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營養食品GMP捲土重來 助力臺廠走出國際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0-01-1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臺灣的健康食品法規雖 嚴格,但以科學方式進行驗證,才能讓民眾建立 起信心。( 攝影 / 巫芝岳 )

2019年9月衛福部預告保健營養食品業者優良製造作業(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指引(草案),將助力臺灣廠商走出國際,幫助產業升級。除了品質上把關,在保健食品最核心的功效性驗證方面,廠商均盼朝向日本的機能性表示食品(FFC)邁進,讓保健創新研發有新出路。


2019年9月4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預告「保健營養食品業者優良製造作業(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 GMP)指引」(草案),預計最快2020年下半年即可開始遞送申請。

GMP是民眾熟悉與信任的規章,早在1989年,經濟部工業局策劃「食品良好作業規範」驗證制度,也就是以往的食品GMP微笑標章。

食品GMP驗證制度著重在食品生產品質與衛生安全的優良製造標準,但是在2011年後連續爆發塑化劑風波,以及2013年開始的大統、頂新、強冠等黑心油一系列食安事件後,讓社會大眾對該標章喪失信心。

2014年,經濟部委託2家民調公司調查民眾對GMP的觀感,作為改革GMP制度的參考。民調結果顯示,近9成的受訪者指出,食安風暴已影響對GMP產品的信心,但亦有8成民眾說,GMP可以檢討改善,但不能廢除。僅2成民眾則認為制度可廢除。

然而,當時的經濟部工業局仍執意在2015年4月將「臺灣食品GMP協會」更名為「臺灣優良食品發展協會」(Taiwan Quality Food Association, TQF),並將本應為政府監管之責,在同年6月將GMP微笑標章移轉至民間的TQF協會。

GMP –國際共通語言

採廠商自願性申請

TQF看似平息了國內對GMP的質疑風浪,但也自此將臺灣保健食品產品出口擱下了難以跨越的檻!

很快地,後續廠商在保健食品出口到馬來西亞時就遇到瓶頸,當地政府都需要有對等政府單位證明的文件,但TQF協會為民間團體,即便驗證內容已與國際規範接軌,但無法驗明正身,就是不能進入馬來西亞。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接受訪問時指出,「雖然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但當年廢止GMP轉為TQF並非正確的選擇,而是應該要好好整頓GMP,因為只有GMP才是國際貿易通行的語言及規章。」。

後來,食藥署在陸續接到業者反應後,吳秀梅帶著食藥署團隊,與馬來西亞衛生部藥品管制局進行多次溝通,並比對兩國法規,最後以「二級品管」搭配食藥署核發相關核備函的「擴充方案」,才終於讓馬來西亞政府點頭。

吳秀梅進一步說明,但此措施也僅適用於臺、馬雙方,臺灣保健營養食品產值破千億,不應以補破網的形式進行。

「未來,臺灣保健營養食品的外銷需要更完整的管理模式,以便業者跨入國際。因此,政府將與產業、學會、公協會攜手,重新制定我國保健營養食品GMP規範。」吳秀梅說。

不過,吳秀梅補充,「保健營養食品GMP規範是為建立臺灣廠商出口管道,採廠商自願性申請,並非為取代現行之TQF,廠商可自由選擇申請。」

全面推動GMP

驅逐劣幣、避免產業外移

為訂定最能與國際接軌的GMP規範,保健營養食品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威仁承接下研析建立保健營養食品GMP規範的重任,開始積極與...

下一篇
生技新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