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沒有人口紅利
應更專注產業生態鏈
撰文/彭梓涵、吳培安
從過去資通訊產業發展,可以了解到臺灣比較仰賴代工,但發展生醫產業還要有所改變。我們的基礎建設完善、在亞洲名列前茅,但仍有幾項劣勢,包括我們沒有人口紅利,因此,臺灣應更專注在如何完善產業生態鏈的問題,不能用過去的產業發展模式來看待生醫產業。
醫材方面,雖然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的統計報告,2019年臺灣醫材產值預計達1,206億新臺幣,不過內容還是偏向代工性質的裝備生產,例如隱形眼鏡、血糖機和牙材。
我認為,臺灣的優勢在於高品質的醫療技術和病人資訊,如何利用這個優勢,是大家要腦力激盪的。
新藥開發方面,臺灣雖然具備完整的產業發展生態鏈,從人才培育、早期臨床、醫療單位、資金投入到藥廠企業的支持,但仔細探究,內裡是略顯薄弱的。
在人才培育方面,因為一些新興的生醫產業在國內尚未建立產業化規模,例如與基因相關的生物資訊科系,因為無法說服學生在畢業後有會有豐富的工作機會,影響到學生攻讀這類科系的意願。沒有國內足夠的人才資源的參與投入,產業也就很難在臺灣規模化,形成聚落。
臺灣的生醫投資在數年前因為生技股在資本市場的好表現曾經非常活躍,但現在也不好提當年勇了,如今在臺灣生醫領域的創業投資資金是不豐富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具備競爭優勢,就應該打國際盃,尋求國際的資金投資。
我認為,臺灣團隊應該要更國際化,如果不把世界(包括中國)當成舞台,發展就會受到侷限。舉例來說美國和中國都有很好的市場紅利,因此當地的生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