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活躍的12位中國生醫VC投資人

2018-09-28 / 記者 薛瀹熢
美國生物科技領域的總投資額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增長,光是2018上半年,就有12項超過美金1億元的投資。其中,中國創投(VentureCapital)就投出了高達51億美元,遠遠高出2017年美國全年的40億美元。美國EndpointsNews特別選出最活躍的12位VC投資人物。編譯/薛瀹熢今年,全球生物技術募資高速上漲,其中很大的一部份貢獻來自於中國創投。根據PitchBookData的資料,光是...

逸達– (6576)

2018-09-28 / 專欄:張立群
公司現況逸達的營運主體是原為美國QPS旗下的新藥研發部門,2012年QPS將該部門分割成立ForeseePharmaceuticaLS(USA),2013年同為QPS的創辦人—簡銘達博士,在臺灣創辦逸達,並以逸達100%控有Foresee(USA)。董事長簡銘達於杜邦默克製藥期間,曾主導抗愛滋病毒藥物Efavirenz的開發,1996年創辦的QPS目前是全球排名前三的CRO公司,並在2...

盤點2018 H1 全球前十大 生技新銳募資清單

2018-08-17 / 記者 彭梓涵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其最新的季度報告「VenturePulseQ22018」中指出,今年上半年,生命科學占美國風險投資量的14%以上,是近年來占比最高。證明隨著行業在國家經濟中的佔有比例有多大,風險投資對醫療創新的興趣就有多大。風險投資家又對甚麼樣的公司最感興呢?GEN發布了2018年上半年10大生醫募資案,來看看這些公司如何讓創投家掏錢投資。編譯/彭梓涵今年7月下旬,全球知名基...

10大不可不知的 歐洲生技聚落

2018-06-05 / 編輯部
據Ernst&Young生技產業報告指出,首要發展國家,美國與歐洲的生技公司營收年年上升,在2016年達到139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更預估於2020年,全球生技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780億美元。為一同分享這塊生技大餅做準備,各國紛紛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生技聚落。編譯/編輯部生物技術在歐洲廣大的產業生態中,被納為「歐洲2020產業競爭力發展要點」之一,可見歐洲非常重視生技產業的發展。以下將...

2018 ASCO摘要公布

2018-06-05 / 編輯部
2018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即將於6月1~5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辦,今年,究竟那些未上市的新藥或項目最具潛力、值得投資?讓我們一起關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ASCO)陸續公布的各種藥物臨床數據吧!編譯/編輯部癌症腫瘤新藥開發一直是生醫產業近年最夯的領域,在過去5年裡,在35筆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交易,其中32筆就是關於癌症腫瘤學。據EvaluatePharma預測,此一趨勢會持續到2022...

2018新藥類股春燕築巢?

2018-03-16 / 專欄:張立群
2018開紅盤以來,生技股有別於2017的「實優於虛」,以新藥為主的創新生物科技族群近期走勢異常強勁,究竟是曇花一現?抑或是新藥股確實已走出浩鼎解盲失利的陰霾?撰文/張立群回顧2017年,臺灣上櫃生技指數、上市生技指數分別下跌9.5%與8.9%,當中以新藥股為重災區,指標股台灣浩鼎(4174.TT)2017年重挫了47.2%,大跌逾3成的新藥相關公司亦不勝枚舉。而表現相對強勢的中裕(4174.TT...

最具併購賣相?為什麼?2018年10大醫藥市場併購標的

2018-03-16 / 資料中心:許敏
2018年生物技術創業投資及併購交易市場異常火熱,第一季兩個多月內,創投募集資金達28億元,遠超過2014年之前任何一年;2018年以來併購交易也高達349.4億美元,知名免疫療法JunoTherapeutics、罕見疾病藥物開發Bioverativ、電子病歷大數據分析FlatironHealth都被跨國藥廠高價收購。下一個併購標的,誰最具賣相?美國《GENNEWS》進行了預測。編譯整理/許敏20...

2個月28億美元 生技投資創歷史新高

2018-03-12 / 記者 林以璿
美國富比士(Forbes)近日發布的一篇生物技術投資分析報導指出,2018年近兩個月內,生物技術創業公司已籌集到的資金,超過了2013整年投資總額。而且,單筆投資金額、投資項目估值,都超越了歷史。2018年截止3月1日,保守估計,風險投資家們已向生物技術初創公司注資規模至少達到了28億美元。這意味著,在2018年的前兩個月的生物技術風險投資體量,遠超過了2014年之前任何一年。生物科學與技術創業投...

2018關注「抗生素」、「菌類股」、「利基型醫材」

2017-12-29 / 專欄:張立群
回顧2017,臺灣生技指數下跌12%,但具「新.小.奇」特色的公司仍逆勢大漲。由於臺灣生技結構性問題短期內仍難以解決,1H18的選股思維仍以「新.小.奇」為核心。「新」:非過去耳熟能詳的公司、或沉寂長時間未表現的公司。「小」:中小型股。「奇」:業績突出或具轉機者。撰文/張立群臺灣生技具代表性的重點公司,3Q17合計的稅後獲利為35億元(YoY+7%),是近5季來的首度同比(YoY)正成長,就成長性...

搶建亞洲生醫那斯達克 香港交易所頻向中國招手

2017-11-22 / 記者 鄔麗.巴旺
「第二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10月29~31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今年6月,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甫正式啟動設立「創新板」,作為本次大會主辦之一,港交所上市發行部進行了專題報告,一場與中國企業閉門會議,問題直指如何赴港上市也座無虛席,搶建亞洲生技醫藥那斯達克,港交所積極向中國招手。撰文/鄔麗.巴旺「第二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以下簡稱「大會」)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盛大開幕。大會由中國醫藥創新促...

全球後抗生素時代臺廠契機

2017-11-22 / 環球生技
免疫療法似乎正在終結癌症的致命性,然而,過往我們所忽視的細菌感染,致命性卻悄悄的快速增加,並有超越癌症的可能。隨著國際近年重新高度重視細菌的抗藥性,「後抗生素時代」的投資熱潮儼然已到來,有哪些臺廠能受惠於此商機呢撰文/張立群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AlexanderFleming)在倫敦大學實驗室中,發現了青黴素能殺菌,其後在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柴恩(ErnstBoris)、佛...

個股評析:健喬(4114)

2017-09-21 / 資料中心:許敏
文/本刊資料中心公司現況健喬信元為國內學名藥大廠之一,2002年9月登錄興櫃,隔年轉上櫃。健喬信元最早起家於負責通路及國外產品代理經銷的健喬藥品公司,以及負責產品研發及製造的信元製藥廠。其中,信元製藥廠成立於1970年,早期以生產經濟動物飼料和藥品為主,健喬藥品則是在1980年由林智暉創立,從代理芬蘭第一大藥廠Orion之呼吸道產品起家。健喬集團的第一件併購案就是1992年由健喬藥品併購信元,並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