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生技名人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競爭不難 合作難嗎?
2014-05-08/
編輯部
在這次截稿期間,我暫時先延後了一個演講的邀請,一個教授朋友請我去她課堂上分享我所見的大陸生技產業狀況。一來,截稿,所謂的死期(deadline),通常是我們跟時間賽跑最緊迫的關頭;二來,這題目其實對我有點太沉重。因為,我實在不是專家,只是透過每次的第一線採訪,讓我有機會從觀察者的角度,看到我所見到的一些產業的「表面」現況。我的每次大陸採訪經驗,確實都讓我有不少感想、感慨、感悟,甚至感動,但即使如此...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黃山內
黃山內:突破價格競爭制肘 規劃台灣農糧作物藍圖
2014-04-09/
環球生技
台灣因為先天地理環境弱勢,耕地相對狹小,限制了機械化耕作的發展,也墊高耕作成本,價格競爭一直是台灣農業的劣勢。但若能規劃台灣農糧作物藍圖,因地制宜推動特色農業,在國際糧食價格提高的背景下,台灣農業反而有很好的前景。地球極端氣候的影響,近年各國常有水災、旱災的發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又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蘇經天
蘇經天:生技產業搶人大作戰
2014-04-09/
環球生技
台灣生技公司想要達到目前資本市場所給的本夢比,就必須真的擁有國際競爭力,而這競爭力將來自能揉合研發、生產、專利、法規、市場及所有外在大環境因素的跨領域人才。101年10月17日行政院科技會報通過「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辦理「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預計3年投資3億元新台幣培育輔導300名博士人才,提供博士後加值訓練,透過法人及醫學機構並結合廠商及醫學中心合作培訓規畫。102年第一期計畫...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國無寧日 官不聊生 產業自救 人民自立...!?
2014-04-09/
編輯部
三月,春陽才乍現,『太陽花』已經開滿北市,甚至讓整個寶島都熱烘了起來⋯。我後來知道,不少生技業界的朋友們都走進了太陽花學運的行列,還傳給我各式各樣感人、憤怒、溫情、甚至KUSO的照片和影片,問他們是反服貿嗎?似乎不盡然是,許多是出自對民主程序的無法認同,更多是出自一種感動於自主民間力量的氛圍。我的全部團隊們,在一個週末、日,也帶了糧食、飲料相約去靜坐了一天,沒告訴當時人在大陸的我,他們笑說:「純屬...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跨界融合的美麗與哀愁
2014-03-07/
編輯部
這期的封面主題很跨界。生物技術包羅萬象,已經是每次採訪都是在跟大家學習了,這次又闖進了IC、電子,訪談的都是智慧型電子國家科技計畫(NPIE)中,IC工程專家中的專家,只好每一次訪談的開場或結束,誠實自曝其短:「如果有問到任何白癡問題,請大家包容、見諒。」醫療電子其實已經在電子和IC科技業醞釀多時,以行銷學的說法,這是一個成熟產業啟動另一個生命週期循環的必然。眼明手快的領導廠商,特別是跨國大廠可能...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姒亭佑
姒亭佑:面對大陸醫改商機 台灣要有長期戰準備
2014-03-07/
環球生技
配合中國醫改的推展,以及許多海外人才政策回潮中國,中國新一波的醫藥產業正在大躍進,醫藥市場在資源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商機無限。許多台灣生技和製藥公司也紛紛想卡位中國市場,但志者眾,成者寡。主要困難在醫藥產業是需長期耕耘的市場,台灣企業卻只想打短期戰,資源準備不足…。在各國經濟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連帶世界藥品產業也以年均僅4%~5%在低速成長。不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脫離這股沉悶...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天命……
2014-01-20/
編輯部
多年前,我到上海張江採訪生技產業,當時兩個至今還保持著聯繫的官方朋友,後來都升官了,但基本上已經不在生技產業。 近期去上海,抽空探望他們,談起兩岸生技,他們忍不住了:「媽呀!你還要在生技待多久啊?生技賺錢太慢啦!你看,我們都出來,生技不玩了。」 他們現在一個管社會發展,一個管上海市的育成中心;一個致力推動民生建設,一個努力培育下一個能賺大把鈔票的企業。不過,他們還是對我的不勝其擾很容忍,總是提供我...
專家觀點
專家觀點
陳紹琛
陳紹琛:儘速改制法規單位與ICH國際化 是唯一出路!
2014-01-20/
環球生技
台灣因為缺乏像美國或歐洲系統的人力及資源,不可能也無必要建立一個龐大的管理體系。但生技法規單位應儘速改組,讓技術專業與法規權責合一;此外,以國際法規協和會(ICH)的規範推動亞太區域性合作是目前能夠繼續成長、增進審查能力及經驗的途徑。從台灣過去發展經驗看,即使經數年來的努力,台灣的生技法規制度還不是很健全。要在台灣環境建立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制度也不是短期內就可以實現,且總是有許多系統上或人為的阻力,...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醫療服務品質 讓台灣很幸福!
2013-12-10/
編輯部
先分享個輕鬆的小故事吧。這個小故事,我們的記者亞歆寫在本期台灣牛樟芝協會成立這篇的開頭。最早聽族人說的,還記得族人那種特有原住民腔調的國語,他當時眉飛色舞:「你吃它,喝酒不怕,隔天照樣出草砍人頭……。」我強調,絕無意吹捧牛樟芝的功效。但說真的,我每次跟大陸朋友半開玩笑講完這個故事,十之八九的男士在笑完後都會急切問我:真的嗎?那兒買?怎麼買呀?我也無意在此強化大家對牛樟芝...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累積•歲月
2013-11-10/
編輯部
今年從「醣基」生醫曝光後,常有朋友跟我開玩笑,之前一連串「蛋白質」頭都已經昏了,現在還有「醣」,這哪消化得了啊?這讓我們幾次檢討,可能有些生技領域,特別是成為話題的專業名詞和其技術,作為產業媒體,我們應該努力協助大家理解。儘管,科普也不見得容易。生技產業妙,也就妙在這裡。一位今年成立藥物開發管理公司的前輩告訴我,她有一次犯了批評,對方直接了當地回她:「如果要按你的專業跟民眾講清楚,沒有哪一家公司不...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秋收?秋決?
2013-10-10/
編輯部
九月,真是台灣生技業非常豐收的季節!台灣生技業的三項大獎,台北生技獎、生醫生農獎、遠距醫療照護獎,都集中在九月底連著頒獎,看到不少業界好朋友獲獎,心情開心且有豐收之樂。但有前輩問我,你有沒有試著去回溯過去得獎的公司,目前實際發展狀況如何啊?這真是個值得深究的好題材,不過,基於作為產業媒體責無旁貸的義務,我們決定還是先幫大家統整留下紀錄,我們也歸納了三個獎項各自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構面:台北生技獎多是已...
專家觀點
編輯筆記
天時、地利、人不合的蝴蝶效應
2013-09-10/
編輯部
台灣生技業最近被基因科技風波掃到「颱風尾」,也挺灰頭土臉的。基因科技借殼、逐利、套利、股權爭奪、個人恩怨,類似事件其實在房地產、電子業、網路業都出現過,也不是太新鮮的案例。我曾反過來問自己,如果是一群良善、團結的團隊,用同樣的借殼上市讓事業獲得重生,大家又會怎麼看待呢?成王敗寇,永遠不變的道理,它可能變成了成功的典範,而不是失敗的教訓。一座擁有天時、地利的樓閣,因為一些不合的人走了火,瞬間就燒成了...
第一頁
上一頁
35
36
37
38
下一頁
最後頁
最新文章
查看更多
臺灣CDMO高質化策略 產業合縱連橫因應國際變化
連續創業家洪一平轉身新創推手 拼出臺灣「微創醫材王國」
國際眼科權威Hendrik Scholl 首談出任Belite Bio醫務長契機
波士頓生技的衰退與突圍啟示!
對GTC25“AI超級盃(Superbowl)”的一些反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