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專注於轉譯醫學的全福生技(6885)從興櫃轉上市。去年同期遭遇核心產品乾眼新藥RBM421三期解盲失利的全福,短短一年,歷經董事長林羣口中的「三百日維新」後,「逆轉勝」成功挺進上市,不僅為臺灣生技產業樹立一個別具意義的教案,也為林羣個人再增添一筆成功戰績。同時掌領安富資本的林羣,近兩年陸續投下生技項目,一股以「林羣為首」的新勢力正逐漸制霸生技圈,這位接連讓美時、全福「反敗為勝」的「生技界新艾科卡」,他的策略心法和生技宏圖究竟是什麼?
撰文/彭梓涵、王柏豪
專注於轉譯醫學的全福生技(6885),12月中旬正式掛牌上市。
稍早在11月14日,全福舉辦上市前業績說明會,坐在講台上的經營團隊盈滿各界來的祝福,然而,不到一年前的同樣12月,團隊卻是緊閉在會議室苦思解方,核心乾眼症新藥三期解盲失利,隔日股市開盤股價不到5分鐘熔斷,「下一步怎麼走?」。
公司外,資本市場各種揣測流言紛擾。全福董事長林羣,這位身經百戰的市場老手,湧進回不完的電話和訊息,他坦言心情:「那是我職涯中,很大的一個轉淚點,不想再重新來過……」。
全福連續一路跌至最低28.8元,外界也再一次譁然,因為,過往基亞、浩鼎呼聲高昂但臨床試驗解盲失敗後,自身一蹶不振外,還重創了臺灣生技股市,產業界都擔憂烏雲再度籠罩。
公司內,在士氣陡沉的會議桌上,儘管林羣說自己也在轉折點上,但他一如平日給人「老神在在」的印象,激勵團隊「我們手上還有10幾億現金,也有一群國際級的科學專家……,」,他引領團隊思索未來、清列出「如何往下走」的方案,也開始啟動了「三百日維新」。
事實上,才幾個月,全福自今年5月後,股價開始止跌回升,穩住在每股40塊以上,股價依然打敗眾多新藥開發公司。
全福從這堪稱成立以來最谷底的時刻,迅速整好隊,跟著林羣的新羅盤,大家繼續全力以赴日夜行軍,披向更有把握的新戰場。
11月14日,全福舉辦上市前業績說明會,坐在講台上的經營團隊盈滿各界來的祝福。(攝影/彭梓涵)
臺灣生技股市經典教案
嚴格來講,根據2023年財報,全福資本額為11.57億元,2023年稅前淨損6.88元,每股稅後盈餘(EPS)-6.84元,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前淨損1.32億元,典型的新藥公司研發階段的「燒錢」財報。
但林羣依然帶著團隊向臺灣證交所(TWSE)遞交申請上市,是什麼底氣讓他可以如此無懼、無畏?據了解,TWSE上市審查團隊幾乎翻遍了全福每個角落,又憑什麼仍微笑點頭讓全福通過?
這是臺灣生技股市一個深具意義的成功教案,也是董事長林羣個人暨光寶、群光、美時締造的輝煌戰績後,再增添一筆「逆轉勝」的經典案例。
特別對過去縱橫科技業、金融業,自稱「人生退休後才進入生技領域」的林羣而言,全福的「三百日維新」,是林羣的關鍵一役,他說,「希望藉由這次成功,揮出自己生技大戰略中的第一支全壘打!」
林羣從美時製藥後,他以在資本圈幾乎難有人匹敵的集資速度,能在數日內就集資15億臺幣,展開出安富大健康一號、二號基金。接著又堪稱「當機立斷」地投下台睿、宜蘊醫療、全福,還有一些他正在悄然布局的生技新創項目。
「林羣」品牌口碑效應不斷在生技新創圈擴散,這股以「林羣為首的生技新勢力」正在快速制霸生技圈,林羣究竟想擘劃一幅怎樣的生技宏圖?
轉做企業「總鋪師」 改善公司財務體質、引進外資
對已經是金融外資圈名人的林羣而言,只有操盤各種資本的工具,似乎總還是隔一層紗,為了能更直接參與企業價值的創造,他兩度放棄人人欽羨的金融圈總經理頭銜,直接捲起袖子、進入產業實做。
第一次,是在2003~2008年間加入光寶集團擔任財務長。
光寶是臺灣首家上市的電子業,LED先驅。但當時日韓大廠與中國面板崛起,顯示器產業逐漸進入低毛利時代,面對大環境挑戰,他果斷地調整策略,在2008年,將光寶的顯示器事業部以總價92億出售給緯創,光寶退出液晶顯示器代工領域,轉而聚焦目前的光電半導體核心事業。
熟稔外資圈操作模式的林羣,在4年任內,透過改善營運體質與引進外資專長,持續上拉光寶的高股利配發率,讓外資對光寶的信心大幅提升,不到13個月,光寶外資持股從一開始的9%,最高衝至62%、一度超越台達電,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初次踏入企業的林羣,2008年結束光寶階段性任務後,又回到熟悉的金融圈,加入麥格理資本擔任大中華區總裁,這回,他專注於風險投資,也經手過多項跨國重要投資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10年,他參與中國農民銀行金額高達221億美元的IPO案,成為當年史上的最大規模IPO。
在麥格理又4年,林羣在金融界的「四大」學門都修過了,經年累月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在2012年選擇退休,也放任享受了六個月到處飛行的自由旅行生活,甚至連開飛戰鬥機他都去挑戰過。
一天,在住家的電梯裡,林羣巧遇鄰居群光暨藍天董事長許崑泰,許崑泰逮住機會邀請他加入公司,林羣也幾乎不假思索答應,「玩過108個國家,飛行時數已經是正駕駛機師一年的好幾倍,我已經玩到不知道該玩什麼了」,林羣大笑。
第二次,在2012~2016年10月,林羣就這樣出任了藍天與群光集團的策略長。
他在群光主要負責集團投資人關係(IR)業務、幫忙操盤群光子公司「群電」上市櫃案,以及活化藍天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通路事業,建立不動產資產信託等。
林羣帶著之前光寶經驗,與分析師、投資人帽子,他認為,「只有透過引進外資,才有機會引發更大的投資。」
群光任內4年間,林羣同樣雙引擎啟動,一邊改善營運、同時引進外資,也讓群光外資持股從當初36.7%,拉高突破5成。
邁向新成長高峰兩項準則 「說到做到」、「將心比心」
如何能兩度都帶領企業邁向新的成長高峰?
「關鍵在於秉持兩項準則,『說到做到」和『將心比心」。林羣說,「過去擔任外資分析師時,最擔心的就是公司承諾的事項無法兌現,這樣一來,各種分析模型和推論都會失去準確性。」
他深刻體會到誠信的重要,因此,當他自己需要與法人或媒體溝通時,就會將誠信視為首要原則。
完成了群光與藍天事業的階段性任務,就要二度退休的林羣,「看著周邊很多人退休後逐漸衰老的速度,讓我很震驚。」
「我本來就是一個追求自我突破與成長的人,很多人也會來找我幫忙,每當有機會出現,我就會審視哪些是比較有趣、什麼又是可以讓我成長的機會」,林羣說。
有天,群光前副董事長林茂桂找到他,表示自己對生技產業投資的興趣,希望林羣能一起研究。
許多人可能以為,加入美時製藥才是林羣踏入生技的起點,但事實上,林羣在光寶任職時,也曾短暫參與細胞治療公司「蓮見國際生技」的運作並擔任執行長,主要負責推動公司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