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超強效氣喘候選藥 臨床三期達標

撰文實習記者 鐘御慈
日期2024-05-22
GSK超強效氣喘候選藥 臨床三期達標
昨(21)日,葛蘭素史克(GSK)宣布其用於治療第二型發炎嚴重氣喘的超長效抗IL-5單株抗體(anti-IL-5 monoclonal antibody)氣喘候選藥物depemokimab,達三期臨床試驗SWIFT-1和SWIFT-2主要終點。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物顯著減少患者氣喘發作狀況。目前,該藥物正準備申請全球市場批准,預計能創造巨大銷售額。
 
該試驗評估了患有第二型發炎嚴重氣喘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接受depemokimab與安慰劑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試驗結果顯示,患者接受治療的52週內,臨床上顯著減少了氣喘的年化發作率。
 
Depemokimab為首個在三期試驗中評估的超長效生物製劑(biologic),對IL-5具有親和力和高效力,且患者可以每隔6個月接受藥物治療,不需頻繁的使用藥物。
 
IL-5蛋白質是第二型發炎嚴重氣喘的關鍵細胞激素(cytokine),而該發炎反應是透過識別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eosinophil count)升高,也是80%的嚴重氣喘患者潛在發病原因,這可能導致患者不可預測的病情惡化。
 
2023年,GSK另一款抗IL-5單株抗體重磅氣喘藥物Nucala (mepolizumab)創造了17億英磅的銷售額,約22億美元,不過,患者需要每4週注射一次該藥物。
 
GSK認為,depemokimab 6個月給藥一次的治療模式,可以為公司增加總銷售額,所以將原預測20億英磅的depemokimab銷售額,提高至30億英磅。2023年11月,根據調查,醫師對depemokimab持正面積極的態度,考慮將該藥物給尚未嘗試過生物製劑治療的氣喘患者使用。
 
另外,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和梯瓦製藥(Teva Pharmaceuticals)也有銷售IL-5藥物,但兩款藥物的使用頻率遠高於GSK的depemokimab。
 
此外,GSK決定同時在多個疾病進行depemokimab三期試驗,將比Nucala更快擴大使用範圍以治療多種不同疾病。
 
GSK將發表一系列depemokimab關鍵性的成果,三期氣喘試驗結果也是其中之一。另外,GSK基於另款氣喘藥物Nucala一期試驗結果、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和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模型,決定將depemokimab進一步擴大4種不同適應症,更深入研究藥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GSK預計今年發表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和鼻息肉(nasal polyps, NP)三期試驗數據結果,且計畫在今年底前提交depemokimab用於慢性鼻竇炎、鼻息肉,以及氣喘的批准申請。此外,GSK明年將公佈有關嗜酸性肉芽腫多發性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三期試驗結果。
 
參考資料: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gsk-s-long-acting-asthma-drug-hits-primary-endpoint-in-phase-iii-trials/
 
(編譯/實習記者 鐘御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