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國衛院研究:糖化血色素濃度透露衰老警訊
2019-01-18/
記者 薛瀹熢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吳易謙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參與「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追蹤觀察臺灣2,565位55歲以上、身體功能正常的參與者,記錄其於5年期間的身體變化,目標尋找隨年齡衰退的身體功能早期指標。他們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有關,此結果於於近期刊登於《JournalsofGerontology:MedicalSciences》。血液糖化血色素...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首次成功培育類血管系統 有望造福糖尿病血管病變患者
2019-01-18/
記者 李林璦
奧地利科學院(The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的研究人員首度於培養皿中成功培育出類血管器官,且可在動物模式中發育成具有功能性的人體血管系統,未來有望用於糖尿病血管病變之研究,造福更多病患。該研究在16日發表於《Nature》。 全世界約有4.2億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死亡的原因有一半以上是由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患可能因細胞處於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及...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這個肥肉不錯 科學家將癌細胞馴化為脂肪細胞
2019-01-17/
記者 薛瀹熢
癌症該如何治療?用化療、放射治療,還是免疫治療?本次,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既然搞不定癌細胞,那就馴化它。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ofBasel)的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利用兩種已受到FDA批准的藥物,成功將乳癌細胞轉化為脂肪細胞,避免了腫瘤的增長與轉移。此結果於近(14)日發表於《CancerCell》。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搭配使用GSK的糖尿病藥物Avandia(rosigl...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FDA正在加速人工智慧相關核可
2019-01-15/
記者 薛瀹熢
根據美國心臟病專家EricTopol日前發表於《NatureMedicine》的研究回顧,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正在加速核准以人工智慧(AI)為圖像進行分析的醫療演算法(proprietarymedicalalgorithms)。EricTopol是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總監與創始人。根據他的研究回顧發現,相比於2017年整年僅有兩項AI...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科學家從頭設計人造IL-2抗癌蛋白 毒性小於天然IL-2
2019-01-14/
記者 彭梓涵
來自華盛頓大學(UV)西雅圖蛋白質設計研究所(IPD)發表在《Nature》的研究指出,他們透過計算程序從頭設計了新的蛋白質Neo-2/15,其模仿關鍵免疫調節介白質素(interleukin-2,IL-2)、IL-15並特異的結合IL-2Rβγc。Neo-2/15在黑素瘤和結腸癌的小鼠模型中具有顯著的治療活性,並且減少毒性和未檢測到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科學要聞
腸道菌相能預測你的年齡!?
2019-01-14/
記者 李林璦
日前(11),全球前五大人工智慧公司英科智能(InSilicoMedicine)的執行長AlexZhavoronkov率領團隊發現,腸道中的微生物群是一種準確的生物時鐘,會隨著年齡有一定的改變,未來可能可以透過腸道菌相預測大多數人的年齡。在腸道的數十億的細菌具有可調節消化功能到調節免疫系統功能的能力。但科學家對於腸道中的微生物組是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所知甚少。位於美國羅克維爾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新興科技...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Cell Host&Microbe》科學家開發通用型伊波拉病毒療法
2019-01-12/
記者 李林璦
日前(9),綜合產官學界的科學家共同開發出有一款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能夠保護動物免受伊波拉病毒屬中Bundibugyo、Zaire和Sudan等三種病毒株的致死性感染,未來有機會成為第一種通用型的伊波拉病毒治療方法。該研究發表於《CellHost&Microbe》中。 自1976年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RepublicofCongo,DRC)首次爆發疫情以來,已發生20多次伊波拉病毒...
科學新知
大陸生技
科學要聞
中國雲南蝙蝠肝中發現類伊波拉病毒
2019-01-10/
記者 李林璦
日前(7),新加坡杜克-NUS醫學院(Duke-NUSMedicalSchool)與中國的科學家在中國蝙蝠的肝臟中發現與伊波拉病毒同為線狀病毒科的新型病毒,將其命名為勐臘病毒(Měnglàvirus,MLAV),並發現該病毒與伊波拉病毒一樣需要經由NPC1(Niemann-PickC1)蛋白來侵入人體細胞。該研究發表於《NatureMicrobiology》。 惡名昭彰的伊波拉病毒(...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一箭雙鵰!! 三陰性乳癌新靶點 解決兩種癌症生長機制
2019-01-07/
記者 彭梓涵
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分泌蛋白Tinagl1抑制了兩種導致三陰性乳癌(TNBC)侵襲性和抵抗治療的途徑。此機制是透過Tinagl1阻斷整合素(Integrin)/FAK和EGFR這兩種途徑,使癌症逃避治療的補償機制被抑制。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CancerCell》期刊上。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高度侵襲的癌症,佔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2%至17%。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俱有高複發率和較少的治療選擇以及癌症對...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European Heart Journal》確立心房顫動的高風險因子
2019-01-07/
記者 李林璦
今日(7),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ofBirmingham)研究人員宣布具有高齡、男性及身體質量指數過高(BMI)等三項高風險因子的人,可檢測其血中的前腦排鈉利尿胜肽(B-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Fibroblastgrowthfactor-23,FGF-23)這兩種生物指標以鑑別是否患有心房顫動(Atrialfibrillati...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膠質母細胞瘤的癒後反應 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2019-01-07/
記者 彭梓涵
由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的從癌症基因組圖譜的轉錄組數據發現,男性和女性的膠質母細胞瘤(GBM)腦腫瘤之間存在差異性的分子特徵,尤其是女性GBM患者在手術後化療和放療的標準治療中有較好的癒後效果,其研究日前已發表在《ScienceTranslationMedicine》期刊上。近年來,考慮到每個腫瘤和患者的獨特生物學,研究人員開始對癌症個性化治療越來越感興趣,而人類疾病的發病率和結果在性別差異上已得到廣...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讀心術即將成真? 人工智慧成功將大腦神經訊號轉化為語音訊息
2019-01-04/
記者 薛瀹熢
對於那些因為癱瘓而導致無法開口說話的人,千思萬緒都只能隱藏在他們的腦海的神經訊號之中,以前從未有人能夠破解人腦中的神經訊息,將之直接轉換為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然而近日三個研究團隊於此有了進展,他們使用神經網路等人工智慧計算模型,成功在某些情況將神經訊號重建為單詞和句子,將腦中的生物電子訊息成功轉換為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有些人因為中風、疾病等原因喪失了說話的能力,目前,因為癱瘓而無法行動的人們可以利...
第一頁
上一頁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