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幹細胞學者Fernando Fierro:間質幹細胞研究熱、國際臨床試驗破千件 療效驗證瓶頸待解!
在全球當紅的細胞治療發展中,除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之外,從各種人體組織取得的間質幹細胞(MSC),也是一類備受期待的再生醫療細胞。
在臺灣,雖然再生醫療立法尚未完成,但在衛福部《特管辦法》已開放的六大類細胞治療中,已將自體骨髓MSC納入,開放醫院與生技業者合作申請,將其用於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缺損及脊髓損傷治療。
然而,即使目前全球MSC相關專利已經從2014年的802項,激增到2019年的1,794項,也已經有超過1,000件MSC的臨床試驗,但大多集中在臨床一、二期,能夠進入臨床三期的項目,可說是少之又少。
對此,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醫學院細胞生物學暨人類解剖學系兼任副教授Fernando A. Fierro認為,MSC雖然在安全性上具備優勢、容易通過早期臨床試驗,但在功效(efficacy)驗證上仍有許多挑戰。
Fierro致力於人類MSC及骨骼幹細胞、骨骼前驅細胞的再生醫學應用研究。近年的研究主題,包括了MSC用於難癒傷口的皮膚再生,將基因修飾MSC用於下肢缺血、骨關節炎的治療,低氧條件對MSC的代謝體、脂質體及FGF-2訊息途徑的影響,以及治療大骨缺損的擴髓沖洗抽吸器(RIA System)的改良。
Fierro表示,MSC最大的優勢在於臨床研究上顯示出極佳的安全性,且在同種異體(allogenic)應用上,排斥性低、耐受性良好,有利於製造應用於多位患者、細胞庫儲存製備工作,滿足臨床試驗開發的需求。
此外,MSC能夠透過分泌生長因子影響周遭環境細胞,進而促進組織修復、血管新生、抗發炎、免疫調節、抑制纖維化等,能夠成為骨關節炎、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自體免疫發炎疾病等的新希望。
然而,Fierro認為,MSC之所以在許多臨床試驗中難以證明其功效,原因在於目前對於MSC用於人體的劑量、療程、注射方式、如何篩選出適合的患者的掌握度都仍不足;此外,如何延長MSC在人體內的留存時間,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針對這項挑戰,Fierro正透過與國內再生醫療業者——台寶生醫的獨家授權合作,研究透過基因修飾,搭配低氧預處理的方式,增強MSC在生物體內的功效。目前他們已經發現,在缺氧環境中培養MSC至少48小時,可以增加在免疫缺陷小鼠體內的留存時間。
Fierro也將在9月22日起一連舉辦3天活動的「亞洲細胞治療大會」(ACTO 2022)中出席演講,介紹他在MSC再生醫療上取得的最新研究進展。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