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先前研究已知學習與短期記憶中的關鍵轉錄因子,如CREB,而長期記憶雖然與基因表現變化有關,但確切與哪些細胞類型和大腦不同腦區間的轉錄過程並不清楚。
研究團隊運用高解析度的空間轉錄體學、單細胞轉錄體學,全面分析小鼠長期記憶形成的轉錄體變化,並以恐懼制約實驗模式(Fear Conditioning)的行為實驗來判斷小鼠記憶是否形成。
實驗發現,去除小鼠杏仁核後,恐懼的短期和長期記憶均會消除,而在恐懼條件學習下,抑制杏仁核中的蛋白質合成則會讓長期記憶無法形成,但不會影響短期記憶。
研究人員在杏仁核中的特定神經元和星狀膠質細胞群中發現,神經胜肽(neuropeptide)、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信號傳導、MAPK與活化CREB、泛素化途徑以及突觸連接是長期記憶組成的關鍵,並確定了Penk表現量增加與Tac表現量降低與長期記憶形成有關。
研究人員運用單細胞定序、空間轉錄體學深入研究在記憶形成時會活化的記憶痕跡細胞(engram cell),發現特定神經元與相鄰的星狀膠質細胞會產生協同作用,與長期記憶形成息息相關。
研究人員進一步運用基因編輯技術抑制星狀膠質細胞的活化,發現會導致小鼠記憶形成的能力降低,顯示星狀膠質細胞可調節神經元功能,並促進記憶的形成。
研究團隊還發現,不同大腦區域在長期恐懼記憶形成的過程中,活化的細胞類型與分子程序相似,顯示長期記憶的形成與儲存可能仰賴大腦內不同區域間的協調。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雖然瞭解到長期記憶形成的關鍵分子,但是這些分子如何在細胞內相互作用,其詳細機制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
但是,此項研究已經為神秘的大腦機轉揭開一層面紗,未來有望轉化成治療阿茲海默症等記憶相關疾病的療法。
論文: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7011-6
(編譯/李林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