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NEJM》諾和諾德減肥GLP-1明星藥 緩解關節炎疼痛媲美鴉片類止痛藥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4D揭示大型內皮細胞源性EV生成過程
科學新知
NEW
美癌症登月計畫建構腫瘤3D圖譜!最新12篇研究登《Nature》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手術和麻醉會影響記憶嗎?
2018-02-25/
記者 李虎門
近日,一項發表在《Anaesthesia》上的研究發現,經歷手術和麻醉的病人在某些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與一般人相比,稍微有點差。這項研究包含312名經歷手術的參與者,以及652名未經歷手術的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0歲)。依照不同次數的測試發現,有經歷過手術的患者,與暫時記憶能力下降有關,其測試得分下降範圍為1-30分。670名最初記憶正常的參與者中,有77名出現記憶異常,其中18%為手術患者,10%為...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華人張康 用AI診斷眼部疾病
2018-02-23/
記者 李虎門
日前,《Cell》期刊上的封面,是一張大大的「眼睛」,也是本期《Cell》期刊所關注的研究焦點。在眼科治療中,視網膜斷層攝影(OCT)的技術是最常被使用的診斷技術之一,每年的使用總數超過3,000萬次。即透過視網膜組織的高分辨率圖像,讓醫生們能夠精準地判斷眼部疾病,並提供治療方案。圖片來源︰《Cell》cover但如果,我們能使用AI技術來處理這些圖片,無疑將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效率,乃至提高診斷的準...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張鋒再開發基因試紙 檢測病原或腫瘤DNA
2018-02-23/
記者 徐淨
日前,美國哈佛-麻省理工Broad研究所(BroadInstituteofMITandHarvard)華裔科學家張鋒團隊,再開發出一種基因試紙,在實驗室中成功檢測出病毒感染及肺癌患者的腫瘤標記物。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顯示,只需將基因試紙浸入處理過的樣本中,一條線就會顯示出是否檢測到靶分子。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發明人之一張鋒表示,這種工具可用於檢測病毒、腫瘤DNA等核酸物質,便宜、方便...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時機就是一切! 美團隊揭開基因的生理時鐘
2018-02-22/
記者 李虎門
自然界的生命活動都存在著晝夜交替的習性,也是我們常說的生理時鐘。一篇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的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InstituteforBiologicalStudies)的報告發現,在許多組織和大腦區域中,有將近80%的基因活動都遵循晝夜交替,這也是將生理時鐘與基因轉錄聯繫起來最全面的研究。 論文作者SatchidanandaPanda指出,「我們首次建立了每日基因表達的參考圖譜,而該圖譜建...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重要證據!熬夜增加癡呆風險
2018-02-21/
記者 王柏豪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證實,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產生更多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該蛋白水準上升,可能引發大腦一系列的變化,最終導致癡呆。研究同時發現,如果你已經能夠獲得足夠的睡眠,服用幫助睡眠藥物,可能不會帶來任何益處。先前已有研究揭示,睡眠不足會增加大腦中一些蛋白質(如β-澱粉樣蛋白)的水準,但並不清楚,為什麼β-澱粉樣蛋...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維生素D3有助修復心血管損傷
2018-02-18/
記者 徐淨
近日,俄亥俄大學的一項研究又找到了曬太陽「新的好處」—當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時,由人體自然產生的維生素D3,可以顯著地恢復由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粥狀硬化等幾種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系統損傷。俄亥俄大學的TadeuszMalinski表示,一般而言,維生素D3與骨骼健康有關。但近年來,人們在臨床上看到很多心臟病患者都缺乏維生素D3。儘管這並不代表缺乏維生素D3會導致心臟病發作,但它增加了心臟病發作...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PNAS》維生素B3或能治療阿茲海默症
2018-02-14/
記者 李虎門
維生素B3是人體必需的13種維生素之一,去年,一項為期12年的研究證實,懷孕期間補充維生素B3或能預防生出缺陷寶寶。現在,科學家又發現,維生素B3或許還可治療阿茲海默症,以及減緩大腦認知、記憶功能的損傷。維生素B3在阿茲海默症的應用上,並不是最新發現的事。有研究團隊認為,它可以作為一種替代藥物,適用於老年癡呆症。不過,有資料表明,維生素B3的前驅物質菸鹼胺核(NicotinamideRibosid...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PNAS》NIA發現阿茲海默症潛在新療法
2018-02-13/
記者 徐淨
日前(5日),美國國立衰老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nAging,NIA)的研究人員發現煙醯胺核糖(nicotinamideriboside,NR)能夠在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新型小鼠模型中達到防止神經損傷和改善動物認知和生理功能的作用。這項研究可能為治療AD提供了一個新靶點。AD是最常見的老年失智症,而且目前尚未出現有效療法。AD最...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首次!觀測到神經幹細胞分裂過程
2018-02-12/
記者 徐淨
近(9)日,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團隊首次觀測到成年小鼠大腦神經幹細胞的分裂過程,這一突破不僅可以加深對腦細胞發育的理解,還有助於對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治療研究。過去,曾假設神經元的生長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結束,然而近20年的研究證實,成年哺乳動物的大腦可以生長出新的神經元。近日,由蘇黎世大學腦研究所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以小鼠大腦為模型,首次展示了這樣的現象,相關論文發表於《Science》。中樞神...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對付癌細胞 從抗藥性著手
2018-02-12/
記者 李虎門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專注開發不同的奈米粒子,來載入更多的化療藥物到癌細胞中。這個方向,往往讓我們忽略了癌細胞能排出化療藥物的能力,因而限制癌症治療的效果。」XiaomingHe表示。為此,在馬里蘭大學教授XiaomingHe主導下,與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密蘇里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積極的想找出癌細胞抗藥性破解的方法。 癌細胞產生抗藥性的主要原因...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高膽固醇飲食提高癌症發生率機制
2018-02-11/
記者 徐淨
不健康飲食會增加患各種疾病的風險,是不爭的事實。其中,高膽固醇飲食被證實與結腸癌風險升高有關,而其背後的機制由美國科研究團隊獲得解答。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eterTontonoz表示,「雖然先前已有研究確立了膽固醇與結腸癌之間的關係,但其背後的機制一直不得而知。如今,發現膽固醇會影響腸道幹細胞的生長,我們感到非常興奮。」近日,發表於《CellStemCell》的論文中,研究團隊發現,提高小鼠的膽固...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懷孕誘導的表觀遺傳變化 影響子代健康
2018-02-11/
記者 徐淨
近(7)日,迪肯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懷孕可以誘導身體發生長期的表觀遺傳變化,並且,可能導致下一代疾病風險的增加。此最新的發表刊載於《Epigenomics》。為什麼擁有相同基因的同卵雙胞胎不能保證長的一樣?這可由表觀遺傳學作解釋。表觀遺傳標記就像一個開關,可以調控體內基因的表達。個體中所有的細胞都有相同的遺傳物質,但是在不同組織中,基因的行為是不同的。這種行為由表觀遺傳因素決定,獨立於...
第一頁
上一頁
132
133
134
135
136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