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15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布了基因療法產品指南草案,以幫助基因療法從實驗室走入臨床應用,更好地造福患者。該草案指出基因療法的臨床試驗申請應該提交哪些內容,以及基因療法有哪些潛在的安全風險需要追蹤。草案中建議,進行基因治療後,應長期追蹤至少15年。
指南草案提出與基因編輯相關的幾個特定風險,包括:脫靶編輯(off-target editing)、在靶(on-target)和脫靶編輯的意外後果,以及在靶和脫靶編輯的未知長期影響。
由於這些安全性問題令人擔憂,草案指出,在任何臨床工作後,廠商可能要為長期且昂貴的追蹤負起責任。草案建議,在基因療法產品給藥後,至少進行15年的長期追蹤,這與FDA在2020年發布的「基因治療後長期追蹤」的指南一致。
指南草案並呼籲對任何可能發生的脫靶編輯進行充分的監測,以及對在靶和脫靶編輯的意外後果,進行充分的評估。
「額外的監測,應該要抓出與異常細胞增殖、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和癌化現象(tumorigenicity)相關的不良事件。如果可以,這些不良事件應該在臨床前研究中被預測到,而在臨床研究方案中,應該要列出毒性分級和管理策略」草案寫道。
對於剛起步的小型公司,該草案提供了一個簡短的指南,說明基因修飾的類型和程度、體外(ex vivo)與體內(in vivo)基因修飾的細節,以及如何最好地找到基因編輯元件最佳的遞送方法。
指南草案建議廠商開發人類基因編輯產品時,應思考改變DNA序列的方法、達成治療效果所需要的基因修飾類型、基因編輯元件的遞送方式等三大項目。
對於臨床試驗方面,草案再度明確表示,由於這些產品的風險性,首次人體試驗「通常應設計為僅招募沒有其他治療選擇可用或可接受的受試者」,但也表示,「在某些情況下,疾病較不嚴重或溫和的受試者,可能適合納入首次人體臨床研究。」
至於臨床前研究的目標,草案要求廠商確定適當的劑量範圍和方案,確定臨床給藥途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並確定潛在的毒性等要完成的項目清單。
參考資料:https://endpts.com/genome-editing-products-fda-recommends-at-least-15-years-of-follow-up-after-clinical-trials/
FDA基因療法產品指南草案:https://www.fda.gov/media/156894/download
(編譯/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