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突破基因療法載體限制!StitchR DMD療法體內重建全長RNA
科學新知
NEW
不僅是細胞發電廠!《Nature》揭粒線體特殊亞群
科學新知
NEW
《Science》AI模型Evo問世 從基因序列推演全新蛋白質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無症狀不等於康復!?中國研究:新冠肺炎緩解後 仍帶有病毒達8天
2020-03-30/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3),一項新研究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輕症患者接受治療,症狀消失後,身上仍帶有新冠病毒長達8天。因此,中國解放軍醫院呼吸科主任解立新建議,若民眾患有新冠肺炎的輕度呼吸道症狀,且在居家自我隔離中,請在症狀緩解後再將隔離時間延長2周,確保不會感染他人。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呼吸與重症醫學期刊(AJRCCM)》。 研究人員對1月28日至2月9日期間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治療中心進行治...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巨噬細胞竟是卵巢癌轉移幫凶! 新免疫療法有望?
2020-03-28/
記者 吳培安
近期,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老鼠實驗發現,透過移除腹腔內網膜脂肪(omentalfat)組織中的特定巨噬細胞(macrophages),可望阻止卵巢癌擴散、並且縮小腫瘤。這份研究發表在《JournalofExperimentalMedicine》。研究第一作者AndersEtzerodt博士表示,卵巢癌最常發生在輸卵管(fallopiantubes),但卵巢癌...
科學新知
熱門焦點
國際快訊
新型冠狀病毒
Nature子刊報導 盤點全球新冠肺炎免疫快篩 點名臺灣中研院
2020-03-26/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3),發布在《NatureBiotechnology》上的新聞羅列出目前快篩檢測開發的進展與機會,其中包含台灣中研院、加拿大SonaNanotech與GE,德國柏林Pharmact與基因編輯先驅JenniferDoudna和張峰共同創立的MammothBiosciences和SherlockBiosciences等多個單位的的病毒快篩試劑,認為快速、定點照護檢驗(PointofCareTe...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Science》德國同步加速器光源助陣 解析新冠病毒3CL-Pro晶體結構 加速藥物開發
2020-03-23/
記者 彭梓涵
近(20)日,德國盧貝克大學( UniversityofLübeck)利用分辨率可達0.175奈米大小(1.75Å)的同步加速器X光,解析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3CL-Pro)晶體結構,以利蛋白酶抑制劑研發。團隊也透過對結構的了解,進一步優化一種α-酮醯胺胜肽(α-ketoamide)抑制劑,延長其在血中半衰期。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Science》期刊...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胎兒酒精類群障礙FASD
Tamapin
《Nature Neuroscience》:蠍毒有望成為胎兒酒精症候群的救星
2020-03-23/
記者 劉端雅
近日,美國國家兒童醫院的科學家宣布,在新研究發現,通過從印度紅蠍子毒液萃取一種稱為Tamapin的物質,能改善罹患胎兒酒精類群障礙(Fetalalcoholspectrumdisorders,FASD)小鼠的運動缺陷(motordeficits)。該研究刊登於《NatureNeuroscience》。研究表示,小鼠的胚胎在16天和17天大暴露於酒精環境中,在小鼠出生後30天,進行了FASD動物模型...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Cell Metabolism》
嘌呤
糖飲食
糖過多導致早期死亡 元凶竟是高尿酸?!
2020-03-20/
記者 劉端雅
近(19)日,英國MRC倫敦醫學科學研究所(LMS)在一項果蠅的研究中發現,攝取過量含糖飲食對健康有負面影響,其與肥胖無關。而是與尿酸的積累有關。該研究刊登於《CellMetabolism》。該研究的主要研究員HelenaCochemé表示,這些果蠅也出現許多新陳代謝疾病的特徵,例如出現肥胖和胰島素阻抗現象。但是,糖也像鹽一樣,會引起脫水。不過在代謝研究中,水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這次...
科學新知
熱門焦點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兒童流病研究出爐 兒童多為輕症 嬰幼兒症狀比兒童嚴重
2020-03-20/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6日,中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一項納入2143例新冠肺炎兒童患者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整體來說兒童罹患新冠肺炎的症狀會比成人輕,但與成人一樣容易受到感染,感染新冠肺炎的兒童有5.9%是重症患者,而成人則有18.5%為重症患者,雖然症狀較輕,但其中嬰幼兒發生重症的比例高於兒童。該研究發表於《Pediatrics》。 該研究是首次針對兒童新冠肺炎個案做的回溯性流行病學分析,針對1月16日至2月8日...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美國創新AI裝置 以咳嗽聲預測疾病大流行
2020-03-20/
記者 巫芝岳
近日,麻州大學阿莫斯特分校(UMassAmherst)的科學家發明了一項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的攜帶式監視設備,可即時監測大環境中咳嗽或打噴涕的人數、進而分析數據,藉此預測類流感疾病的傳播,該論文18日刊登於電腦科學期刊《IMWUT》。這項名為「FluSense」的平台,是一項以機器學習為基礎,運用邊緣計算(edgecomputing)技術打造的平台,研究人員表示該平台已計劃用於醫院、候診室和較...
科學新知
全球新聞
中研院研發創新胜肽分子 治療亨丁頓氏舞蹈症
2020-03-19/
記者 巫芝岳
今(19)日,中央研究院發表了一項透過「雙極性胜肽分子」治療亨丁頓氏舞蹈症(Huntington’sDisease)的研究,並首次透過螢光影像顯微系統,觀測致病的亨丁頓蛋白(mHtt)在活細胞中的活動,進而證實療效,論文於今年1月刊登於期刊《AdvancedScience》。中研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人則表示,罹患亨丁頓氏舞蹈症的病人,變異的亨丁頓蛋白會帶有過長的聚麩醯胺酸鏈(poly...
科學新知
熱門焦點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推翻陰謀論!《Nature Medicine》新冠病毒為自然演化而來
2020-03-19/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17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Institute) 和全球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基因組序列和病毒結構進行分析後,認為該病毒並非人為製造,並提出兩種自然演化的假說,發表於《NatureMedicine》上,推翻了陰謀論者的假說。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KristianAndersen表示,透過比較已知的冠狀病毒株基...
科學新知
阿茲海默症
科學要聞
自閉症
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
維康桑格研究所
《Nature》子刊:新研究揭示星狀膠質細胞分層與阿茲海默症和自閉症的關係
2020-03-18/
記者 劉端雅
近(16)日,維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SangerInstitute)的科學家發現,與阿茲海默症和自閉症有關聯的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比之前認為的更多樣化,在小鼠的大腦皮質(Cerebralcortex)明顯有不同的星狀膠質細胞層。該研究刊登於《NatureNeuroscience》。研究團隊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研究證明神經膠質細胞(glialcells)是影響大腦發育和...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新型冠狀病毒
抗COVID-19療法研發戰!化療藥、細胞療法蓄勢待發
2020-03-17/
記者 吳培安
隨著COVID-19全球疫情日趨嚴重,全球許多產學研機構都投入療法研發。除了小分子藥或抗體療法,現在癌症化療藥、幹細胞療法也蓄勢待發。近日,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Clinic)宣布找出了三種癌症藥組合;澳洲再生醫學公司Mesoblast也宣布,將其幹細胞先導產品候選Ryoncil投入COVID-19的肺炎治療研發中。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研究團隊在16日,於《CellDiscove...
第一頁
上一頁
87
88
89
90
9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