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醫院院長陳作孝引言表示,在醫院中,手術室和加護病房可說是最耗能的區域。據估計,手術室製造了一家醫院21~30%的廢棄物,且能源消耗為其他區域的3~6倍;開一台刀的碳足跡,相當於開車達三千多公里。
陳作孝表示,英國提出的永續醫療四大原則,分別是疾病預防、患者自我照護、精實服務(減量)、與低碳替代方案(包含選擇低碳的治療方式、重複使用與回收)。而採取低碳替代方案,估計碳排可減少30%,但若從疾病預防開始做起,估計碳排可減少高達80%。
陳志華:選擇綠色醫材、鑑別院內碳排放源 助攻減碳
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陳志華表示,隨著碳定價成為國際共識、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將開徵碳費,減碳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攸關產業發展競爭力之議題。
臺灣政府已發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醫療界應盤點可以配合哪些戰略,同時,也可以參考國際健康無害組織(HCWH)訂立的10項永續目標,例如替換有害的化學物質、減少並安全地處理醫療廢棄物、安全地管理和處理藥品、採購永續產品與材料等。
其中,我們能從選擇「綠色醫材」做起,包含使用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的醫材材料,選擇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可省電節能的設備,或是選擇減少包裝、可重複使用的耗材零件,以及採取較低用水量、碳排量製造技術的產品,並將醫材循環再利用等。
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陳志華。(攝影/李林璦)
陳志華分享雙和醫院的經驗,雙和醫院以2030年減碳40%,2040年減碳60%,至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為目標。其對於碳的管理流程,包括界定邊界、鑑別排放源、整理活動數據、計算碳排放、到撰寫報告書,並且數據品質之管理也不可馬虎,最後需經過內部和外部之查證。
陳志華表示,當研究清楚碳排放之來源,就能針對該來源制訂減碳策略與行動。
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亦於會後討論中表示,台灣在永續領域的步伐比歐美慢,在醫療體系更是剛起步而已,很多醫療院所都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雙和醫院在今年3月份完成碳盤查,全年排碳量約為17641公噸,在申請跟評估的過程中才了解到,台灣合格的認證機構不多,這也成為醫療機構面臨的挑戰,無法在短期內完成碳盤查,沒有數據也很難進一步精準地進行減碳策略。
他指出,此外,還有很多醫療機構的碳排是來自於供應鏈的上下游,但是這些廠商很少重視淨零碳排議題,也很難透過醫療院所要求廠商,期盼透過法規制度規範,或是透過經濟手段(如課徵碳稅),才能促進產業積極看待淨零排放議題。
廖璽文:全面盤點麻醉減碳方式 減少低價值醫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醫師廖璽文分享,北醫麻醉科從文獻搜尋、做問卷、鑑定碳足跡、凝聚共識到宣導等方式,正在努力推行低碳醫療。
廖璽文表示,麻醉氣體與患者術後噁心嘔吐相關,因此北醫推動全靜脈麻醉(TIVA)有助於加速患者康復。此外,北醫的手術袍幾乎已全面改成可重複使用之款式。
廖璽文介紹,在英國醫療體系中,麻醉劑佔整體碳排約2%、定量噴霧吸入劑(MDI)佔3%,雖然佔比相對小,仍不可忽略。若針對手術之溫室氣體排放,麻醉(不含一氧化二氮)佔比22.2%,與執行手術23.0%差不多,而病人住院造成的碳排更高達29.2%、值得關注。
而為了降低手術室碳排放,麻醉科可採取的策略包括降低麻醉機的總氣流量(FGF)、優化氣麻藥物使用、回收氣麻藥物(尚在研究中)、使用全靜脈麻醉,以及相當重要的術後加速康復(ERAS);而在外科方面,包含減少使用拋棄式器材、採用綠色醫材、減少手術室的停機時間、並增進能源系統的效率。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醫師廖璽文。(攝影/李林璦)
廖璽文表示,有研究指出,在低氣流量、無一氧化二氮的情況下,被認為是高碳排的麻醉藥地氟醚(Desflurane),其碳足跡其實與七氟醚(Sevoflurane)相當。(註:製造與運輸有列入碳足跡計算)
此外,廖璽文提醒,目前氧氣的碳足跡較常被忽略,但供應氧氣需要提煉、濃縮與運輸等,亦會造成碳排放量,提供一公升的氧氣約等於排放0.02公斤二氧化碳。
而究竟全身氣體麻醉、全身靜脈麻醉、半身麻醉何者的碳排放較少,廖璽文指出,不同研究有不同結論,取決於實際上的臨床操作,例如其氣麻藥物、氧氣或鎮靜劑的使用方式等。
廖璽文也提醒,除了高價值的醫療需減碳,醫師需檢視自己執行的是否為低價值或是有害的醫療,例如非必要的核磁共振檢查、或是過度的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