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園社企扎根利基種苗事業生態鏈
2020-01-15 / 記者 吳培安
格園社企是臺灣目前少數以種苗生產為主力的農企業者,運用獨到的眼光和務實的商業策略,格園從草莓健康種苗起家,一路發展了香草莢、天麻、金線蓮和多種觀賞植物的種苗技術,也透過舉辦地方活動將產銷技巧傳授給農民,期待創造共榮共好的農業生態鏈。外表鮮紅欲滴、滋味香甜的草莓,一直是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的水果。每年的11月到隔年3月,草莓都是生鮮超市獨領風騷的寵兒,也是休閒農業採果樂的當紅主角。然而,因為草莓的採收...
「熷烏龍茶」助臺灣茶業直驅世界市場
2019-11-11 / 記者 巫芝岳
出自中興大學曾志正教授之手的「熷烏龍茶」,以科學為本,歷經十餘年功夫研究,不但散發出老茶的獨特風味,富含「茶飢素」、且不含咖啡因和其他刺激性物質的特性,讓臺灣茶香四溢,首度登上國際期刊封面;在業界中,他更成立「臺灣茶製程技術產學聯盟」,用科學的力量,為臺灣茶業闖出另一片天。步入曾志正研究團隊這間比鄰著中興大學食生大樓的小型製茶場,濃濃的茶香立刻撲鼻而來。地上一甕甕陳放中的茶葉,及正在烘茶機中高溫烘...
「腎食堂」低鉀蔬菜 為腎友餐桌添色彩
2019-10-05 / 記者 李林璦
臺灣的「洗腎王國」稱號難以擺脫,為了讓腎臟病友也能安心吃菜,黃明發成立了智耕創新股份有限公司,以特殊培育法種出「腎食堂」低鉀蔬菜,降低蔬菜中60%的鉀離子含量,將這些種子孕育成為患者的希望,蛻變成難能可貴的日常。 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2018年報統計,臺灣洗腎人口的比率及每年新增加的洗腎人口比率都是全世界最高,「洗腎王國」的稱號難以擺脫,而根據《2017年臺灣腎病年報》,2011到2015年間的透...
必麥農牧 臺灣首家投入蜂類生物防治
2019-06-04 / 記者 彭梓涵
氣候暖化,荔枝椿象的繁殖力大增,全臺各地都傳出荔枝椿象危害的消息,傳承三代養蜂世家的必麥農牧,技轉苗栗農改場天敵昆蟲養殖技術,以蓖麻蠶卵做為替代宿主繁殖荔枝椿象的天敵-平腹小蜂,並優化大規模的室內飼養條件。今年3月,與彰化縣政府合作導入無人機深入山區投放平腹小蜂,荔枝椿象明顯減緩,生物防治之餘也減少農藥的使用。 每年4~7月,是荔枝椿象(TessaratomaPapillosa)孵化成蟲的時期,各...
動科所「藍耳病PRRS攻毒模式」 引跨國大廠關注
2018-12-20 / 記者 李林璦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院動物所在2018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出「豬生殖與呼吸道綜合症(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PRRS)攻毒模式」,吸引國際疫苗大廠關注,展現了臺灣深厚疫苗科技研發實力。撰文、攝影/李林璦近日,令人聞風色變的國際疫情就是「非洲豬瘟」。過去,巴西花了7年撲滅疫情,西班牙則耗時35年脫離疫區,而臺灣的口蹄疫更是耗費整整21年才解除...
苗栗農改場攜手臺大 「以蟲克蟲」創「天敵」產業
2018-09-28 / 記者 彭梓涵
2018臺灣生物科技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籌備的農科館花草相映,成為生技展中最生機盎然的展區,其中,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與臺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江昭皚教授合作的草蛉智慧化飼育系統模型吸引目光,將生物防治之天敵-草蛉的飼育導入自動化系統,並透過感測器與物聯網觀測每個飼育環節,以提高飼育品質與產能,預計明年上半年會進行自動化模組的驗證,最快下半年進入田間釋放。撰文、攝影/彭梓涵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庭茂研發200種高營養價值作物
2018-07-11 / 記者 彭梓涵
從LED燈行業轉型跨入植物工廠,庭茂農業生技透過全環智能控制科技於桃園觀音鄉打造人性化垂直農場,更打破許多人對植物工廠作物營養價值不高的疑慮,目前,已經研發出超過200種能夠產生高營養價值作物,預計在下半年於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建新廠,輸出新加坡與中國。撰文/彭梓涵攝影/徐淨農業佔據了人類經濟主流最長的時間,直至1759年工業革命出現,才告別農業時代,然而,工業革命也用了最短時間,即造成環境汙染、資源...
海大開發觀賞米蝦選育應用平臺
2018-06-05 / 記者 林以璿
臺灣的觀賞蝦全球知名,卻還沒建立有系統的選種方式。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助理教授黃章文博士,從原本的食用類水產跨足觀賞蝦,希望以精湛的生物技術,讓臺灣持續保持觀賞蝦的世界領先地位。撰文/林以璿攝影/陳貴美繽紛多彩的水族生物中,可愛的觀賞蝦總能吸引不少目光。對於生活於城市、個人空間較狹小的上班族來說,只需要小小空間就可以帶來極高幸福感的水族寵物,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除了最普遍的貓和狗之外,水族產業,現在已...
耀月用生技重振臺灣甲魚王國
2018-04-26 / 記者 李虎門
第4屆百大青農的陳秋旗,是少數獲選的水產業者。自2008年回國後,積極深耕水產養殖,成立耀月企業,並透過生物技術,成為全臺最大的甲魚養殖企業。撰文、攝影/李虎門你,吃「鱉」了嗎?現代的社會中,無論是生活際遇的「癟」,或是活體「鱉」,都令人避之惟恐不及。但其實,早期的臺灣,食用甲魚(俗稱鱉)向來是件稀鬆平常的事,由於甲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甚至在1980年代,因為日本大量收購,價格高漲,年產自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