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2 廈門對台召集令 100億給你生技第二春!?
Vol. 6
Vol. 5
Vol. 4
Vol. 3
Vol. 2
Vol. 1
Vol. 2
2013-08
廈門對台召集令 100億給你生技第二春!?
6 月中的基亞剛開過董事會通過到大陸投資設廠案、健亞在保健製造以及與大陸合作進展、賽亞中草藥療效驗證平台的開發等,極力爭取台灣代表性企業落腳海滄……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福建No.1鷺燕集團 吳金祥 從6萬到60億人民幣
已於去年12月中國深圳交易所中小板列隊掛牌的廈門鷺燕(福建)藥業,從2010年營業額突破30億人民幣後,每年都成長10億,估計2013年今年將突破60億人民幣。鷺燕在福建省醫療院通路覆蓋率幾乎100%,台灣中醫藥、政商都登門找上他……。文/王柏豪本刊來到廈門鷺燕集團總部大門,警衛問明來意後自言自語:又是台灣來的?這麼多人找吳總啊。6月中第五屆廈門兩岸論壇結束不久,鷺燕集...
封面故事
福建省唯一歐、美標準認證化妝品OEM
台灣傳統塑膠製品廠為突破經營,移往同為閩南文化的廈門投資轉型。憑藉嚴謹的法規自律與管理,成為福建省唯一同時通過ISO9001以及1S022716國際認證,最大的化妝品、藥品軟管生產基地,也是歐、美、韓許多名牌化妝品的秘密生產基地,讓福建和廈門政府極力推崇為企業典範……文/王柏豪2008年才成立的廈門上新日用化學製品公司,更大而顯眼的招牌其實是2002年就成立的廈門鵬拓塑...
封面故事
廈門心臟中心 打造中國雲端醫療示範
清晨5:00,廈門市王老闆突然心悸、胸痛、冒了一頭冷汗,他本來想,過去太勞累睡眠不足也會這樣,但這一次他直覺不詳,呼叫了社區醫生。5分鐘後,社區醫生攜帶了「扁鵲飛救」移動醫療系統設備出診,2分鐘後,所有的心臟監測和心電圖,傳回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廈門心臟中心,和中心醫師同步會診。5:20心臟中心發出急救120系統,調度中心接到後安排救護車,設定最佳路線圖,並估算到醫院時間。5:52病患到達心臟中...
封面故事
兩岸生技缺乏信任度 競爭多合作少
自2009年第一屆廈門海峽兩岸論壇以來,廈門在兩岸生物醫藥高科技合作項目上還是掛零。海滄已經集聚了近百家海、內外生技公司,一系列對台優惠傾斜政策,迄今也還沒有業者落戶。太多慘痛失敗教訓,讓台灣生技業者對進軍大陸有信心障礙,大陸業者則指出10年前要地、要政策的時代過去了……文/林秋慧6月25日,兩岸開放以來,檯面上大陸對台最大一個企業併購案在廈門產生…&he...
封面故事
廈門對台召集令 100億給你生技第二春!?
台灣淺淺的這彎,是廈門最大的鄉愁,但金門對岸那一水之隔的廈門,可能才是台灣人最大的鄉愁,因為大部分台灣先祖來自福建漳、泉、廈門……。「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正在飛快蛻變的廈門,又極速推出緊緊圍繞新興產業的對台政策綱領……。但2011年11月21來自國務院那一紙紅色文件:廈門以總計達近100億台幣,逼近台灣政府每年對...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賣台!?
忙碌之前,和幾個業界前輩和朋友聚餐,大家關心問我,「你們這次要寫什麼?」我簡要說了本次的封面主題--「廈門對台召集令」,有朋友聽完當場幾乎噴飯,他說:「小明,你不怕被丟雞蛋,誣你〝賣台〞嗎?」……。所以這次生技展,當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長官在「兩岸生醫產業合作高峰論壇」呼籲,兩岸不要惡性競爭,更不應該出現人才挖角的現象時,台下的我,聽了冷汗直冒,偏偏坐在我旁邊的是香港...
ViewPoint | 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李也夫
選對帶您上天堂、選錯帶您住套房 —如何選擇試驗委託研究機構
合作CRO的適任與否,是臨床研究成敗的關鍵角色。試驗委託者給付服務費給CRO機構,所期待的不應只僅止於試驗委託研究機構付出的工時,而是合理的團隊、經驗、能力的支持。文/李也夫 紐約州律師;宏景智權專利商標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試驗委託研究機構(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簡稱CRO)在國際間的發展迄今約莫三十餘年,起因於當年的時空背景,各家藥廠在成本考量下,開始大舉外包各...
Trend | 趨勢
更多
趨勢
全球製藥和生命科學CEO們在想什麼?
製藥行業的未來從未如此有前景,也從未如此暗淡。重要的科技、人口變化預計在未來10年將讓整個健康產業復甦,但CEO們要如何利用這些趨勢做出關鍵的決定?本刊特別摘要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PWC(台灣稱資誠,大陸稱普華永道),對全球製藥和生命科學CEO做出的2013調查報告。編譯/許敏林亞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近期發布了第16期「全球製藥和生命科學CEO年度調查報告」,這份報告總結...
Investment | 投資
更多
投資
藥華勇戰十年風雨 二年後新藥可望上市
自今年5月以來,藥華股價節節高升。去年底至今,藥華總計歷經3次增資。從去年增資溢價21元,到7月這次認購價格大漲至125元。不論有人對藥華股價抱持懷疑、不解或是好奇,但投資股東為何仍是捧著錢追著藥華?文/ 林宏文李明捷自今年5月以來,藥華股價節節高升,資本市場給了藥華非常熱烈的回應。去年底至今,藥華總計歷經3次增資。去年12月,藥華增資溢價為21元,到了今年5月,進行7000張股票的現增,但認購價...
投資
一次解析2013年 美國IPO新掛牌生技股
2013年上半年,美國生技業出現不可思議的榮景。去年整年生技IPO案11件,今年才半年就倍增,下半年還有10項IPO接踵而至,總計上半年募資總額達美金14億美金,分析師都持續時緊盯著生技類IPO,本刊截稿前大多湧現明顯漲幅。編譯/詹雅雯、許敏去年,美國僅有11件生技IPO案,但比起2008年的經濟危機,這樣的成績單其實算亮眼。然而,上半年這6個月內,產業界出現不可思議的榮景,生技類IPO案在上半年...
投資
電子、傳產錢進生技 借殼上市最快捷徑??
生技產業愈來愈夯,不僅帶動生技股大漲,如何引進生技題材及團隊,已成為許多企業主目前最熱衷的話題,尤其是許多已步入成熟期的電子公司,更成為借殼上市的標的。不過,這些公司基本面能否明顯提升,恐怕還需要時間證明。文/林宏文生技股最早借殼上市的案子,首推基因國際。2010年年底,基因國際董事長徐洵平透過借殼方式上櫃,借的殼是達鈺半導體公司,經營的業務是生技醫療及IC,達鈺的前身則是亞全科技,以研發無線通訊...
投資
宋豪麟
李明捷
一次掃瞄台灣 2013下半年IPO掛牌個股
2013下半年台灣準備掛牌的個股琳瑯滿目,已知預計申請上市櫃或興櫃總計有13家,主要包括大江、安成、太景、杏國、科妍、久裕與永昕等。發展策略與未來題材也朝著中國風與國際化兩大方向進行,各家發展及其面臨的風險投資人需要留意關注。文/宋豪麟李明捷看來,台灣生技類股掛牌公司目標越來越國際化,且更多元。從下半年即將掛牌的公司來看,其發展策略與未來題材也是朝著中國風與國際化兩大方向進行。觀察2013下半年台...
投資
宋豪麟
台灣是亞洲 No.1 生技掛牌市場 !?
7月份,台股上市生技指數默默爬上了波段高點,生技展繁華退去後,上市生技指數還屢創新高,外資持續買超,打破過去認為投信才是生技類股主要法人買家的想法。台灣整體生技資本市場優於美國S&P500,加上獨有的中國夢特色,可能將吸引更多全球獨家的技術與資金來台,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最好的生技掛牌市場。文/ 宋豪麟 (鑽石生技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投資部協理)2013年7月台灣生技月在4天的熱鬧結束後畫下句點...
Special Report | 特別企劃
更多
特別企劃
2013生技月暨生技大展集錦
生技強強滾 總統共盛舉7月18日上午10點於南港展覽館一樓門廳舉行開幕典禮,邀請到馬總統親臨剪綵,同時經濟部工業局沈榮津局長、衛生署副署長許銘能、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農委會副主委陳文德、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等貴賓也都將蒞臨現場共同為2013生物科技大展揭開序幕。和生技大老一同共進午餐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在南港展覽館4樓光廊舉辦午餐會,邀請生技各方高手在輕鬆的午餐時間,分別針對「從傑出產業看生技未來...
特別企劃
兩岸攜手加速打通綠色通道
兩岸關係隨著時代變遷越趨緊密,生物科技領域也不例外,「兩岸攜手」是今年生技展的三大主軸之一,若能成功整合中國廣大市場與台灣的創新技術,對兩岸的生技發展,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只是,法規協合的衝突始終還是業者最糾結的問題。文/林亞歆今年台灣生技月,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特別安排了「2013兩岸生醫產業合作高峰論壇」,希望藉著中台產業、政府與各界專家的對話,持續加強兩岸生技與醫材產業的合作,達到互補、共...
特別企劃
台灣農業創新生技最吸睛!
黑暗中,亮晃晃的身影優美地擺動,照亮方形的魚缸,嬌嫩的水蜜桃公主魚是本次生技展的「大會之星」,透明、精緻的牠們,就像台灣小而美的新創農業,在世界舞台上閃閃發光。文/林亞歆一直以來,台灣的農業生技在生技產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今年「大會之星」水蜜桃公主魚坐鎮,農業生技於台灣生技產業中,一直是讓世界矚目的一環。台灣農業生技的各種技術也正在產、官、學、研的合作下,如火如荼的發展…&hel...
特別企劃
業者搶進DCB去毒佐劑技術平台
文/林亞歆今年4月14日,第一屆全球疫苗高峰會(GlobalVaccineSummit)在阿聯酋阿布達比召開,由比爾.蓋茲(BillGates)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共同召集主持。兩人代表世界衛生組織(WHO)近200個簽署參與全球疫苗行動計畫(GlobalVaccineActionPlan)的國家,凝聚出一個共同願景,被稱為「疫苗十年(DecadeofVaccines)」。2012年,人用疫苗市場...
特別企劃
歐洲之星to-BBB腦癌新藥 發自台灣之光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生技公司臨床開發中的新藥,都是從國外技轉到台灣來開花結果。但工研院和to-BBB打破了這個現象,台灣本土開發的醫藥科技被國外技轉到國際上,且看到發光發熱的成果。工研院藥物傳輸團隊全球首創的血腦障壁新型藥物傳輸技術,正在改寫人類腦部疾病治療的新斐頁。文/李明捷來自荷蘭的to-BBB和其策略夥伴--瑞典知名的腦疾病藥物開發公司NeuroVive,2012年以血腦障壁(BloodBra...
Bio China | 大陸生技
更多
大陸生技
石藥集團蔡東晨 企業“創新”轉生術
石藥集團和健亞合作糖尿病新藥,同步進行中國、美國的臨床實驗;又在台灣生技月後和中天集團簽訂全面性新藥合作。由於是兩岸在新藥開發上真正合作的少數個案,石藥成為台灣矚目的大陸企業之一,兩岸合作的模式與後續備受關注。原來是中國最老牌的國營原料藥上市公司,以“創新”重新崛起,成為中國成績最亮眼的新藥開發公司。文/李明捷7月18日,中國石藥集團董事長蔡東晨和研發長王金戌博士,受健亞生...
大陸生技
中國超越日本 躍居全球生技研發投資第二名!
中國即將以總額1.6兆的投資額超越日本,挹注資金總額是全球生技藥物研發的第二名。為在統一稅收法律和政策下實現公平競爭,外資企業享受的超國民待遇將正式終結。Bloomberg提出了警告:「中國的外商藥廠,一切小心為上。」編譯/許敏、馮雅雯中國外商製藥賄賂醜聞驚動了國際,但業界驚愕的可能不是中國醫院普遍收賄的潛規則文化,而是中國政府正式開鏜整治、嚴懲的行動,而且從跨國藥廠開始揭爆。7月15、16日葛蘭...
People|人物
更多
人物
湯竣鈞
湯竣鈞:以台灣生技軟實力 結合亞洲新市場……。
台灣臨床實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未來在大陸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台灣的軟實力將有很大的優勢與能量。鑽石基金將以領先國際的新醫療技術和藥物為投資標的,並將研發人才和能量放在台灣。文/李明捷湯竣鈞博士 WinstonTown,Ph.D現任● 鑽石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台北美國學校董事長出生:香港學歷:HealthCareScience博士經歷● 寶瑞康生物科技(股)公司執行長(C...
人物
汪潮湧
汪潮湧:中醫藥產業是健康大未來……
汪潮湧獲得「2012年中國年度產業貢獻獎」,獲獎理由之一,是因為他將「李時珍健康產業」作為他社會企業家責任感的體現。曾擔任過中國國務院「中藥現代化科技小組」中唯一非專家委員,汪潮湧對中醫藥產業投資情有獨鐘。文/李明捷汪潮湧 現任北京信中利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出生:1965學歷● 美國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金融博士候選人● 19歲清華大學首批MBA班最年輕學員。● 15歲考入華中理...
人物
陳樂宗
陳樂宗:從中國市場需求 引進世界級技術…。
科技是生物醫學立足的根本,必須把握最新科技的潮流,晨興希望引進美國領先的科技,從中國市場需求出發帶進內地開發產品,降低成本,結合美國和中國的長處,創造價值。文/李明捷陳樂宗現任● 香港恆隆集團董事會成員● 晨興集團董事長籍貫:廣東 出生:1956年學歷● 加州大學科學輻射生物學博士● 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研究所經歷● 籌辦香港中文大學陳興書院● 熱衷參與各項非營利教育事業愛...
Innovation | 科技創新
更多
科技創新
2012年科技發明 全面入侵新醫療
製藥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是在尋找新科技、新方法的同時,創造、掌握新型醫療的價值。2012年一些表現卓越的技術、產品,和生物醫療的創新發明,正引領新醫療趨勢,全面入侵人類舊有的醫療方式。編譯/呂誌翼現今醫藥公司所面臨的窘境,可反映出整個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更大的壓力,當付費者、患者和供應商正與上升的成本搏鬥,且世界各地醫療保健系統漸漸從成本考量,轉為以價值為基礎理念時,這樣的壓力更是如此。 在這個時間點上,...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