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分析
- 產業名錄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茶改場)
產業領域
C03農業生技(農畜漁等)、D02政府單位
簡介
茶改場創立於民國前 9 年,即 1903 年、日治時期明治 36 年,原稱為「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製茶試驗場」。其後迭經改制及改隸,民國 57 年為加強茶業研究及輔導事權,促進臺灣茶業發展,奉令改組為「臺灣省茶業改良場」,隸屬臺灣省政府農林廳,並先後設立文山、魚池、臺東三分場及凍頂工作站;民國 88 年 7 月 1 日改隸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民國 99 年 6 月 11 日機關修編將原所屬分場改置為派出單位。
茶改場設有茶作技術課、製茶技術課、茶葉機械課、產業服務課、魚池分場、文山分場、臺東分場、凍頂工作站、南投農藥檢驗站共九個業務單位以及行政室、人事機構、主計機構三個輔助單位,為臺灣唯一的茶業輔導專業機構。
相關文章
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也搭上風潮,在茶葉製程中加入特定酵母菌FT1共同發酵,不但降低茶葉菁味,更產生濃郁的花果香氣,為國內首個花果風味微生物發酵茶,可作為商用茶原料之一,有望解決國產商用茶原料不足的問題。撰文/劉端雅 攝影/彭梓涵近年,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茶改場也搭上該風潮,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在茶葉製程中(茶菁或茶乾階段)加入可食用菌株─酵母菌FT1共...
2017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上,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的「茶葉DNA鑑定技術」成為吸睛一大亮點,茶改場同時建置茶樹品種DNA資料庫,可協助茶飲業者辨識茶葉的產地和來源,杜絕低價進口茶葉混充高價的臺灣茶,臺灣茶飲市場1年800億臺幣,目前已有食品大廠進行技術移轉中。撰文、攝影/陳堂麒早在2008年起,衛生福利部已經要求進口茶葉進行邊境逐批檢驗,卻還是經常在臺灣茶飲中檢出有農藥超標的問題。2015年爆發...
臺灣每年消耗3萬公噸的茶葉製造飲料茶,衍生龐大的茶渣副產物。茶改場與食工所共同開發出茶渣微生物發酵技術,克服茶渣腐敗問題,讓茶渣變身抗菌、除臭墊料。此項技術已技轉給博堯生技,其進一步開發出讓貓咪也喜愛的貓砂墊料產品。撰文/劉馨香臺灣可說是飲料茶王國,據統計,臺灣每年茶葉需求量為4.5萬公噸,其中有3萬公噸的茶葉用於製作飲料茶,而茶葉經過沖泡、萃取後遺留下了大量的茶渣。由於這些茶渣含水量高達90%,...
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也搭上風潮,在茶葉製程中加入特定酵母菌FT1共同發酵,不但降低茶葉菁味,更產生濃郁的花果香氣,為國內首個花果風味微生物發酵茶,可作為商用茶原料之一,有望解決國產商用茶原料不足的問題。撰文/劉端雅 攝影/彭梓涵近年,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清新的水果茶風正夯,茶改場也搭上該風潮,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在茶葉製程中(茶菁或茶乾階段)加入可食用菌株─酵母菌FT1共...
2017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上,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的「茶葉DNA鑑定技術」成為吸睛一大亮點,茶改場同時建置茶樹品種DNA資料庫,可協助茶飲業者辨識茶葉的產地和來源,杜絕低價進口茶葉混充高價的臺灣茶,臺灣茶飲市場1年800億臺幣,目前已有食品大廠進行技術移轉中。撰文、攝影/陳堂麒早在2008年起,衛生福利部已經要求進口茶葉進行邊境逐批檢驗,卻還是經常在臺灣茶飲中檢出有農藥超標的問題。2015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