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火線」——科技落地醫療

慧誠智醫、研華:科技助抗疫 難成醫療優先順位

撰文記者 李林璦
日期2021-07-01
圖左為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圖右為研華科技市場開發經理張浚凱(攝影/李林璦、彭梓涵)
機器人、遠距醫療、視訊看診,科技逐漸融入醫療中,近年也陸續有科技大廠跨足醫療,但推行已久的醫療科技是否在這次三級警戒下,實際落地到醫療院所中使用呢?本刊日前專訪慧誠智醫總經理余金樹與研華科技市場開發經理張浚凱,分享科技如何結合醫療,並期盼能在疫情下發揮最大效益。
 

科技取代人力 管理、看診、消毒更便利

 
余金樹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之外,環境的衛生消毒管理也非常重要,更是最基本的防護。
 
也因此,慧誠智醫推出「防疫門」,利用紅外線感測體溫感測,針對疑似發燒者發出警告,結合出入管制輕鬆查詢接觸者,並噴灑消毒液針對手部及鞋面較多細菌處自動消毒,門風機也會出風以減少落菌及灰塵;企業則可與HR系統結合,自動記錄出入人員。
 
余金樹表示,多數人都會忽略,事實上負責量體溫、消毒的人因接觸人群多,其風險是最高的,防疫門不僅可以取代負責量體溫、消毒的人力、管制進入人員,也能確保進入人員有一定的基礎防護。
 
「疫情下大家提到的『遠距』,不只有距離很遠的涵義,實際上在醫院內,負壓隔離病房的內、外,就是一種遠距!」余金樹強調。
 
余金樹表示,醫護人員每一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尤其是醫護人員脫下隔離的那一霎那特別危險,若能透過行動醫療防疫視訊推車,連接血氧濃度計、血壓計、體溫計、血糖計、陽壓呼吸器、智能眼鏡、智能手錶等多項生理量測設備,可視訊與即時上傳患者數據,降低人員進出次數,且全機消毒也更便利。
 
除此之外,余金樹也認為,醫院裡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也應盡量不要用到人力,例如,可以透過機器人從藥局派藥到各護理站,降低感染風險。
 
張浚凱也分享,研華主要推出的是醫師連線醫師的醫護協作遠距服務,雖然疫情推動的大多是醫師對患者的視訊看診服務,但我們既有使用者的使用量也因為疫情而增加2~3倍。
 
此外,研華也推出遠距醫療推車,目標鎖定醫院與專責防疫旅館之間的互動,在防疫旅館中,不論是想要視訊看診、會診或是家屬探視,都可以透過遠距醫療推車來進行。
 

科技仍難落地 可轉往藥局、診所

 
不過,在這次疫情下,科技是否能實際進入到醫療場域呢?余金樹與張浚凱均指出,實際上醫院最缺的還是防疫物資,如個人防護裝備(PPE)、檢測、疫苗、醫護量能等,科技僅是輔助,我們隨時處在備戰狀態,若醫院有需要,就迅速提供解決方案。
 
疫情還是可幫助民眾提高對於遠距的認知,科技結合醫療的概念逐漸醞釀中,雖然各大醫院也普遍買單這個「概念」,但仍然不會成為醫院決策的優先順位。
 
余金樹認為,雖然科技難進入大醫院,但全台有高達2萬家診所、8000家藥局遍布,這樣緊密的基層醫療網是非常關鍵的。在疫情的衝擊下,民眾不敢去大醫院,急、重、難、罕的疾病才前往大醫院,而其它小病就到診所看,似乎可以趁這波疫情來落實分層醫療。
 
此外,在科技導入的部分,余金樹指出,一般診所、藥局可以負責照護慢性病患,而科技的導入可以增進患者管理、管制藥品管理以及精準用藥,民眾端也因為習慣用App去藥局領口罩,逐漸習慣科技融入生活。
 
余金樹表示,但一般診所、藥局通常沒有IT人員可以建置系統,這時可結合現場檢測設備,串聯雲端管理平台,透過月租費的形式整套提供給藥局與診所,協助快速導入科技應用。
 
(報導/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