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創新創業
【公告】環球生技2.0 導入 AI、改版躍進
【徵才】環球生技:編採中心擴編,招募生技/醫藥記者
免費登錄「生醫公司資料庫」
產業
創業沙龍
生醫新創
1%新創成功入場券 歷屆團隊「回娘家」吐心聲
2021-01-10/
記者 李林璦
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畫假臺大集思會館舉行「創業沙龍――秤秤你的斤兩」,會中特別邀請到光鼎生物科技董事長蔡守冠、華淵鑑價副總經理陳淑珍、Pacific8Ventures合夥人傅斯誠等多位新創專家,分享創業經驗與新創如何讓創投點頭的關鍵策略,同時邀請到歷年競賽中脫穎而出的6家新創公司「回娘家」,分享他們的創業過程、心得與近況。撰文/李林璦、吳培安 攝影/林嘉...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商之器以AI加值PACS 串聯智慧醫療影像最後一哩路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成立於1988年的商之器,主要從事醫療影像傳輸系統(PACS)研發,深耕醫療影像市場超過30年,4年前開始投入AI加值應用平台開發,並整合到PACS系統介面上,基於iPadPro的行動醫療影像儲存與傳輸App,獲得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Awards)。2020年,商之器也攜手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開發可攜式AI辨識心電圖設備。撰文/彭梓涵現代醫學影像發展迅速,醫療...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Deep01深度學習腦出血AI 臺、美雙認證
2021-01-10/
記者 吳培安
對於醫療影像AI辨識新創公司Deep01(中文:愛因斯坦人工智慧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可說是快速竄紅、頻傳捷報的一年。其開發的腦出血AI產品,不僅在2月獲得我國食藥署核准首張深度學習AI產品認證、6月獲首張訂單即超過新臺幣2,000萬元,更在Pre-A輪募資創下新臺幣8,000萬元亮眼成績,獲得華碩領投,比翼加速器、工研院/資策會共同成立的數位經濟基金跟投。撰文/吳培安Deep01共同創辦人周...
新創動態
醫療影像
封面故事
宏碁智醫獲TFDA 首張糖尿病視網膜AI軟體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宏碁旗下子公司宏碁智醫,歷時3年與臺大醫院、台灣諾華合作研發「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2020年9月率先取得臺灣食藥署核發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成為臺灣第一張針對眼科診斷發出的智慧醫材許可。撰文/彭梓涵利用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方法,越來越多AI新創、科技大廠投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判讀開發,美國FDA自2018年批准首個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目前僅發出2張AI眼科輔診軟體藥證。2020年9月,臺灣食...
產業風雲
免疫治療
再生醫學
富禾生醫癌症免疫治療「2Ps」策略 脂肪幹細胞布局再生醫學
2021-01-10/
記者 吳培安
富禾生醫(FullHopeBiomedicalCo.,Ltd.)成立7年多以來,以精準診斷(PrecisionDiagnosis)結合客製化治療(PersonalizedMedicine)的「2Ps」策略,成功透過免疫功能分析,加上提供癌症患者合併治療建議,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站穩腳步,近年更透過異業結盟,布局再生醫學。撰文/吳培安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期間,致力於精準診斷與客製化治療的富禾生醫股份...
新創動態
產業風雲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
瀚生醫電、超象科技、生達獲109年藥科獎金質獎
2021-01-10/
記者 劉端雅
國內唯一由中央主管機關辦理之生技類獎項──「109年度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今年度共有55件申請案,經過激烈評審階段,共評選出15件藥品類、醫療器材類、製造技術類研發產品。其中瀚生醫電、超象科技以及生達化學製藥,分別獲得醫療器材類、製造技術類的金質獎。撰文/劉端雅攝影/林嘉慶 由衛福部與經濟部共同舉辦之「109年度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頒獎典禮,於2020年12月15日在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隆重舉行...
生醫知識庫
醫療器材
三大科學園區強棒出擊 疫情下逆市成長18%
2021-01-10/
記者 李林璦
12月5日,由科技部主導,整合南科、中科、竹科管理局、及儀科中心及工業局跨部會執行之「醫療器材產業加速新創與躍升國際推動計畫」在2020醫療科技展中,舉辦聯合成果發表會,特別邀請到8家生醫廠商分享最新技術外,也邀請到醫材新創的幕後推手苡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一平、上傑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林美雪,分享扶植新創從草創期躍升至成長期的經驗談。撰文/李林璦、彭梓涵 由科技部主導,整合南科、中科、竹科管...
新銳公司
顯影劑
博信生技自主開發 亞洲首支超音波顯影劑
2021-01-10/
記者 彭梓涵
臺灣新創公司博信生技自主開發亞洲首支以靜脈注射診斷為目的的超音波顯影劑(UltrasoundContrastAgent,USCA)TBS-002,2019年獲美國FDA核准進入1/2a期臨床實驗,目前已完成數據分析,預計今年可望進行二、三期臨床試驗,TBS-002顯影時間更長、解析更佳,有望突破跨國大廠如:Lantheus、Bracco、GE等的市場壟斷。撰文/彭梓涵、攝影/李林璦如果說常規的超音...
新銳公司
試管嬰兒
傑盟生技
傑盟首款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 懷孕機率高兩倍【會員限定,5/28前限期開放】
2021-01-10/
記者 巫芝岳
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簡稱儀科中心)三年多來的輔導下,傑盟(股)公司在2020年10月,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款半導體製程製造的試管嬰兒「動態培養晶片」,突破國外動態培養技術不易量產、商業化門檻,這款模仿受精卵在輸卵管內成長的創新技術,有望將成功懷孕的機會提高兩倍之多。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晚婚趨勢漸長,俗稱「試管嬰兒」的人工體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
新藥開發
新冠療法
FDA 2020批准53個新藥 新冠療法、疫苗及罕病創新高
2020-12-29/
記者 王柏豪
編譯/王柏豪2020新冠疫情年將至,目前為止,美國FDA的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CDER)總計批准了53款創新藥。數目只落後於創紀錄的2018年(59款),位列歷史第二。其中,擁有孤兒藥資格的新興療法獲批的數目達32個,佔全年獲批新藥的60.4%。 此外,新冠疫情成為全球焦點這年,FDA在批准新冠創新療法、檢測和疫苗的進展也引人關注,並對未來新藥審批流程帶來新視野。 截至12月25日,FDA已經為3...
奈米孔定序
OxfordNanopore
康健基因2020生物資訊研討會與工作坊
生物資訊X定序科技 臺灣10年積累邁向基因體新視野
2020-12-25/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近日,專注在生物資訊學分析與生物技術開發的康健基因,於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主辦生物資訊研討會和工作坊,邀請中研院李文雄院士、國內生物資訊尖端研究學者,以及英國「牛津奈米孔科技公司」(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生物資訊產品經理、NVIDIA生資專家,分享如何善用高度擴展性的技術與策略,為基因體研究帶來新的視野。 中研院李文雄院士研討會首先邀請分子生物學及演化領...
中研院
吳漢忠
「技轉王」吳漢忠獲選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2020-12-18/
記者 吳培安
報導/吳培安今(18)日,中央研究院宣布,生醫轉譯研究中心(BioTRec)主任吳漢忠於本月獲選為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NationalAcademyofInventors,NAI)新科院士(NAIFellow),其為學術發明家的最高榮耀,並將於明(2021)年6月7日至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頒獎典禮。 有「技轉王」之稱的吳漢忠,同時也是生醫轉譯研究中心首位主任,至今已發表超過110篇國際期刊論...
第一頁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
活動列表
查看更多
國際外泌體前瞻研究及創新治療論壇
2024-11-02
2024第七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國際學術研討會-AI基本法與生成式AI
2024-11-02
國際技術移轉法遵議題工作坊(一):美國關鍵生物技術出口法規限制
2024-11-05
(徵件至11/6止)Show出你的『微』創意 - 微生物應用創新競賽
2024-11-06
APEC Digital Health Policy Dialogue: “Intersection of Digital Health Technologies and One Health”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