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不夠就再打一劑?Intellia公布基因編輯重複給藥小型研究結果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6-26
(圖片來源:網路)


美國時間25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在周邊神經學會年會(Peripheral Nerve Society Annual Meeting)中,公布一項僅招募3位受試者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該研究中,Intellia嘗試將其開發的CRISPR基因編輯療法NTLA-2001用於二次注射,研究結果目前顯示安全,為多次注射基因編輯療法帶來新的可能性。
 
這項小型研究的受試者,來自於Intellia在一項早期研究中,將NTLA-2001分成三種劑量,給予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變性(ATTR)患者,其中最低劑量的患者在給藥後血中轉甲狀腺素蛋白(TTR)濃度降低了52%,並在之後接受了Intellia的第二劑注射。
 
根據Intellia在年會中公布的結果,接受第二劑NTLA-2001的低劑量組患者,血中TTR濃度降低幅度超過90%、整體達到95%,些微超越了單劑治療、最高劑量的受試者。
 
安全性方面,雖然其中一位受試者出現輕度注射反應,包括發紅及頭痛等,但在肝臟酵素、血小板或凝血等與療法相關的不良反應都沒有變化;執行長John Leonard認為,從安全性角度來說這些二次給藥患者反應和其他人並無差異(indistinguishable)。
 

基因編輯重複給藥有希望?! 後續仍有許多挑戰!

 
雖然這項研究僅有3位受試者數據,卻仍顯現基因編輯療法在給藥上的新契機。雖然基因編輯療法如同其他基因療法,都是以一次治療、終身治癒為目標,但患者接受治療後倘若無法產生足夠的反應,或是療效逐漸減弱,就可能會需要重複給藥。
 
然而,傳統的基因療法一般被認為無法重複給藥,原因是現有的基因療法大多利用病毒載體作為攜帶治療性基因、將基因遞送到細胞的工具,但這些病毒載體可能會因為患者身體對其產生免疫力,使得第二次治療失效。
 
相較之下,Intellia的NTLA-2001是使用脂質奈米顆粒,因此避開了免疫力的問題。不過,仍有科學家認為,CRISPR基因編輯中使用的Cas9屬於細菌性蛋白,人體可能先天就存在對該蛋白的免疫力,或是在第一次注射後,還是會讓患者產生免疫力。
 
除了免疫力,基因編輯療法要達成終身治癒目標的另一項重大挑戰,就是基因編輯的遞送及編輯的程度。以現有的基因編輯療法來說,它們在肝臟的編輯效率很高、也是CRISPR療法自然聚集的部位,但要將足夠的基因編輯療法送入骨髓、腦、肺、肌肉和其他器官,挑戰性依然很高。
 
此外,儘管一種脂質奈米顆粒證明了重複給藥的安全性,也不代表其他種類也能行得通,較高劑量組的患者是否能夠重複給藥也還不清楚。但對於Intellia及其他以血液疾病為目標的公司來說,能夠重複給藥的奈米顆粒,或許是療法成功生效的關鍵。
 
參考資料:
https://endpts.com/can-crispr-be-given-twice-small-study-from-intellia-suggests-it-can/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