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醫療科技
NEW
亞美登創投揭國際醫材趨勢熱點:微創醫材、AI、「5高成長領域」
新聞集錦
NEW
臺灣升格歐洲分子生物聯盟準會員;默克斥7600萬美元擴張ADC生物藥CDMO量能;避免鴉片類成癮!FDA批准首款羥考酮速效錠治療嚴重疼痛
生技醫藥
NEW
強生化學、耀勝電子股份交換 跨界結盟擴生醫布局
新聞集錦
奈米微粒危害人體?! 國衛院4年研究 解工作環境暴露風險
2020-09-21/
記者 吳培安
今(21)日,國衛院發表由故研究員劉紹興博士、吳威德專案助研究員帶領的奈米微粒健康危害研究團隊,於4年間重複測量臺灣14家製造和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工作者的健康數值,結果發現: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會導致體內氧化壓力(oxidativestress)失衡,但統計結果並未顯示與心血管功能障礙、肺損傷、發炎反應、神經行為和遺傳毒性有關。研究成果已於去(2019)年12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Enviro...
新聞集錦
歐洲近10年各國臨床試驗進展數量差異大 新藥獲准出現不對稱
2020-09-20/
記者 彭梓涵
近(17)日,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研究人員,在Clinicaltrials.gov數據庫中搜索了2009年至2019年間成人腫瘤患者的介入性臨床試驗,對34個歐洲國家的試驗數量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由於各國醫療保健支出的巨大差異,開發中的新藥,在歐洲獲准的數量出現不均等現象。研究合著者德國圖賓根大學醫院(UniversityHospitalTubingen)的TeresaAmaral博士表示,該...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美國成年人肥胖率首次超過40% 增加患COVID-19風險;CDC主任Robert Redfield警告:美國還需60億美元用於冷鏈配送
2020-09-18/
環球生技
《臺灣》2020橘世代銀未來產業高峰會2023長照預算上看6百億台幣專家促高齡產業儘速發展今(18)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攜手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高創會),共同舉辦「2020橘世代銀未來產業高峰會」,邀集政府/主管機關、長照業者、企業、學研單位等專家,探討高齡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美國》美國成年人肥胖率首次超過40% 增加患COVID-19風險根據非營利組織美國健康基...
新聞集錦
Alphabet加持!居家護理新創Ready募5400萬美元 估值超過3.5億
2020-09-18/
記者 劉端雅
美國時間16日,美國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Ready宣布,C輪募資共獲5400萬美元。投資者包括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的創投部門GV。新的資金將用作建構必要的基礎設施來擴展「ReadyResponders」居家護理模式的業務,增加問症數量。除GV之外,其他主要投資者包括DeerfieldManagement和CityLight。根據彭博報導,目前Ready的估值超過3.5億美元。自201...
新聞集錦
高齡住宅
樂齡護理
智慧長照
「智慧長照、照護營運、高齡住宅」三大長照議題痛點尋解方
2020-09-18/
記者 巫芝岳
今(18)日,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高創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20橘世代銀未來產業高峰會」中,分別針對「智慧長照」、「照護產業營運」、「高齡住宅」三大議題舉行論壇探討。議題一「智慧長照科技應用與照護復能技術分享」。由左至右為:熊昭、黃博偉、余金樹、譚雪莉(攝影/李林璦)*議題一「智慧長照科技應用與照護復能技術分享」國衛院群體健康科研所所長熊昭國...
新聞集錦
2023長照預算上看6百億台幣 專家促高齡產業儘速發展
2020-09-18/
記者 巫芝岳
今(18)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攜手台灣高齡產業創新發展協會(高創會),共同舉辦「2020橘世代銀未來產業高峰會」 ,邀集政府/主管機關、長照業者、企業、學研單位等專家,探討高齡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高創會理事長林峻暉(攝影/李林璦)高創會理事長林峻暉首先致詞表示,1993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約149萬人,到2025年預估達到489萬人,之間3百萬的人口差距,不但需要熟齡產業...
新聞集錦
CDC主任Robert Redfield警告:美國還需60億美元用於冷鏈配送
2020-09-18/
記者 吳培安
美國時間16日《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釋出新冠疫苗於全美境內配送的規畫說明;同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RobertRedfield也在參議院中表示,CDC還需要55到60億美元,來執行這項有史以來最大的疫苗計畫,這項配送任務和加速疫苗廠建設同等急切(urgent)。Redfield表示,CDC雖然負責主導未來新冠疫苗的分配工作,但所需的關鍵資助仍然不足。目前CDC有將近6億美元...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Cell:新冠病毒超強突變株D614G 感染力高9倍;語言區只在左腦? 科學家證實兒童也用右腦理解語言
2020-09-17/
環球生技
《臺灣》「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下週登場「未來科技展」首次合併展出「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本月24日至26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17)日,主辦單位舉行展前記者會,並提前曝光13項即將展出的創新技術,包括:國防醫學院的新冠肺炎病毒快篩試劑、農委會水試所的「十全十美」全魚利用技術、國衛院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整合平台等。《美國》Cell:新冠病毒超強突變株...
新聞集錦
NASH新銳Metacrine登納斯達克 8500萬美元推進兩項新藥臨床開發
2020-09-17/
記者 彭梓涵
近(15)日,專注開發肝臟、胃腸和代謝疾病的新銳公司Metacrine宣布,獲准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並公布首次公開募股(IPO)定價,每股公開發行價格為13美元,預計將完成超過8500萬美元的募資。Metacrine於2015年成立,由企業家RichHeyman和聖地牙哥索爾克研究所(SalkInstitute)教授RonEvans聯合創建,Metacrine在IPO前已經完成多輪募資...
新聞集錦
「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下週登場 「未來科技展」首次合併展出
2020-09-17/
記者 巫芝岳
「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於本月24日至26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今(17)日,主辦單位舉行展前記者會,並提前曝光13項即將展出的創新技術,包括:國防醫學院的新冠肺炎病毒快篩試劑、農委會水試所的「十全十美」全魚利用技術、國衛院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Biobank)整合平台等。洪淑敏表示,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韌性台灣,智慧未來」為主軸,並將分為「創新領航」、「未來科技」、「永續發展...
新聞集錦
再生醫學
生技中心攜手花蓮慈濟開發iPS細胞 簽精準醫療、再生醫療MOU
2020-09-17/
記者 吳培安
今(17)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與花蓮慈濟醫院,簽署精準醫療與細胞治療合作意向書(MOU),未來將在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癌症治療、細胞治療等領域開展廣泛性合作,特別是研製低免疫原性的誘導型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盼應用於各類疾病細胞移植治療,並利於發展異體細胞治療。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為了促進相關移植治療普及化,必須要研製低免疫原性iPS細胞,以減低病人因異體移植發生的...
新聞集錦
基因編輯
Moderna與Vertex再次合作 攜手開發囊性纖維化基因編輯療法
2020-09-17/
記者 劉端雅
美國時間16日,Moderna宣布,與VertexPharmaceuticals簽署一項高達4.5億美元的戰略研究合作和授權合約,旨在開發以脂質奈米微粒(Lipidnanoparticles,LNP)來包裹、遞送mRNA的基因編輯療法,治療囊性纖維化(Cysticfibrosis,CF)。該項研究合作為期三年,初期將專注於開發和優化新型LNP和mRNA,研發傳遞到肺部細胞的基因編輯療法,從而能夠生...
第一頁
上一頁
829
830
831
832
833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