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揭曉!安立璽榮、台大、清大、中興、研生生醫共享250萬獎金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11-0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今(8)日,莫德納台灣(Moderna Taiwan)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公布第二屆獲獎團隊。(攝影/彭梓涵)

今(8)日,莫德納台灣(Moderna Taiwan)與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公布第二屆獲獎團隊,由安立璽榮生醫、台大醫學院陳炳宏助理教授團隊、清大化工系胡育誠教授實驗室、研生生醫、中興大學蕭貴陽副教授跨體學實驗室,從35件公開徵件中脫穎而出。除了獲得總獎金250萬元獎金,得獎團隊也將獲得莫德納一對一業師輔導資格。
 
中研院唐堂副院長於致詞中表示,中研院和莫德納攜手推動mRNA技術的創新應用,不僅共同舉辦mRNA前瞻新創獎,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也建立了首個國家級核酸先導設施,透過mRNA及奈米脂質顆粒(LNP)製程開發平台,針對不同性質的RNA藥物進行參數最適化調整,並以符合GMP規範的生產服務,縮短研發與量產之間的距離。
 
唐堂也分享,今年參賽報名比第一屆更加踴躍,專案主題涵蓋了傳染病、免疫腫瘤、罕見疾病、藥物傳遞等,展現出豐沛潛力及臺灣生醫創新力。未來中研院也會持續優化核心設施、培育人才,為國內生醫團隊打造完善的研發環境。
 

中研院唐堂副院長。(攝影/彭梓涵)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也表示,核酸疫苗在2022年獲得唐獎、2023年再獲得諾貝爾獎,加上疫情期間新冠核酸疫苗的重大突破,這項技術已經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開,未來不只是傳染病,癌症、抗體、細胞與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等領域中,都將有mRNA的重要角色,成為全球藥物開發主流。
 

中研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主任吳漢忠。(攝影/彭梓涵)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也表示,莫德納mRNA前瞻新創獎走向第二屆,今年再次迎來不同團隊的參與,證明mRNA技術具有豐富潛力。今年,我們觀察到許多團隊專注於癌症研究,並鑽研更好的LNP技術,不少團隊投入區域性的感染疾病、罕見疾病,這些熱情與專注將為疾病治療帶來更多解決方案,莫德納也期盼成為大家最堅強的夥伴。


莫德納台灣李宜真總經理。(攝影/吳培安)
 
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連續第二年擔任「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評審,他代表評審委員會表示,此次12位評審專家來自中研院、陽明交通大學、長庚大學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及台杉投資等,看到參賽團隊從書面到報告,都展現科學研發、前瞻創新和轉譯應用上的傑出表現,期望他們的研究將為未來臺灣生醫界帶來新篇章。
 

腫瘤核酸藥物、免疫療法、創新LNP、登革熱核酸疫苗、RNA藥物吸睛 

 
此次徵件從今年5月迄今,共有35件研究案報名,歷經近半年激烈的評選後從中選出10組入圍團隊,期間所有的參賽團隊,一路從初審書面審查、複審的短講競賽(Pitch)及委員問答,期間也獲得Pitch Master Camp、Pitch Master Class 1 on 1輔導資源,增進簡報與演講技能。
 
最終共有5組團隊,獲選「2024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如下:
 

得獎團隊名稱

技術簡介

安立璽榮生醫

以創新T-Action技術開發腫瘤免疫治療核酸藥物,活化已耗竭T的T細胞攻擊癌症、縮小腫瘤

台大醫學院陳炳宏博士團體

以腫瘤微環境調控為目標,透過整合自然殺手細胞庫,零價鐵(ZVI)奈米粒子,開發出具有腫瘤穿透能力高、將冷腫瘤轉為熱腫瘤、以及可核磁共振追蹤的精準實體癌免疫療法

清大化工基因與組織工程胡育誠老師實驗室

開發人類蛋白奈米顆粒以自動包覆RNA、靶向遞送與用於癌症治療

研生生醫

利用創新陽離子脂質開發安全暨有效的登革熱核酸疫苗,克服常見ADE問題

中興大學蕭貴陽老師跨體學實驗室

開發增強環型核醣核酸(circrRNA)蛋白質表現技術,作為RNA藥物的開發


mRNA驅動未來醫療創新 

 
頒獎典禮後,大會邀請莫德納 Covid-19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 Mary Bausch-Jurken分享mRNA,mRNA藥物因可編碼疫苗和治療性蛋白,可作為細胞內蛋白質替代療法。
 
莫德納在投入研究mRNA技術超過十年,並持續建立mRNA平台來開發各種應用,目前除了已開發出新冠肺炎疫苗、RSV疫苗,也有多種呼吸道混合疫苗、腫瘤疫苗,以及多項罕病產品線進入臨床,包括:丙酸血症(PA)、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等,她表示,mRNA療法有潛力解決許多未滿足需求,期望不只莫德納未來也有更多mRNA創新研究者一同推動mRNA的發展。
 

莫德納 Covid-19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 Mary Bausch-Jurken。(攝影/吳培安)
 
接著也邀請到三位mRNA科學研究團隊代表,分享他們的研究旅程及最新進展。首先,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陶秘華執行長分享,1993~2004年期間,他帶領團隊執行了各種DNA疫苗的研究,包括過敏、癌症、B型肝炎、日本腦炎等。
 
到了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中研院組成mRNA Alpha計畫團隊,陶秘華負責做出AAV/hACE2感染動物模型,也和吳漢忠團隊協作開發新冠mRNA疫苗。他表示,雖然當時輝瑞/BNT、莫德納的mRNA疫苗已經上市、占據主流地位,但後來Omicron突變株出現時,他們也以最快速度開發完成、並在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成為全球第一組發表Omicron mRNA疫苗研究的團隊。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轉譯醫學專題中心陶秘華執行長。(攝影/吳培安)
 
第一屆莫德納mRNA前瞻新創獎得主、磐石醫藥生技李政欣資深副總,則分享其運用mRNA平台所開發的低醣化廣效新冠疫苗(low-sugar universal vaccine)。其可選擇性的去除多個醣化位點,接著在包裹mRNA的脂質體上結合樹突細胞(DC),進一步提升專一性,目前在動物試驗上觀察到正面效果,也順利在今年第四季啟動臨床一期試驗。
 
磐石醫藥生技李政欣資深副總。(攝影/吳培安)
 
清華大學化工系羅柏凱,則分享β-葡聚醣(β-Glu)在癌症治療的應用。他的研究團隊發現,若在包裹IFN-γ mRNA的LNP載體材料中加入β-Glu,能夠增強巨噬細胞的標靶特性、活化巨噬細胞的活性和極化,進而突破腫瘤微環境的限制,達成腫瘤抑制生長的作用。
 

清華大學化工系羅柏凱。(攝影/吳培安)
 
(報導/彭梓涵、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