基因總經理劉朝暉,則分享「如何以開放式創新帶動檢測新解方」,萊弗斯 2015 年在清華創新育成中心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