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火線》

劉理成:藥品關稅印度最受衝擊 服務型CDMO恐為下一波重點!?

日期2025-04-17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攝影/彭梓涵)
川普一記關稅落石,正激起全球供應鏈漣漪。昨(16)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劉理成理事長表示,目前藥品是否納入美國關稅名單尚未明朗,但若最終成真,首當其衝將是印度市場;反觀台灣學名藥多為內需及出口東南亞市場,衝擊不大,但高端原料藥未來恐怕難以倖免。他也呼籲台灣應趁此機會體質健檢,加強支持國產創新藥與高品質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的發展。
 

印度首當其衝 全球供應鏈牽一髮動全身 

 
劉理成指出,川普的關稅與製造回流政策,對全球藥品供應鏈將產生連鎖效應。以台灣而言,學名藥產業規模偏小,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少量出口東南亞,因此受關稅影響相對有限。
 
相較之下,衝擊最大的將是印度市場,不過他也提到,印度雖然是學名藥製藥產能最大國家,但其大量原料藥仍依賴中國供應,一旦藥品關稅政策敲定,將形成供應鏈的連動效應。
 
除了印度之外,劉理成表示,另一個衝擊較大的國家則是愛爾蘭,早在1990年代末起,國際上許多大藥廠包括輝瑞(Pfizer)、禮來(Eli Lilly)、默沙東(MSD)等就在愛爾蘭設立製造基地,特別是針對小分子合成藥物。
 
而當時愛爾蘭政府為吸引製藥投資,推出若企業將營收中心設於當地並再投資,便可享有免稅優惠,成功吸引大量外資進駐。
 
不過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就曾施壓藥廠將總部遷回美國、並對在美國以外製藥課以重稅等方式,進一步重塑全球供應鏈。
 
目前根據外媒報導,美國少數製藥商已悄悄向愛爾蘭提高訂單,提前囤積藥品以應對可能的關稅徵收。
 

高端原料藥應提早因應國際變局 

 
不過,劉理成強調,儘管台灣出口至美國的藥品成品(drug product)比例不高,但若從原料藥、自製學名藥與製造服務(CDMO)等面向來看,依然存在潛在衝擊。
 
他表示,台灣具備一定比例的高端原料藥製造能力,例如維生素D衍生物是許多藥品的重要原料,具有高單價、高附加價值的特性。
 
若美方未來的關稅措施進一步細分藥品類別並全面課徵25%關稅而非10%,對這類高端原料藥將造成不小壓力。
 
此外,他也表示,令人憂心的是,近期美國媒體報導中提到,川普團隊可能將「生技服務」納入課稅範圍,包括台灣許多CDMO業者提供的研發型服務、臨床試驗前服務等,可能成為下一波被課稅的標的。
 
劉理成直言,美國一旦將服務業納入課稅範圍,影響層面將遠超傳統貨物貿易。
 

體質健檢、提升自主能力、減少原廠藥依賴 

 
他主張,台灣應該趁此機會檢查生技產業自身體質,例如:加強支持國產創新藥與高品質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發展。
 
他指出,從今年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300項高價創新藥物專利到期,台灣應把握這波機會,提升自主生產力、減少對原廠藥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