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NBRP Pitch Day全國生醫轉譯選拔媒合會

公私協力挹注生醫新創茁壯  中研院、國科會、衛福部、經濟部接棒盤點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4-10-02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公私協力挹注生醫新創茁壯  中研院、國科會、衛福部、經濟部接棒盤點(攝影/彭梓涵)
昨(1)日,第二屆「NBRP Pitch Day全國生醫轉譯選拔媒合會」活動第二日下午舉辦分享公部門生醫研發資源的趨勢論壇,由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擔任主持人,邀請到中研院轉譯醫學中心執行長陶秘華、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副署長王德原、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專門委員吳醒非,共同期許公私部門、學研界積極投入生醫研發、新創,並早期與法規單位合作,推動產品商品化及國際化。
 
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表示,政府單位提供豐富的生醫產業發展資源,但僅能扮演添柴加薪的點火關鍵角色,產業還需自身積極運用資源,才能讓這把火燒得久、燒得旺。
 

陶秘華:生技醫藥為高風險研究 需公私部門共同投入

 
中研院轉譯醫學中心執行長陶秘華(攝影/彭梓涵)

中研院轉譯醫學中心執行長陶秘華分享,中研院轉譯醫學中心的使命即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社會價值的產出」。實質上就是招募學術人才,從事頂尖研究,轉譯中心過去以來都有一些經費得以進行任務導向的研究計畫,目標在3~5年將有商業價值的產品銜接到產業。
 
這幾年在國家生技園區各項核心設施的支持下,轉譯中心扶持了43個轉譯團隊,獲得不錯佳績,包括新創技術移轉,團隊產品成功推入申請新藥臨床試驗(IND)階段。不過,他認為,臺灣的學術研究計畫要順利轉譯接軌臨床和商化,不只資源不足,甚至在經驗上,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挑戰,他也呼籲,要發展高風險的研究,需要公私部門一起投入。
 

邱求慧:經濟部多項計畫接棒 扶持學術、新創、中小型企業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邱求慧司長(攝影/彭梓涵)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邱求慧司長,則分享經濟部各項協助生醫新創的各種資源。在最前期的學術研究端,有國科會提供的「萌芽計畫」,目前已慢慢轉型,變成「科研創業計畫」。
 
進到經濟部,則有協助學術研究發展的「價創計畫」,以及創業相關的「TREE科專事業化生態系推動計畫」,在新創公司成立後,資金挹注的計畫還有「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計畫」等。
 
他表示,這些計畫都隨著時空的變化進行調整,例如A+計畫門檻較高,多是大型廠商申請,因此經濟部又推出前瞻技術創業投資計畫(A+STEP)計畫,更有利新創公司申請;另外則是「價創計畫」,過去在國科會轄下,移至經濟部後僅能讓學界科專申請,今年經討論後也變更辦法,開放中研院等單位申請。
 
在鼓勵研發團隊加入新創公司上,邱求慧也訂定「新創專章」,鼓勵科技計畫執行單位,以研發成果技術作價衍生新創公司,引領科研成果產業化。
 

王德原:籲新創早期考量法規、量產 善用TFDA輔導資源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王德原 (攝影/彭梓涵)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王德原指出,食藥署最重視數據科學性、證據性,以及從量產批次品質穩定,並從藥品、醫材、粧品的審查與法規都跟國際接軌。他分享,曾看到許多新創公司有很多好的創新,但是經常到商品化、法規審查時就會遇到瓶頸,他建議,新創在早期就需訂好目標,並考量到擴大量產。
 
王德原表示,目前新藥查驗登記已經從十年前需1年半以上,至今標準審查為360天,另針對臺灣首發新藥新成分、臺灣自主研發新藥、罕病藥、精簡審查等,設有加速核准的彈性方案,期望產業界多與TFDA進行溝通諮詢。
 
王德原指出,TFDA也扮演產業輔導與諮詢角色,不僅提供法規諮詢與輔導,亦會開發新興療法的檢驗技術,例如輔導安特羅與高端的腸病毒71型疫苗等11項產品上市,醫材則在2024年專案輔導5案,其中有3案已取證上市,此外,針對創新的智慧醫材領域,不僅提供輔導,更辦理媒合交流會,促成國產智慧醫材落地。
 

吳醒非:國科會力推科研創業 191家新創共募逾100億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專門委員吳醒非(攝影/彭梓涵)

國科會產學及園區業務處專門委員吳醒非分享,國科會近年致力推動學研界將創新研究轉化成新創,像是科研創業計畫,國科會投入高階人才養成,以及補助新創的天使/種子輪啟動資金,另成立臺灣科技新創基地(TTA)等育成中心,以便規劃育成後的新創後續串接經濟部、國發會及金管會等相關部會新創資源,協助新創落地發展。
 
吳醒非表示,統計2012年到2024年6月,已成立191家衍生新創公司,總募資額高達100.9億新臺幣,而TTA則引進9家投資型加速器,並培育822家新創,總共累計募資259.78億新臺幣。他指出,目前針對研究者創業的稅賦壓力,爭取可緩課稅、孰低者課稅,期許有更多教授來申請計畫。

(報導/李林璦、彭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