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7)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團隊合作,在知名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一種以酵母菌製作新冠次單位疫苗的技術,期待藉由製造門檻低、成本也低、儲存方便的優勢,改善新冠疫苗全球分配不均的難題。目前研究團隊已和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廠——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合作,並預計在非洲展開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利用酵母菌製造的蛋白質原料、加上佐劑的幫助,製作出低成本的新冠疫苗,此疫苗已在靈長類實驗中成功降低動物的感染病毒量,且效力可媲美其他已經獲批的疫苗廠牌,例如單劑注射的嬌生(J&J)疫苗。
該疫苗利用新冠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上的受體結合域(RBD)片段,來設計出次單位蛋白疫苗,且為了增加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研究團隊將RBD蛋白嵌在類病毒顆粒(virus-like particles)上,讓RBD充當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的鑰匙。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疫苗技術使用的類病毒顆粒和RBD蛋白,都可以由酵母菌在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中製造,且許多目前迫切需要新冠疫苗的國家地區都已經有酵母菌相關設施,可當成RNA疫苗的替代方案。他們已經和印度血清研究所合作,未來將能大規模生產此疫苗,且已經計畫在非洲啟動臨床試驗。
研究團隊表示,此疫苗將有望克服全球疫苗接種分配不均的問題,也能滿足中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需求。如果在臨床試驗中證實有效,未來也能當成加強劑(booster shot)發揮價值。
雖然自從全球首款新冠疫苗批准以來已經過1年3個月,也已經有10款新冠疫苗獲得批准,但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數據卻指出,即使全球已經有63.8%的人口已經至少接種過一劑新冠疫苗,但這項數字來到低收入國家,卻僅剩下14%,連五分之一都不到。
參考資料: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mit-made-covid-vax-produced-yeast-could-address-global-vaccine-inequity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