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全球首例自體iPS細胞療法逆轉第一型糖尿病、可生成胰島素1年多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4-09-30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圖片來源:網路)

日前(26日),一項由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鄧宏魁(Hongkui Deng)教授所帶領的新醫學研究指出,一名居住在天津、25歲的第一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在接受經過重編程處理的自體幹細胞所分化成的胰島細胞移植後不到三個月,身體便開始變得能夠自主產生胰島素。這也是首位利用自體細胞治療治療第一型糖尿病的案例。這項研究刊登在《Cell》。
 
這位患者目前已經完成移植手術一年多,從限制糖分攝取變成可以吃各種食物。加拿大艾德蒙頓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Edmonton)移植外科手術醫師科學家James Shapiro認為,這位患者過去需要持續給予胰島素,但現在她的糖尿病已經完全逆轉。
 
在這項研究中,鄧宏魁團隊從3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取出自體細胞,並透過類似京都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的重編程方式,但是將細胞暴露在特定小分子中,使其經過化學修飾、轉變成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再將其分化成立體結構的胰島細胞叢集。
 
去(2023)年6月,在經過不到半小時的手術後,研究團隊將150萬顆左右的胰島細胞注射到該名女性患者的腹部肌肉之中。研究團隊表示,大多數的胰島細胞移植是以肝臟為目標,但這樣不便於觀察,因此研究團隊選擇腹腔作為移植部位,以便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監測這些細胞。
 
經過2個半月,該名女性患者已經能夠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不再需要胰島素給藥,且維持了胰島素的標準值超過1年,在一天當中98%的時間都維持在目標範圍中,也不再遇到血糖值的危險高峰或低谷。
 
京都大學糖尿病學者Daisuke Yabe表示,這項成果非常令人驚豔,如果這能應用到其他患者,將會非常美好;佛羅里達邁阿密大學內分泌學者Jay Skyler則認為,這項發現還需要更多重複實驗,並且指出患者應該要持續生成胰島素長達5年,才能斷言她真的獲得「治癒」。
 
鄧宏魁表示,除了這名女性患者外,其他2位試驗中的患者的成效也相當積極,預計在今年11月時,這兩位患者就會達到治療後1年的里程碑,倘若進展順利,之後他們預計將此試驗擴及到其他10位~20位患者身上。
 
不過,這項研究需要注意一點:這名女性患者接受過肝臟移植,因此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這使得研究團隊無法確知使用iPSC治療,是否會降低移植物排斥的風險。
 
這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這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使得他們的身體仍會攻擊移植的胰島細胞。鄧宏魁表示,他們也正在嘗試開發可以躲避自體免疫反應攻擊的細胞療法。
 
先前在今年4月時,鄧宏魁團隊已經發表另一項他們在上海進行的研究,成功將能夠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組織,移植到一位59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在這項研究中,他們同樣從這位患者身體取出細胞,經過重編程、使其成為幹細胞後,移植回患者體內,患者也就此停止使用胰島素。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3129-3
 
(編譯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