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精準健康暨院長就職研討會」

國衛院、新加坡竹腳醫院簽MOU 促罕病精準照護

撰文記者 巫芝岳
日期2023-02-15
國衛院、新加坡竹腳醫院簽MOU 促罕病精準照護。左起為:國衛員特聘研究員蔡世峯、新加坡SG100K研究計畫主持人John Chambers、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新加坡竹腳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Ee-Shien Tan。(攝影/羅翊方)

今(15)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與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簽署精準醫學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針對罕見疾病的全基因體定序(WGS)臨床服務、轉譯研究,及生技發展三方面合作。新加坡精準健康研究(PRECISE)科學長暨SG100K研究計畫主持人John Chambers,也在簽約儀式後,介紹PRECISE在新加坡精準健康10年轉型大計「國家精準醫療計畫」(NPM)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甫上任的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過去十年中,衛福部建構了完善的癌症防治相關平台,國衛院也建置了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平台,以及多項精準健康計畫;透過擴大多方合作的方式,國衛院正全力投入精準健康。

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蔡世峯接著說明,本次與新加坡的MOU,將有三大合作重點:臨床服務、轉譯研究,及生技發展。


國衛員特聘研究員蔡世峯(攝影/羅翊方)

臨床服務方面,雙方將透過WGS進一步搜集罕病基因體相關數據;轉譯研究方面,則包括整合基因體研究所需大數據,並尤其專注在華人基因特徵上,另也期望共同促進遺傳疾病患者參與全球臨床試驗,以及辨識出可供功能性基因(functional genomics)研究的研究標的。

在生技發展上,國衛院和竹腳醫院則希望共同發展服務收費(fee-for-service)、DNA診斷的模式,及進而研發精準醫學相關產品與服務。

蔡世峯也向本刊透露,這項合作的起源,是在外交部駐新加坡代表處代表梁國新的牽線下促成。外交部曾牽線一位新加坡食道狹窄患者來台接受治療,且治療效果良好,因此萌發兩國臨床醫學合作的想法。

蔡世峯表示,台灣、新加坡具有地理位置相近且語言相通的優勢,經由本次合作為起頭,期盼未來台灣在精準醫學上的國際合作,將更具整合、系統性。


新加坡竹腳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Ee-Shien Tan(攝影/羅翊方)

代表新加坡竹腳醫院的小兒遺傳科主任Ee-Shien Tan則表示,其醫院在基因體研究上長期投入甚多,透過這項與台灣結盟合作,他期望能更加促進臨床研究單位與生技公司等多方合作,進而促進罕病的精準照護。

John Chambers:國家精準醫療計畫 10年三階段為新加坡醫療生態系帶來改革


新加坡精準健康研究(PRECISE)科學長暨SG100K研究計畫主持人John Chambers(攝影/羅翊方)

新加坡精準健康研究(PRECISE)科學長暨SG100K研究計畫主持人John Chambers,也在簽約儀式後介紹PRECISE如何扮演跨機構的核心整合角色,成為新加坡精準健康10年轉型大計「國家精準醫療計畫」(National Precision Medicine, NPM)的核心基石。

Chambers表示,新加坡正面臨人口老化、慢性病負擔、勞動人口成長緩慢、照護成本上升等挑戰,醫療照護迫切需要轉型,重點包括:了解影響健康的因素、朝著精準醫療轉型,以及顧及遺傳公平性(genetic equity),特別是新加坡本身就是具有亞太地區族裔多元性的國家。

Chambers說明,此計畫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目標為概念驗證。截至2021年,已經透過SG10K計畫完成了超過1萬名新加坡人的全基因體定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並和採樣者的初步表型資料(phenotypic data)整合,包括人口統計學、生化分析、血壓、身高體重等數據。

於此同時,第一階段也初步建置精準健康發展,所需要具備的法規、倫理機制、大眾參與途徑、專業人員配置、臨床採用,以及讓產業得以投資及參與開發、研究所需的數據連結及開放平台等建置工作。

第二階段的目標則是證明價值,預計在2021年到2024年間,將全基因體定序的目標拉升到10萬人,目前已經完成7萬人收案,族裔方面也顧及族裔多樣性,有60%為中國裔、20%馬來裔、20%印度裔;表型資料的多樣性也隨之擴張,納入了更多健康檢查、醫療影像、生物檢體等。

此外,第二階段也擴大與藥廠的合作,組成Pharma Pre-Competitive Consortium (PCC),在表型、遺傳、臨床資料和隊列促進(cohort enhancement)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強和臨床端的合作,著重在家族性高血脂、乳癌篩檢、遺傳性癌症、腎臟病、藥物過敏等面向。

而到了第三階段,將會一舉擴大研究規模,不僅將全基因體定序目標訂為100萬份、將基因體學拓寬到族群規模,讓精準醫療的應用更加有力,未來還能將以此開發出來、具備新加坡特色的工具成果出口,最終將成果回饋給新加坡的醫療照護系統,造福國民。

(報導/巫芝岳、吳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