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技轉王鄭添祿嫡傳弟子

打怪科學家賽昂莊國祥 獨創武裝型T細胞今年進臨床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4-03-26
有20年藥物開發經驗的莊國祥,把研究當興趣,開發獨創雙功能抗體武裝型T細胞(Armed-T)技術平台。(攝影/吳培安)

去年10月,第二屆環球生技臺灣CEO獎,「年度潛力領導人」由賽昂生醫執行長莊國祥奪得桂冠。這位師承南臺灣技轉王、高醫大鄭添祿教授抗體工程技術的土博士,如何開發出獨樹一格,突破現今CAR-T療法,生產製備繁複、需病毒修飾等痛點的武裝型T細胞(Armed-T)技術?療效優勢又在哪裡?

撰文/彭梓涵


「做研究就像打怪一樣,無法劇透、也沒有終點。」但這讓把做研究當興趣的賽昂生醫執行長莊國祥樂此不疲,還讓他開發出獨步全球的雙功能抗體武裝型T細胞(Armed-T)技術平台。

此外,在電玩中組隊、練功、衝裝備的經驗,莊國祥也充分用到了公司的經營。

2020年,由臺北醫學大學技術衍生的賽昂生醫,在他帶領下,成立不到4年,已在去年順利完成Pre-A輪8,400萬新臺幣的募資,兩項產品還授權給知名生技公司,賺得授權金,成為近年國內新創生技公司的資優生。公司今年也預計要再募資,將Armed-T產品推進入臨床。

受高醫大鄭添祿教授啟發 愛上研究樂趣

問起為何會對生醫研究如癡如醉?莊國祥回答,是因為他念大學時遇到人生的伯樂——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鄭添祿老師。

即使20年過去,師徒倆人亦師亦友,至今仍共同討論實驗、吃飯和喝酒......

莊國祥是國內「抗體工程大師」——鄭添祿教授公認的嫡傳子弟。 2001年左右,加入初到高醫大擔任助理教授鄭添祿的實驗室,當時還是大學二年級的他,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懵懵懂懂,會加入鄭老師實驗室,還只是因為同窗而加入。

回憶過往,莊國祥說,鄭老師讓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吝花時間與學生一對一Meeting,也願意手把手教導學生,尤其是在研究上遇到挫折困難,鄭老師都會和學生一起討論找到解決方案。

莊國祥舉例,自己大二升大三那年,他要用「生物反應」的方式,把一個小分子化合物接在蛋白質上,但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怎麼做,效果就是不好。」

不過,每次莊國祥把實驗結果拿去給鄭添祿看,鄭添祿不只沒有苛責,還會帶著他摸索各種辦法,直到他們有次一起到嘉南藥理大學找藥學系呂玉玲教授討論,嘗試用「化學合成」的方式才解決問題。

「這都讓我深刻體悟,很多研究,一個方法不行,不是硬拚十次就一定會成功,找到解決方法才是最重要!」莊國祥說道。

他分享那次實驗,是要證明一個接在小分子上的轉化酶,在與腫瘤結合時,轉化酶能否將沒有毒性的小分子催化成高毒性的藥物。

過去,莊國祥只會做基因工程蛋白,但有了呂玉玲的化學修飾方法教導,他不只開闊研究方法的視野,順利完成後續的實驗,也在2006年碩士畢業前將研究結果投稿期刊。

學習當PI 研究能力大躍進

莊國祥說,他在鄭添祿教授實驗室時,主要專研的題目是一種「抗聚乙二醇(Anti-PEG)的抗體應用。」

「Anti-PEG」正是鄭添祿念博士班期間,在首位將抗體融合技術帶回臺灣的葉明陽教授指導下,與葉明陽博士後研究員羅傅倫(Steve R. Roffler)鑽研抗體及相關基因工程共同開發的技術。

聚乙二醇是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聚分子,可用於保養品、作為藥物賦形劑等,在藥物開發上,無論是大小分子的藥物,都可以透過聚乙二醇的修飾,讓藥物半衰期延長、藥物動力學變更好。

但正因為PEG用途廣、市場大,如何檢測人體內的PEG濃度,變得相當有價值。鄭添祿與羅傅倫便進一步針對此需求,開發Anti-PEG抗體的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來定性定量所有聚乙二醇修飾過的物質,以利於藥物動力學研究。

鄭添祿老師和羅傅倫開發的分析方式,不僅成為PEG檢測的黃金標準,檢測技術至今至少技轉超過500次,全球百大藥廠幾乎都買過!

鄭添祿的成就令莊國祥相當欽佩,他也接棒延續鄭添祿在Anti-PEG抗體的研究,不只開發第二代ELISA套組,還將Anti-PEG抗體的應用發揚。

像是透過基因工程方式開發的抗聚乙二醇報告基因(Anti-PEG Reporter),研究者在活體內只要打入各種PEG造影劑,再透過放射線就能追蹤PEG動態;或是將Anti-PEG抗體修飾成雙功能抗體,讓Anti-PEG抗體一手可標靶腫瘤,一手抓著藥物等應用。

莊國祥說,雖然自己從大學、碩博、再到博士後一路都是跟著鄭添祿,但鄭老師idea很多,自己並非一個題目從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