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進醫療產品創新支付制度與臺灣發展方向座談會之一

先進醫療產品創新支付有賴健保、商保與多元財源合作!專家提差異化部分負擔、重視預防保健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09-23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先進醫療產品創新支付有賴健保、商保與多元財源合作!專家提差異化部分負擔、重視預防保健(攝影/李林璦)
近(16)日,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指導、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主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的「國際先進醫療產品創新支付制度與臺灣發展方向」專家座談,邀集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協會(PMIA)榮譽理事長李鍾熙、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TAIDHA)監事鄧居義、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跨域整合中心生醫衛政組組長黃毓瑩、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蔡政憲、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韓傳祥等,專精醫療照護體系、健康保險、商業保險策略佈局的專家,針對未來先進醫療產品支付策略提出可行建議。
 
此外,也邀請到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執行長蒲若芳、陽明交大醫學院國際副院長黃心苑、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秘書長楊雯雯、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跨域整合中心法律研究員陳怡錦、資誠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游淑芬、資誠生技新藥製藥與CDMO執業會計師黃珮娟、資誠生技醫療服務副總經理劉士瑋為大家分享目前先進醫療在健保支付的困境以及解決方案。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跨域整合中心生醫衛政組黃毓瑩組長(攝影/李林璦)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跨域整合中心生醫衛政組黃毓瑩組長表示,過往大家對資策會印象多專注在資通訊(ICT)產業,這幾年科法所跨域整合中心投入許多生醫法政領域的議題,她指出,創新技術的發展不只連動到專利的佈局,還與國家政策、支付與法制有關,而法制框架包括了產業獎勵政策、法律監管措施甚至還包括金融工具,在政策設計與推行上,有一定複雜度。
 
她表示,過去和產業互動,發現業者研發的產品都很有前景,但總是在落地的最後一哩路遇到瓶頸,因此怎麼鼓勵創新產品持續研發,除了健保、商保,也需要其他創新的給付做法,此次座談期望透過參酌各國作法,在與與會專家討論、回饋後,為產業提供適時適地的機制。
 

資誠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游淑芬(攝影/李林璦)
 
資誠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游淑芬於致詞中表示,資誠除了會計師專業,也擁有一個生醫平台,長久以來已深耕臺灣生醫發展,她表示,要開發先進醫療的產品,政府的政策與給付方式非常重要,也扮演重要角色。
 
她也表示,資誠一向樂於分享,在生醫相關議題上,2022年開始發表《精準健康大未來》系列,包括《精準治療之發展現況與趨勢》、《精準檢測、預防、診斷發展現況與趨勢》,今年也會發布與精準照顧相關的報告,期望未來透過財稅、法律與市場准入等專業與各專家齊聚交流,為產業開創新的面貌。
 

李鍾熙、林治華、鄧居義 提先進醫療給付關鍵建議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攝影/彭梓涵)
 

李鍾熙:不能只靠健保! 差異化部分負擔、重視預防保健多項策略提升醫療支出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臺灣醫療支出僅佔GDP約6%~7%,明顯落後於國際,醫療產品的支付來源有政府(健保與基金)、非營利機構基金、自費(包含商保)等三大來源,從更高的角度來看,醫療健康不能只靠政府的健保。而此次的會議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作為指導單位,代表希望透過協助產業界,來達到患者、醫療機構與產業三贏的願景。
 
李鍾熙建議,現有商業健保與全民健保重疊性很高,而商保需要考慮市場性,現階段很難做到健保協同商保,因此,可考慮租稅優惠,讓定額的自費醫療可以抵稅,提高自費支付比例;另外也可從全民健保與部分負擔(copayment)的搭配著手,目前國際上大多部分負擔高達25%~30%,臺灣幾乎是固定部分負擔,應依據治療差異隨之增減部分負擔。
 
李鍾熙指出,政府的健康臺灣政策要與產業政策相輔相成,預防保健很重要,鼓勵民眾多做健檢,或將支持員工健檢列入公司ESG評鑑項目中,讓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更普及,可避免後期醫療支出,增加健康餘命,同時也可以推動臺灣的產業界發展。
 
李鍾熙指出,此外,成立健保以外的基金、引進國外創新的還款方式都可成為醫療支出的新來源。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攝影/李林璦)
 

林治華:先進醫療卡關 恐使臺灣臨床優勢變弱勢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表示,臺灣在臨床試驗發展上,過往都被藥廠列為優先國家,但若一直卡在准入與核價,無法促進先進療法活絡,臺灣在臨床試驗的優勢恐變弱勢。臺灣在再生醫療發展上,法規制定較國際超前,建議可先從基因、細胞療法這些比較容易跳過產品准入與核價開始。
 
在新政策或導入新技術上,他也呼籲,主責機關可多尋求外部資源,核價部分,目前多是地方衛生局、健保署,也建有共同審查平台,各界應大力支持。
 
他也提出,臺灣內需市場較小,建議商保與國外保險整合;也可於各地設研發中心,結合沙盒等多元財源,同時提高國科會與經濟部等各部會預算投注支持,來帶動有機成長。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監事鄧居義(攝影/彭梓涵)
 

鄧居義:數位療法成功關鍵──導入醫療流程 臺灣有利基!

 
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監事鄧居義,同時也是美國數位療法聯盟(Digital Therapeutics Alliance)顧問,鄧居義指出,臺灣優勢在於醫療服務與ICT能力,而數位療法(DTx)產業重視的包含可用性、臨床安全、資安、真實世界數據(RWD)、臨床試驗數據等等,都需要時間與資金,而目前臺灣最需要的在於缺乏資料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
 
鄧居義強調,數位療法直接提供疾病的介入、不是遠距醫療也並非系統軟體,最早開始推動的美國,許多數位療法公司一家家倒閉,像是Pear Therapeutics、Better Therapeutics、Akili Interactive等,關鍵在於這些公司無法將數位療法導入到醫療流程中,而這正是臺灣單一支付者醫療環境的最佳機會。
 
他表示,過去提出以軟帶硬,以大帶小的策略,但是,臺灣的醫療軟體產業中還未有大公司出現,他認為,臺灣需要有一家醫療軟體的大企業出現,才能讓產業成長。
 
他指出,數位療法在臺灣無法透過傳統醫材路徑申請給付,且需要全面的HTA,因此,建議臺灣試行健保沙盒,透過新給付類別加速現有流程。
 

先進醫療如何另闢支付「新財源」?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蔡政憲(攝影/彭梓涵)
 

蔡政憲:先進醫療商保難賣! 另闢稅賦優惠有望成新解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蔡政憲從商業保險的角度切入先進醫療給付議題,他指出,療效好、昂貴的先進醫療,在早期沒有明定支付項目與保障金額上限的保單中,是可以提供理賠的,只是會成為商業保險公司的負擔,不過,2000年後的新保單大多有設立上限,所以相關的先進醫療理賠也會受到限制。從保險業的角度來看,未來可針對潛在客群的財富、年紀、健康狀況來設計先進醫療新保單,且應考量核保時如何避免逆選擇發生。
 
蔡政憲表示,商業保險規劃時重視的是,需要有足夠數據資料推估成本,包含發生率、每次成本等等,資料越不足、不確定性越高,保險公司為了風險管理,保費的金額就會越高,也會影響民眾對先進醫療商業保單的接受度。
 
蔡政憲建議,在商業保險之外,可能透過給予稅賦優惠,鼓勵個人為醫療費儲蓄,例如美國的「健康儲蓄帳戶」(Health Savings Account, HSA);或是給予公司稅賦優惠,鼓勵公司透過團體保險、提供特定醫療用途的金錢來增加醫療費用。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韓傳祥副教授(攝影/李林璦)
 

韓傳祥:善用ETF、輕量沙盒、創新外溢保單  助先進醫療發展 

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韓傳祥副教授則表示,除了健保外,臺灣有許多外部資源,包括:大型科技公司、社會上財源等都蠻有能量,可盡量從此取得。他指出金管會在加速金融科技化及創新轉型上,近期也提出「輕量沙盒」,為科技業者帶來挹注,科技與醫療的結合可創造新的生態圈,是很好的資源。
 
另外,韓傳祥也認為,ETF是臺灣另一項優勢,建議也可思考如何利用ETF市場幫助醫療產業發展,此外現在除了外溢型保單,創新型保單也是有利先進醫療產品發展的機會。

(報導/李林璦、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