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新聞集錦
NEW
AI數位醫療股將登興櫃!雲象科技遞交申請;艾伯維斥14億美元 取EvolveImmuneT細胞接合劑平台;Recursion AI設計口服非抗生素藥 完成二期首位患者給藥
生技醫藥
NEW
歐盟推動「新穎方法認證」:為藥品開發中的創新技術提供支持
醫療科技
NEW
經顱刺激減緩阿茲海默症 Sinaptica臨床二期認知下降減速44%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3D透視技術 有望解決B型肝炎口服疫苗開發
2019-05-06/
記者 彭梓涵
日前(3)由巴西聖保羅大學、Butantan研究所與丹麥NielsBoh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一項3D透視技術,該技術可了解封包口服B型肝炎疫苗的狀態,並適時優化封包技術,以在體內發揮最佳效果。相關研究已發表在《ScientificReports》期刊上。目前開發口服疫苗的技術,仍然是一項相當大的挑戰,因為必須解決許多困難,包含,確保口服疫苗安全通過胃腸道內的惡劣條件,以發揮其免疫反應。先前丹麥與...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基因療法Zolgensma審核結果將出爐 諾華進一步公布臨床試驗數據
2019-05-06/
記者 薛瀹熢
據BiopharmaDive今日(6)的消息,瑞士製藥公司諾華(Novartis)公布了三組關於基因療法Zolgensma的臨床試驗資料,顯示Zolgensma可有效改善嚴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的症狀。在其中一組臨床試驗中,參與試驗中的30名患者中有3名獲得了站立或行走的能力。根據諾華在今年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上公布的三期臨床試驗STR1VE數據,STR1VE用於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罹...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FDA新政 CDER 將推動NDAs和BLAs審核現代化
2019-05-06/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FDA藥物評估及研究(CDER)主任JanetWoodcock,在食品和藥物法規研究所(FoodandDrugLawInstitute,FDLI)年會上表示,FDA將在未來兩年內推進新藥藥證申請(NDAs)和生物藥品許可申請(BLAs)的審核現代化。 CDER正展開6項與審核現代化計畫有關的積極措施,包括針對上市申請的綜合審評、新藥臨床試驗審查申請(IND)的審評管理、上市後安全性評估...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微菌叢植入治療 可能為自閉症孩童帶來新希望
2019-05-05/
記者 李林璦
「2019台灣微菌聯盟產學研國際研討會暨技術說明會」昨(4)日於台北榮總登場,活動由台灣微菌聯盟、臺北榮總及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辦,JapanMicrobiomeConsortium、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小腸醫學會、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辦,下半場特別邀請到國內多位專精於研究各種疾病與微菌叢關聯性之專家,一同針對微菌叢在多種疾病中的影響與最新療...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吳俊穎: 2019為台灣微菌叢植入治療元年 300名技術人員已通過訓練課程
2019-05-05/
記者 彭梓涵
昨(4)日由台灣微菌聯盟、台北榮民總醫院、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主辦,JapanMicrobiomeConsortium、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社團法人台灣小腸醫學會、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協辦的「台灣微菌聯盟產學研技術研討會」,邀請台、日、澳洲、香港專家學者一同探討各國微菌與疾病關聯的研究與治療。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教授、《Gut》主編Prof.EmadEl-Om...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GASE春季講堂 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Egly:研究串連產學兩界成為現代核心價值
2019-05-04/
記者 彭梓涵
今(3)日由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GASE)主辦,台大生物技術研究中心、BioGroup生物科技人才交流平台、藥品產業創新教學推動中心協辦的「GASE春季講堂」打通學研與產業最後一哩路,邀請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Jean-MarcEgly與國內專家一探討如何將學術與產業界嫁接以彌補研究與產品的差異。Jean-MarcEgly是法國分子及細胞生物與基因研究所(IGBMCFran...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翔宇生醫配發每股2.5元股利 現金配發率達85%
2019-05-03/
記者 薛瀹熢
翔宇生醫(6539)於今(3日)舉辦2019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蔡嘉櫸先生主持,並通過2018年盈餘分配案,決議配發每股現金股利新台幣2.5元,現金配發率達85%。今日翔宇股東會承認並通過2018年翔宇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翔宇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8.66億元,稅後歸屬於母公司淨利1.44億元,稅後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94元。翔宇2018年積極擴大旗下DV笛絲薇夢保健食品的台灣...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醫療
臺北醫學大學
北醫
雙和醫院
新北市
雙和醫院B基地動土 打造台灣生醫矽谷
2019-05-03/
記者 吳培安
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B基地今日(3)上午舉行動土典禮,預計於2022年完工啟用後,屆時北醫教育醫療體系的發展將更上層樓,也朝向發展世界一流大學的願景邁進。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雙和醫院的興建有得於多方共同努力、才造就了移山蓋醫院的浩大工程,雙和醫院10年來在北醫大醫護人員的照護人數單月門診人次達15萬、急診可達8,000人次,貢獻斐然。未來也期許雙和醫院能夠在各棟大樓間興建空中走廊,使各棟之間交通...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阿斯特捷利康攜手Transgene 開發溶瘤病毒新療法
2019-05-03/
記者 李林璦
昨(2),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法國專注於病毒免疫療法之Transgene公司宣佈將攜手,利用Transgene特有的新一代病毒技術平台Invir.IO,共同開發5個溶瘤病毒候選療法。Transgene將獲1000萬美元的前期付款和最高達300萬美元的臨床前里程碑金。消息一出,Transgene的股價上漲約9%。根據合作協議,Transgene將提供在溶瘤病毒研發方面的專業知識,...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Science Robotics》首次導入無人自駕車概念 AI導管機器人找到心臟瓣膜滲漏
2019-05-03/
記者 彭梓涵
日前(24),由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生物工程師開發一款體內自主導航機器人,不須外科醫生指導,機器人可在充滿血液的心臟上找到毫米大小的瓣膜滲漏。其相關研究已發表在《ScienceRobotics》期刊上。外科醫生使用操縱桿操作的機器人已有十多年了,許多研究團隊也證明,微型機器人可以通過磁力等外部力量穿過身體來引導。而波士頓兒童醫院生物工程團隊首次將無人駕駛自動汽車導航到目的地的概念用在體內。波士頓兒童醫...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阿斯特捷利康攜手BenevolentAI 以AI助力肺病與腎病藥物研發
2019-05-03/
記者 李林璦
日前(30),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宣布將與BenevolentAI攜手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技術,共同研發治療慢性腎臟病(CKD)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創新療法。 這長期的大型合作計畫結合了大藥廠的基因組學、化學與臨床數據和BenevolentAI的目標辨識系統,可以描繪化合物、基因、蛋白質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圖譜,更可進一步篩選對某些特定疾病有效的分子結構,運用軟體...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併購
專家倡議:以資本和技術重塑生技產業革新結構
2019-05-02/
記者 彭梓涵
今(2日),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星火投資俱樂部(StarFireInvestmentClub)協辦的「生技醫療併購論壇」,圓桌論壇邀請國內外投資、併購專家一同對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的結構革新,以及資本和技術如何重塑全球醫療保健進行討論。第一場圓桌論壇以「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的結構革新」為題進行探討。第一場圓桌論壇邀請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劊會理事長黃齊元作為主持人,由華威國際集團合夥人李世仁、晟...
第一頁
上一頁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