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六大核心」 生醫政策總回顧問卷統計解析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4-05-27
政府每年召開BTC會議,作為臺灣生醫政策推動最高層級會議。(圖/本刊資料中心)

除了對新政的期待外,本刊也針對蔡政府8年來的生醫產業政策,進行了「臺灣生醫產業政策8年大回顧」的意見調查,除鑒往知來,也盼作為前瞻新政的參考。

撰文/巫芝岳


截至5月15日前,不論是宣示將更重視國人健康的「健康憲章」、直接影響病人治療的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或是仍為社會福利而難形成產業的長照3.0,雖然賴政府尚未透露完整的生醫產業促進政策。不過,本刊採訪的多位業界專家們,都一致指出,新政府應延續過往8年的政策大方向。

自1995年起,臺灣生技產業在「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兩兆雙星」計畫的啟蒙下,直到 2009年,馬政府推出「臺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進一步整合資源,正式宣誓生技產業成為國內重點培植的新興產業之一。

2016年,蔡政府上任後的「5+2產業創新計畫」(簡稱「5+2計畫」)和「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簡稱「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將過去鋪路20年的生技產業,推向了另一個高峰,讓生醫產業市值終於突破兆元。

除了對新政的期待外,本刊在「臺灣生醫產業政策8年大回顧」的意見調查中,也針對蔡政府8年來的生醫產業政策進行了回顧調查,盼鑒往知來,作為前瞻新政的參考。

(編按:以下問卷內容皆取自5+2計畫中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以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的「臺灣精準健康產業方案」的辦理重點、具體做法,並搭配詢問2023年BTC會議總體建議。)

之一:完善生態體系

生醫產業發展中,資金、法規、技術、人才是全球認定在打造完善的產業生態系時,亟需整合發展的各項因素。「5+2計畫」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也開宗明義列出完善生態系的六大要素——資金、人才、選題、智財、法規、資源整合。

直到2023年,這幾大要素仍是每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會議)一再重申的議題。

統整問卷結果,在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完善生態體系」政策,以及2023年BTC會議總體結論中的看法上,亦發現多項重疊之處。

▶ 資金募集面向

對於資金募集,調查中最不滿意的策略為「吸引世界百大生醫公司投資臺灣」(53.3%)和「擴大投資新創事業」(37.8%);在「5+2」中,被提出作為特色重點產業發展的精準醫學領域,業界最不滿意的法規資金策略,同樣是「擴大創新創業資金」(46.7%)。 (見【圖6、7】)

對於2023 BTC會議總體建議中的投資部分,「恢復創投稅賦抵減和放寬稅賦穿透規範」(55.6%)和「運用政府資源鼓勵企業投資或成立私募基金」(46.7%),則是最多人認為須落實的建議。 (見【圖8】)

▶ 人才培育面向

有關人才培育,調查統計顯示,業界最不滿意的策略為「運用國際企業與國內公司合作,引進國際高階人才」(48.9%),其次是「延攬跨國際領域、行銷及法規人才」(33.3%),皆和延攬國際人才相關。 (見【圖9】)

但對應2023 BTC會議總體結論中,委員們對人才建議排名最後(被認為需落實的急迫性最低)的,正是「國際攬才」(26.7%)。

相反地,「注重培育跨域研發、經營人才」(71.1%)是最多人期待落實的。(見【圖10】)

相比於「人才從國際而來」,是否國內產業界們反而更期待的是注重國內人才的培育?後文將請多位專家陳述觀點與建議。

▶ 技術(重視選題)面向

針對技術(重視選題),統計顯示,大家最不滿意的是「建立市場導向選題及科研計畫專案管理機制」(44.4%),其次為「發展臺灣利基生技醫藥研究」(40%)。(見【圖11】)

同樣的,在「5+2計畫」中被提出的精準醫學領域,大家最不滿意也是「建立科研計畫專案管理機制與商品化中心」(57.8%)。(見【圖12】)

很明顯地,產業普遍在政府對研究計畫專案的管理機制上,認為存在需要改善的空間,以提升研究計畫商業化發展的效益。

此外,針對2023年BTC會議總體建議中的技術建議,產業最期待落實的項目是「創新醫藥品開發應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