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PAC指標性會議登台!聚焦生物製劑、再生醫療 產業鏈全到齊  

日期2025-03-28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國際生物製藥產業組織IMAPAC於3月26日、27日於台北舉辦第12屆台灣世界生物製劑會議(Biologics World Taiwan 2025)以及第4屆亞洲幹細胞暨再生醫療會議(Stem Cells & Regenerative Medicine Asia)。(圖/擷取自大會手冊)

國際生物製藥產業組織IMAPAC於3月26日、27日於台北舉辦第12屆台灣世界生物製劑會議(Biologics World Taiwan 2025)以及第4屆亞洲幹細胞暨再生醫療會議(Stem Cells & Regenerative Medicine Asia)。集結超過300名產學界人士、100家以上機構及逾40名專家講者。
 
活動首日議程中,在生技中心(DCB)副執行長黃千岳主持下,全福生技執行長徐文祺、聖安生醫研發副總經理何慧君、台宇生醫創辦人李敏西、樂迦再生科技執行長張裕享,共同探討推進台灣生物製劑及細胞療法開發的關鍵策略,包含:當前面臨的挑戰、政府激勵政策、數位轉型及在地/國際合作模式。
 
其後,會議活動最大贊助商——莎多利斯(Sartorius)生物製程市場專家Paul Cashen,分享胞外囊泡(EV)的端到端規模化純化平台的開發;藥華藥工廠副主任Kendrick Chao,分享藥華藥的全球多國上市藥物Besremi從藥物發現、開發到上市的歷程與策略。
 
莎多利斯也於會前(25日),以細胞及基因療法為題舉辦工作坊,介紹多項解決方案產品,涵蓋:快速擴增間質幹細胞(MSC)生產規模的立體攪拌反應槽、如何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FD)改善從小到大規模的攪拌成效、用於EV的分析解決方案、細胞療法的無菌細胞收穫與濃縮、評估MSC衍生外泌體的創新方法、總病毒顆粒定量的自動化解方等。
 

DAY 1:聚焦生物製程、mRNA、藥物傳輸、創新疫苗開發 

 
其後,台康生技介紹透過上游集約及下游純化以改善生物製程、增進效率的技術;永昕醫藥介紹在蛋白質生產、高產能細胞株開發、CDMO扮演的角色;漢康生技聚焦於Fc融合蛋白,介紹其獨特的藥品化學製造與管制(CMC)挑戰。
 
中國嘉晨西海(Immorna Biotherapeutics)介紹利用mRNA技術開發預防及治療性疫苗,特別是免疫腫瘤學的應用;台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介紹從設計、配方到生產脂質奈米微粒包覆mRNA的創新療法;禾伸堂生技介紹將透明質酸(hyaluronan)作為藥物載體,專一性地靶向表現CD44的組織、甚至穿透血腦障壁。
 
潤惠生技介紹其正在開發的萬用流感疫苗,可產生廣效性的抗體對抗多種流感病毒;台宇生醫介紹能夠快速應用到傳染性疫苗開發的類病毒顆粒(VLP)平台,並將其應用在腸病毒疫苗開發上;中國康希諾生物分享以VLP開發小兒麻痺疫,以及利用mNRA技術快速開發傳染病疫苗的經驗與觀點。
 

DAY 2:創新抗體療法、ADC/ARC受注目 

 
第二日議程中,由全心醫藥介紹將免疫檢查點促效劑抗體用在免疫學疾病的治療,其也將PSGL-1作為創新免疫檢查點標靶,開發出ALTB-168、ALTB-268兩種免疫檢查點強化劑(ICE),投入免疫疾病開發。
 
碩準生技則利用萬能抗體鎖平台(Universal Antibody Lock),透過精確選擇疾病區域抗原,研發出具降低副作用並提升療效的抗體新藥;聖安生醫利用以奈米抗體為基礎的技術,開發同時靶向HLA-G/PD-L1/CD3的三特異性抗體癌症新藥。
 
圖策生技分享了抗體藥物複合體(ADC)藥物開發的關鍵指標,其也以激酶(Kinase)為目標,利用人工智慧驅動的端到端藥物開發系統,開發出21個先導藥物;台灣浩鼎以TROP2為標靶,開發出ADC抗癌新藥OBI-992;諦醫生技旗下2項ADC新藥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預計在明年提交臨床試驗申請(IND)。
 
嘉正生技介紹了ADC與專一位點醣鍵結技術,以及ADC、ARC(抗體-放射性核種複合體)的趨勢發展;醣基生醫則從自行研發的CHOptimax醣工程技術平台出發,介紹其如何修飾抗體上的醣結構、創造新的官能基,將抗體改造成ADC藥物,以及生產特定醣基化位點接合ADC遇到的挑戰。
 
被譽為「台灣抗體之父」、免疫功坊與諦醫生技創辦人張子文,則受邀為大會主題講者(keynote speaker),介紹利用脂肪酸束修飾胜肽藥物的平台技術;其後,由寶血純化科技、瑪旺幹細胞、圖策生技、百濟神州、西氏醫藥台灣(West Pharma, Taiwan)以圓桌會談形式,探討台灣在臨床研究及生物製程遇到的挑戰。
 

CGT潛力無窮!台灣將有NK、CAR-T、武裝T細胞、CDMO新秀? 

 
另一方面,同期舉辦的第4屆亞洲幹細胞暨再生醫療會議,同樣匯聚台灣當今CGT產業中的主要廠商。其中,永笙生技介紹了自然殺手細胞(NK)療法在全球的開發進展,向榮生技則從公司兩項已進入臨床三期試驗階段的細胞治療產品出發,分享在台灣、美國開發細胞產品的經驗,特別是異體細胞新藥。
 
昱星生技分享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C)作為篩選藥物之3D疾病模型及細胞治療的應用價值;艾沛生醫介紹如何大幅擴增NK細胞的產量,以及其正在開發的ApexNK細胞、CAR-NK細胞療法;賽昂生醫則介紹其獨創之武裝型T細胞用於癌症治療,在純度、快速高產、無病毒載體上的優勢。
 
在創新療法上,全福生技介紹了胜肽藥物在再生醫療的應用,以及全福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肽平台(PDSP),具有促進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獨特機制,可加速組織修復、應用於多種疾病治療;路迦生醫介紹其正在開發、針對肝癌治療的細胞療法,以及利用癌症免疫性生物標誌(biomarker)促進早期介入、改善患者預後成效。
 
台北醫學大學免疫學家Aprilla Paramitasari,介紹了CAR-T療法的科技進展,以及在免疫學上的挑戰;宇越生醫則分享其針對血癌開發的CAR-T療法,在B細胞血液腫瘤臨床一期試驗的治療成效;百濟神州也分享在異體細胞療法生產上,在生產製程及分析上的考量。
 
樂迦再生科技則從台灣再生醫療雙法、細胞治療CDMO商機為題演講,並表示竹北廠預計在今年年底前完工,目標是鄰近亞洲國家的細胞治療商機;承寶生技介紹其利用DashCAR專利技術,開發出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CAR-T療法,正在美國進行臨床一/二期試驗。
 
瑪旺幹細胞介紹了生長因子與外泌體,在再生醫學上的未來應用及市場價值;寶血純化科技則介紹將AI整合蛋白質研究,找出新潛力適應症的方法學,以及利用雲端驅動的生物資訊平台,即時了解蛋白質的交互作用。

(報導 / 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