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併購建構夢想 健喬大開本土藥業併購之路

2016-09-15 / 記者 楊傑名
健喬集團是近年來台灣製藥業進行整併最積極有為的企業,十餘年來完成8個併購案。透過併購,目前旗下關係企業含括藥廠與中港台藥商通路,包括益得生技、因華生技、優良化學、七星化學、健康化學、健喬香港與寧波友和,製藥廠就有七座,水平與垂直整合出另一個台灣藥業山頭。文、圖/楊傑名3月25日,健喬集團及旗下因華生技以近7億元共同併購七星化學製藥,共取得七星70%股權(因華16%、健喬54%),正式跨足原料廠領域...

中國受惠政策 日本海外佈局

2016-09-15 / 環球生技
與全球醫療生技併購市場的火熱趨勢一致,亞洲醫療生技產業的併購交易也十分活絡。根據MergerMarket報告,近年來亞洲醫療生技併購活動大部分來自中國。2015到2016年的前五大製藥和醫療器材交易,收購方主要也是中國企業。日本方面,因國內市場成長緩慢,加上跨國藥廠競爭日益嚴峻,該國藥廠於是積極透過海外併購提升競爭力。文/翁麗俐中國生醫產業併購戰已經打響國際,這一步伐不斷在加速。過去5年間,本土藥...

台灣生醫如何齊心「併」進國際盃

2016-09-15 / 記者 陳欣儀
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醫療需求成長,生醫產業透過併購整合資源、拓展服務,是不可逆的必然道路。相對中國的積極與侵略的狼性,台灣生醫企業連在自己土地都不夠強大,又如何藉由併購向外拓展?如何走得出去?5位重量級企業領導人與資誠專業團隊,提供對臺灣生醫企業併購的建議與看法。文/陳欣儀、楊傑名 圖/楊傑名Q.台灣生醫併購的現況?您的看法與建議?普華國際財務顧問董事長游明德首先指出,併購Mergersand...

2016年上半百億收購再添3筆 中國企業炒熱海外交易

2016-09-15 / 環球生技
截至7月底,國際上已披露的醫藥企業收購案中,收購金額過1億美元的有20筆,其中3筆甚至超過百億,顯示醫藥併購持續火熱。從這些收購案中,可見中國本土企業不再是被併購者,而是成為收購主體,瞄準全球具潛力的項目和專案,為躋身領域內全球領先企業之列,中國甚至不惜炒熱併購交易。文/姚曉璐2016年上半年,國際醫藥企業併購持續火熱,超過1億美元的收購大案總計有20餘起,幾乎平均每個月都有3筆,其中超過百億美元...

穿戴式裝置奧運場外引風爆

2016-09-15 / 記者 蔡立勳
里約奧運剛落幕,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除了賽場上的激烈賽事,今年熱議話題之一的穿戴式裝置各類產品,也於奧運場上大顯身手。科技提昇選手訓練效率,力爭0.01秒之差的勝負,卻也引起各界質疑破壞競賽公平性,這些「訓練神器」是否可能成為「科技禁藥」,已成另一場舉世爭辯的運動賽事。文/蔡立勳「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即使從未關注今年的里約奧運,但你可能聽過這句話。代表中國參加女子游泳100公尺仰式項目且奪銅,傅...

矽谷創業老將返鄉 博錸搭建分子檢測產業鏈

2016-09-15 / 記者 陳欣儀
曾創立全球前三大病理免疫試劑、有著豐富連續創業歷練的曹汀,2010年回台成立博錸生技,專攻醫療檢測儀器、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製造與銷售,以多元技術整合平台及市場營運模式,成功將核心技術平台授權日本,創下台灣分子檢測開發技術首樁海外授權案例。文/陳欣儀 圖/陳欣儀、蔡立勳9月19日,博錸生技將與日本知名體外診斷與疫苗公司DENKASEIKEN簽訂技術授權許可協議、儀器設計開發協議與聯合產品開發協...

從ZESPRI案例 看新政府「台灣農開公司」關鍵問題

2016-09-15 / 記者 楊傑名
編按:本文採訪於2016年,孫智麗博士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七所所長。從農業或製藥業的價值鏈來看,產業的加值方法分為兩種,一是做研發,另一是行銷。研發固然燒錢,但行銷所需的費用其實比研發更高,舉例來說,一家傳統製藥跨國公司可能10~20%的營收拿來做研發,生產部份只佔10%,行銷則佔40%、甚至過半。台灣的農業出口行銷一直陷於困境,因台灣大多屬於小農,平均耕種土地面積不到一公頃,整合困難,而現在農...

淺談生技育成定位問題

2016-09-15 / 記者 吳靜芳
近年來,「育成」(incubation)已成台灣產學研的顯學,生技產業育成也不例外。不過從全產業的角度觀之,生技產業年產值大約3千億新台幣,相較台灣已發展多年且政府重點扶持的電子產業,規模和員工人數較少,對就業率幫助不大。與其他產業迥異的特性,是生技難以融入既有育成體系的一大關鍵,也因此在政府指導的育成體系中重視度排名較後。生技產業範圍廣袤,囊括醫藥、醫材、應用生技,以及農業生技等,而新藥和高階醫...

京冠生技楊青山:「引領農業生技『無廢與再生』。」

2016-09-15 / 記者 蔡立勳
2016年美國BIO展,京冠生技在董事長楊青山秉持「古為今用」的精神下,以醱酵技術結合農牧業副產物,打出標榜「無廢與再生」的「循環經濟」模式,在當地華文媒體報導中一枝獨秀;並受邀於9月中旬參與法國最大的畜牧展,分享循環經濟下的新農業思維。成立15年,楊青山持續帶領京冠挖掘「大地的寶藏」,預計於近期自創櫃板轉興櫃。文/蔡立勳圖/陳堂麒近幾年,全球重視資源能否重新再利用,推動政策不斷上路,由上到下都興...

完善生態體系 首善人才政策

2016-09-15 / 記者 蔡立勳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是每年台灣生技政策最重要的國家層級會議之一,對台灣生技產業的政策制訂與發展走向影響甚鉅。新政府上任後的首次BTC會議於9月6日至8日召開,今年以「完善生態體系」、「以台灣利基推動焦點領域」為題。衛生福利部部長林奏延、科技部部長楊弘敦親自到場主持議題,行政院院長林全在閉幕式現身。而人才政策問題,是今年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整理/蔡立...

「南向政策」新機遇!產業停、看、聽

2016-09-15 / 記者 吳靜芳
東南亞國家崛起,也被期待成為下個生技醫藥的新興市場,愈來愈多公司希望搶進東南亞國協(ASEAN)競逐這塊大餅,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也在8月中通過政策綱領。為順應南向話題,產業界各公協會積極熱議南進策略,但人才不足、法規障礙及資源整合等問題仍亟待解套。文、圖/吳靜芳、蔡立勳東協已是全球第七大、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經濟蓬勃發展的加持下,醫療支出顯著增加,整體醫藥市場近200億美元,平均成長率為10%...

全球生技醫療併購連年加溫

2016-09-15 / 環球生技
據統計,2015年全球生技醫療交易案件約達28,000件,交易金額約達3.76兆美元,成為併購交易金額最高的產業,佔比約12%,其中又以製藥業為大宗,占約60%。2016年上半年,美國醫療及生技產業併購交易金額合共約2,600億美元,分居十大產業第一名及第三名,生技醫療產業併購趨勢仍持續加溫。文/翁麗俐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需求和成本日益成長,各國政府力推醫療改革。為提升醫療效率,同時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