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拾忠:生技創投榮景不再 醫材或成新出路

2020-02-25 / 記者 吳培安
大眾應該要認知生技公司本質就是跟電子公司不同撰文/吳培安、彭梓涵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臺灣生技發展在5~10年前曾有一段榮景,當時團隊容易找到很多資金、興櫃也非常方便,大概是在基亞上市到浩鼎解盲,之後就一直低迷到今天,這是我最大的感慨。美國的生技公司之所以那麼活潑,是因為具備完整的「接棒式」資金供應鏈,學研機構的科學家一拿到專利就創業,爭取大約幾十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到了臨床試驗階段就可以股票上市、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