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74 再生醫療大時代 臺日共舞 產業鏈完全手冊
Vol. 80
Vol. 79
Vol. 78
Vol. 77
Vol. 76
Vol. 75
Vol. 74
Vol. 73
Vol. 72
Vol. 71
Vol. 70
Vol. 74
2020-06
再生醫療大時代 臺日共舞 產業鏈完全手冊
日本傾國之力劍指全球再生醫療領導地位
臺、日共舞,結盟打造完整產業鏈,
本刊特別整理日本再生醫療企業現況,讓您一次掌握日本高度分工的再生醫療產業鏈。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再生醫學
ICT
醫療科技
發展下一個半導體產業? 仁寶集團最積極
雖然當前臺灣智慧醫療當道,但隨著特管法核准細胞治療案件數逐漸增加,資通訊和自動化生產業者對再生醫療的興趣也逐漸升溫。經濟部2019年10月發布的《全球早期資金趨勢觀測月報》指出,再生醫療領域中的幹細胞與免疫細胞療法,成為近兩年醫藥品/療法次領域的新投資焦點。撰文/吳培安日本神戶生醫研究創新基金會細胞療法研發中心,中心長川真田伸在去(2019)年9月受邀訪臺,分享日本如何將神戶市從一座重工業和鋼鐵工...
再生醫學
台創材力爭再生醫療新材料隱形冠軍
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創材)聚焦全球再生醫療市場潛能,以獨步全球的微奈米結構體技術,生產可客製化的三維培養細胞支架,堪比目前市面上的細胞培養材料能收穫更多細胞,因而獲得日本、中國、美國多家生醫公司的青睞,成為其跨足國際再生醫療市場的助力。目前,再生醫學的發展領域主要有「組織工程」和「細胞治療」二大方向,隨著再生醫療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市場的成長,引發了大量生產各種細胞的需求。如何在有限度的時間與...
再生醫學
三顧+「日立策略」 再生醫療「天下,捨我其誰」
今年4月,日立集團無畏疫情高峰期,史無前例以海外合資合作模式,和三顧正式完成簽約,近期並已順利完成20億新臺幣集資,將在竹北園區建置一座亞洲最大的全新一代自動化細胞治療生產廠,成為今年以來臺灣生醫產業最大的投資案。日立結合三顧佈局全球再生醫學的策略,志在讓全球細胞治療的CDMO捨我其誰。自2013年安倍政府發布「日本再興戰略」,率世界之先將再生醫療納入其中,日本再生醫療的發展,不僅受到歐美國家關注...
再生醫學
共舞再生醫療產業鏈 臺、日合作火熱進行中
日本再生醫療產業鏈快速發展,與日本友好的臺灣,也在再生醫療法規上效法日本雙軌制,正快速追趕日本的腳步,臺、日兩國已經成為亞洲發展再生醫療的指標國家,雙方近年來彼此間也多有合作,國內業者、學者專家窺見雙方的異同之處,值得在未來合作策略佈局上審慎考量。2018年9月,我國衛福部通過「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修正草案,授權給醫療單位的申請醫師,能在醫事司核准登記後,...
再生醫學
政策法規
醫事司、食藥署雙軌管理 引領臺灣再生醫療產業
2013年是日本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再興戰略」,將再生醫療與藥品、醫材並列生技產業再興的三大支柱的重要年份。不過少為人知的是,2013年同時也是臺灣再生醫療/細胞治療的重要分水嶺。如今「特管辦法」已經上路,正醞釀開放更多適應症的可能性;而無論業者和患者,都期待接下來的「再生醫療製劑條例」是否能儘速立法通過。2013年,日本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再興戰略」,同年,也是臺灣再生醫療/細胞治療的重要分水嶺。臺...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疫」覽無遺的臺灣生技業:樣樣精通,樣樣稀鬆!
儘管COVID-19因為醫學未解之處仍多,各國疫情依然瀰漫,但臺灣這一波防疫幾乎是過關了。緊接著,各種「超前部署」、「後疫情」影響、變化、機會與挑戰的輿論及會議,已經此起彼落。檢討政策、討論對策、發展決策;各方專家和非專家的議論線上、線下不絕於耳,透過四通八達的網路科技,我每天的手機line和信箱都被熱心的朋友們幾乎塞爆!COVID-19除疫疾本身對人類健康造成的直接傷害外,這次堪稱百年一遇的人類...
View 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葉志鴻
新冠肺炎
葉志鴻:新冠肺炎治療藥物的現況與挑戰
葉志鴻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並擁有密西根大學AnnArbor分校企管碩士學位。於2002年加入台灣微脂體,在此之前擔任亞洲聯創(AsiaWiredGroup)副總經理,協助新創公司財務規劃及策略聯盟管理。進入亞洲聯創之前,葉志鴻曾任職於矽谷美商萬通銀行(GeneralBank)以及擔任HermesBiosciences財務長。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的同時,全球相關藥物開發馬不停蹄...
專家觀點
顧靜玉
生醫新創
新型冠狀病毒
顧靜玉:初創不可缺:市調、定位、通路、市場價值
擁有臺大法學學士和美國耶魯大學法學碩士學位的顧靜玉,是一名資本市場律師,在美國和香港資本市場擁有20年多的豐富經驗,目前是美國知名美邁斯律師事務所(O’Melveny&Myers,OMM)唯一的臺籍女性合夥人。其專長是協助各國企業在美國或香港、中國等進行兼併與收購、首次公開募股(IPO)和募資等。顧靜玉律師20多年來的戰績,協助頂尖企業上市、併購、投資、募資等總金額超過200億...
Special Report | 專題報導
更多
專題報導
健康管理
預防保健
之二:「靈芝4.0」吃對成分才有效
撰文/劉端雅靈芝是一種特殊的真菌,在中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有「蕈中之王」之稱。靈芝擁有400多種不同的生物活性化合物(BioactiveCompounds),具有多種潛在作用,包括:調節免疫系統、抗發炎(Anti-Inflammatory)、抗腫瘤、抗菌、抗病毒、抗糖尿病和抗氧化作用等。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教授許瑞祥,長期致力於研究靈芝,包括:從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評估靈芝抗衰老作用、靈...
專題報導
健康管理
預防保健
之三:點藻成金 免疫調節藻商機
撰文/吳培安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臨到糧食缺乏危機,他們把藻類當成緊急食糧;如今,全世界都注意到藻類帶來的健康效益與商機。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市場調查報告,藻類產品到了2023年將會成長到51.7億美元,而推動商機持續擴張的主要動力,是藻類的健康食品應用。在臺灣,根據衛生福利部2018年的統計資料,藻類食品在我國膳食補充劑市場排行榜居第6,市場規模達16億新臺幣,影響力雖不...
專題報導
健康管理
預防保健
之一:菌菌革命 如何選對益生菌?
撰文/李林璦在中國1月27日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指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其他治療措施中,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益生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後續發生細菌感染。且在第五版中也繼續保留了「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的相關內容。這一官方指引直接影響了益生菌市場。生技小辭典――益生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1年制訂《食品益生菌評價指南》中...
專題報導
健康管理
預防保健
專家:免疫系統雙面刃 「平衡」才是關鍵
自新冠肺炎大流行至今,各種保健亂象也層出不窮,美國FDA已經對提及「Virus」或「Viral」的保健產品發出警告,拒絕任何產品宣稱與新冠肺炎有關。而這些宣稱能提升免疫力的產品,究竟增強什麼?又什麼是所謂的「免疫力」呢?撰文/李林璦疫情肆虐高峰時期的3月中旬,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首先向7家銷售新冠病毒防治保健品的公司發出嚴重警告信,認為這些產品未經批准,對患者健康...
預防保健
健康管理
戰疫“食”刻
新冠疫情襲捲,加速預防醫學觀念抬頭,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來對抗病毒成為全民運動。保健食品市場需求也因應疫情成長,比率有望破20%,市面上各式各樣的「專家意見」,該相信誰?該吃什麼?責任編輯:李林璦撰文:李林璦採訪整理:李林璦、劉端雅、吳培安資料研究:劉端雅、李林璦、吳培安攝影:劉端雅、李林璦美術設計:黃黛鵑市場調研機構(ContentMarketingInstitute,CMI)指出,由於民眾健康...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Pre-ASCO
新冠疫情改變腫瘤臨床護理 癌症治療該何去何從?
美中抗癌協會(USCACA)和世易醫健(eChinaHealth)聯合舉辦「Pre-ASCO中美臨床腫瘤論壇」,以線上會議方式邀請到中、美兩國多位臨床腫瘤學專家,分享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癌症患者的臨床處置、管理經驗與遠距醫療的應用,同時也針對未來腫瘤治療的研發與挑戰進行了剖析。(本刊為ASCO論壇大中華區業務總代理世易醫健策略夥伴,取得臺灣獨家總代理,此次會議由本刊進行記錄與摘要整理,與世易醫健同步於...
產業報告教室
生醫知識庫
新冠檢測
新冠檢測開發契機:精準化、自動化、數位化、多重感染檢測
全球疫情未歇,發展快速而精準的檢測試劑非常重要且必需。5月13日,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ITIS研究團隊、環球生技月刊,共同舉辦「2020產業報告教室」系列論壇,邀請生技中心產業資訊組蔡維原博士、萊弗斯基因總經理劉朝暉、醫流體執行長李文斌、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分享「疫」世界下新冠病毒檢測開發趨勢與利基。撰文/彭梓涵攝影/林嘉慶去年12月,中國武漢出現不明肺炎...
Bio & Law | 生技法律
更多
政策法規
專利連結
生技法律
打造原藥廠/學名藥廠雙贏關鍵 藥品專利連結制度
近年來,加強藥品專利保護已成為各大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和製藥產業的共識,建立藥品專利連結制度(PatentLinkage)更是備受關注。2019年11月2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再次提出了探索建立藥品專利連結制度、藥品專利期限補償制度,以完善製藥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今年1月,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對藥品專利申請補充數據、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專利有...
People | 人物
更多
人物
基因檢測
莊曜宇
生醫推手
癌症生物學家莊曜宇 以電資揭密基因臨床意義
前臺大生醫電資所所長、現任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莊曜宇,是國內跨生醫與電資雙領域的第一位教授,為臺灣生醫電資領域注入活水。他是賦予基因資訊實質臨床意義的開路先鋒,開發出多種演算法、系統、基因資料庫等,也是全球首度解出臺灣帝雉全基因定序的關鍵人物。 隨著趨勢,臺灣以往以代工為主的ICT產業,逐漸轉型邁向生醫產業,近年來,醫療與電資兩個領域的結合越來越被重視。今年3月,陽明大學首創於醫學系設立「醫師工程...
Company|新銳公司
更多
醫療器材
新銳公司
瑞愛生醫開發全球第一款 「光電式血紅素感測器」
結合臺灣的ICT背景,瑞愛生醫團隊透過光學技術與獨特演算法,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光電式血紅素感測器」,讓排泄物潛血的檢驗不再是醫療院所的專利。創辦人顏碩廷擁有十多年半導體產業經驗,為了家人健康轉型投入生醫,公司僅成立兩年半,瑞愛成為矽谷加速器PlugandPlay海外健康照護類別唯一臺灣團隊,產品吸引日、美等海外衛浴大廠和保險業者商討合作。 座落於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嶄新商辦大樓,瑞愛生醫,這間成立僅...
微生物體學
感染檢驗
醫療器材
新銳公司
亞洲準譯鎖定未知感染症 打造首家mNGS P2負壓實驗室
由圖爾思生技成立的子公司「亞洲準譯」,鎖定臨床上未被滿足的未知感染症病原鑑定需求,提供微生物次世代定序(mNGS)技術服務,未來期望搭上《特管辦法》納入LDTS順風車,推動將mNGS納入常規醫學檢驗的一部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發,暴露出全球對「不明原因感染症」,應變能力仍然不足的缺陷。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和國外文獻統計,許多急重症感染疾病在臨床上成功檢出病原的比...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吳弘毅:基礎研究不可斷鏈, 動物模型助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下,國衛院在1月底緊急聚集各界專家,探討如何加速國內疫苗、藥物等相關研發。其中,中興大學吳弘毅教授擁有20年動物冠狀病毒基礎研究經驗,他是如何透過動物相關研究助力抗疫?又如何看待本次疫情?撰文、攝影/巫芝岳至今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造成全球近6百萬人確診、30多萬人死亡。臺灣「超前部署」造就的防疫成績備受世界肯定。事實上,早在農曆年假一結束,國家衛生...
新冠檢測
生醫推手
施信如
人物
施信如建立全臺最完整新冠家族病毒庫
林口長庚醫院是這次負責邊境防疫最前線的合約病毒檢驗醫院,長庚擁有P3實驗室,在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帶領下,已培養並完成32株新型冠狀病毒株基因定序,以及25株感染者人類抗體分離。除了病毒檢驗,該中心也正在著手進行檢驗創新方法、中草藥、老藥新用研究以對抗新冠病毒。臺大醫院醫檢部副主任張淑媛、林口長庚醫院病毒檢測中心主任施信如、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醫技系教授王貞仁,是108年衛福部核准八...
Native Bio | 在地生技
更多
在地生技
農業生技
台灣海博特破解連續活體拍攝限制
台灣海博特開發的「環控型植物活體3D影像分析儀」,透過改良式雙眼鏡頭搭配16組多光譜拍攝,解決傳統影像觀測的辨識誤差,與無法連續觀測問題,可長期監控植物生長。此一技術被德國大廠LemnaTec看中,產品以LemnaTec+海博特雙品牌方式行銷。 隨著ICT產業軟硬體與自動化裝置發展,全球農業也在科技協助下興起一股精準農業(PrecisionAgriculture)風潮。以資訊科技為基礎的農業革命,...
Bio Bookshelf | 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鑑識科學
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
近期討論度高的Netflix影集「誰是被害者」中,男主角利用鑑識科學一步步抽絲剝繭,揭開謎團靠近真相,而本書則由「鑑識生態學家」(ForensicEcologist)帶領讀者走入命案現場,利用自然界的證據線索如花粉、真菌孢子、土壤、微生物等,來協助指認嫌犯是無辜或有罪。這些平常隱藏在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微不足道的痕跡證據,卻能令真相無所遁形。 植物生長,而真菌分解。真菌是植物原料降解的主要生物。的確,...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