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亞洲生技大展》「2021抗體藥物研討會」之二

安肽、 聯合生物、台康 抗體三廠獨步策略挺進臨床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1-11-05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環球生技)

今(5)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攜手社團法人抗體協會,在2021亞洲生技展(2021 Bio Asia-Taiwan)期間舉行《2021抗體藥物研討會》(2021 Antibody Therapeutic Conference)「以抗體為基底之創新藥物開發趨勢論壇」,邀請包括安肽生醫董事長沈三泰、聯生藥總經理林淑菁、台康總經理劉理成,分享各公司在開發抗體產品的經驗。

安肽生醫沈三泰董事長
安肽生醫董事長沈三泰分享「開發廣效治療COVID-19高價廣效中和抗體經驗與策略」,安肽生醫於2018年成立,是一家以開發新穎臨床治療用抗體藥物與蛋白質藥物公司,該公司自行設計並構建一個以噬菌體表現的抗體平台製備全人源合成抗體庫、以及基於兔和羊駝來源的免疫抗體庫。
 
沈三泰表示,去年疫情爆發時安肽才剛成立,而安肽也希望利用公司量能在防疫上有所貢獻,便與台康生技、寶齡富錦合作,在一個月內即開發出新冠快篩試劑,該試劑去年8月也取得衛福部專案製造許可。
 
沈三泰表示,目前獲得批准的新冠單株抗體療法都不能避免變異株的逃脫,因此在策略上許多公司開始轉為各種抗體的組合。
 
因此除了新冠抗原快篩,安肽也正在進行新冠治療性抗體的開發,不過沈三泰說,現階段大多數藥廠都是從康復者血漿中分離有效的抗體,但為了預防突變病毒株的出現,安肽則針對Kappa-alpha變體合成chimeric抗體。
 
接著安肽利用優化平台,分別針對兩株已篩選具廣效中和性的抗體,進行親和力優化,接著安肽再以建立的VSV-CoV-2-S病毒逃脫試驗平台,篩選最佳組的抗體配對,進行安全性測試。目前結果也顯示能與變異株結合。
 
沈三泰說,安肽擁有一系列針對新冠病毒已優化的抗體庫,能隨時對變異株篩選出高效價的中和抗體。

聯合生物製藥林淑菁執行長暨總經理

聯合生物製藥執行長暨總經理林淑菁,接著介紹了聯生藥的Anti-IgE抗體過敏藥物UB221的研發成果。該藥物可中和引發過敏反應的游離IgE,也會透過調控B細胞表面的CD23,來阻斷IgE的生成。目前正在預備進入臨床2a期試驗中。
 
多項試驗結果已顯示,該藥比起諾華(Novartis)已獲批、也是美國FDA唯一批准的慢性自發性蕁麻疹藥物Xolair® (omalizumab),和該公司研發中的ligelizumab效果更佳。林淑菁說明,臨床前試驗也顯示,UB221在中和IgE、和CD23結合等能力,都比ligelizumab和omalizumab兩藥物更好。
 
在與台大和高雄長庚醫院合作進行的蕁麻疹一期臨床試驗顯示,該藥物未發生嚴重(3級以上)的不良事件,多數不良反應皆為輕至中度,且多與藥物無關。
 
此外,試驗也顯示,UB221作用快速,約在注射一週內就可見效,且IgE中和效力4小時內就能達到完全中和(completely neutralize),並可長達三個月。
 
聯生藥目前即將進行兩項2期臨床試驗,其中在台灣的試驗,已於今年11月取得食藥署核准執行,預計前底前展開;另一項則預計在中國進行,計劃於明年2月提交中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順利的話可於明天8月展開。
 
林淑菁表示,他們期望UB221將能展現比現有療法更快速、長期的療效,讓患者減少用藥次數,並讓他們不用再因體重過重而無法接受IgE治療。

台康生技劉理成總經理暨執行長

台康生技總經理暨執行長劉理成則分享台康生技在Her2生物相似藥的開發經驗,他表示,全球生物相似藥2012年開始興起,美國國會通過生技製品價格競爭與創新法(Biologics Price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ct, BPCIA)奠定了生物相似藥在美國的法律基礎。
 
不過,第一個單株抗體生物相似藥inflectea於2013年被EMA核准,但接著就是一連串的失敗消息,在trastuzumab開發上,包括Amgen放棄自己的計畫,轉而併購synthon取得其開發計畫、Stada與Gedeon Richter的合作計畫也終止。
 
但近幾年生物相似藥市場又再度興起,以全球學名藥市場約7000多億美元來說,生物製劑占比就有1400多億美元,全球CDMO市場也將逐漸走出2000年供過於求的低潮,以超過10%的速度成長,目前全球市場約300-400億美元。
 
而台康成立時設定的商業模式就是以CDMO與產品開發兩大主軸,台康則考慮到HER2陽性乳癌治療變化,便針對HER2進行五種生物相似藥產品開發。
 
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原廠為羅氏(Roche)生產的乳癌的抗體藥物賀癌平® (Herceptin®)的生物相似藥物開發,去年三期試驗也達到第四階段里程碑。
 
回想當時,2014年台康花了6個多月時間對兩個clone進行培養和生產條件優化,雖然一開始無法達到與RMP相似的非岩藻糖基化(afucosylation)表現,但神奇的是,台康意外地找到一個成本非常合理的培養添加劑(supplement),可有效調節非岩藻糖基化的表現。
 
(報導/彭梓涵、巫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