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86 「野馬」?「寶馬」 臺灣iPS 細胞學家點將錄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封面故事
iPS細胞
細胞治療
再生醫學
「野馬」?「寶馬」!臺灣iPS細胞學家點將錄【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iPS細胞技術,翻轉了生命不可逆的命運;iPS仿若一匹擁有多潛能爆發力的「野馬」,熱潮從日本向全球奔騰。但15年來,全世界只有12項iPS細胞進入臨床試驗,尚未有任何療法上市。然而,全球逾7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已經搶站產業鏈上摩拳擦掌。市場預估,全球iPS細胞及相關服務市場,將以11.6%年均複合成長率,從2018年的19.8億美元,成長到2022年的28.2億美元。發展i...
封面故事
iPS細胞
年複合成長率11.6% 歐、美、日 摩拳擦掌爭iPS細胞龍頭【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目前,全世界共有12項iPS細胞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仍尚未有任何iPS細胞療法獲批,臨床進展不快,卻已經有逾7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尤其可見歐美、日、中搶爭iPS龍頭,正站在產業鏈上摩拳擦掌。據TheBusinessResearchCompany的市場研究報告,預估全球iPS細胞及相關服務市場,將以11.6%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從2018年的19.8億美元、成長到2022年達到28.2億美元...
封面故事
iPS細胞
臺灣iPS產學攜手 合作力攻iPS高成本門檻【會員限定,登入可讀,免費註冊】
臺灣的iPS學界共組「人類疾病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服務聯盟」,但相較於歐、美、日來說,不到十分之一的研究經費規模,仍是臺灣iPS細胞研究最大侷限之一。除了政府有限的支持,科學家們正透過產學研的自動化系統、國際合作、國產培養基等多個面向努力,希望能夠弭平研究門檻,吸引更多學術人才的投入。撰文/吳培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次因為新冠疫苗開發聲名大噪的信使核醣核酸(MessengerRNA...
封面故事
iPS細胞
謝清河
人物
中研院謝清河 領航 iPS細胞心臟再生醫學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謝清河,為臺灣心臟再生醫學研究的翹楚,引領國內心臟疾病機轉研究與創新療法,已利用iPS細胞結合生醫微機電及微流體技術,研發出心臟晶片與腦晶片,進行藥物毒性測試及新型藥物開發。他致力推動臺灣學界的iPS研究,擔任科技部生科司「人類疾病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服務聯盟資源中心」計畫總主持人,由聯盟提供iPS細胞產製與分析服務,讓許多研究者可直接進行研究利用,輔導研究團隊踏入iPS領域功...
封面故事
iPS細胞
郭紘志
人物
中研院郭紘志 見證培養基到 iPS類器官發展史
全臺第一個誘導出iPS細胞的實驗室,是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郭紘志帶領的團隊,他堪稱臺灣iPS細胞研究的開山鼻祖。不僅協助前所長游正博博士創立臺灣幹細胞學會,更建置有全臺最完整、超過25種人類疾病幹細胞株庫。除成功建立全球首個「誘導式龐貝氏症人類多潛能幹細胞(PomD-iPSCs)」外,也已在漸凍症、阿茲海默症、基因遺傳疾病等領域,以iPS細胞建立了疾病機制模式,並進行開發新療法。撰文...
封面故事
iPS細胞
魏耀揮
生醫推手
人物
「粒線體之父」魏耀揮 臺灣iPS幕後推手
有臺灣「粒線體之父」稱譽的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魏耀揮,是我國20餘年來生醫發展重要的幕後推手,他埋首粒線體疾病研究40年累積下來的檢體,也在iPS細胞技術問世後,成為推動建置我國人類疾病模型iPS細胞庫最重要的貢獻者。撰文/吳培安魏耀揮是臺灣生物醫學發展上功不可沒的指標性學者,不僅先後於陽明大學任教三十餘年,更在2009年出任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在北海岸的三芝從無到有,建起極具醫學人文與自然景觀的醫...
封面故事
iPS細胞
何弘能
何弘能開發全臺首個 iPS揭密多基因婦科疾病機制
今年5月出任樂迦再生科技公司董事長的何弘能,是臺灣生殖免疫權威。他建立了全臺首株人類胚胎幹細胞株,與臺灣人工生殖醫學權威陳信孚,一同建構出全球首個體外培養之人類胚胎幹細胞,可分化出具誘導、分化成卵子能力的卵泡組織;又陸續成功建構單基因、雙基因到多基因疾病的iPS細胞模型,挖掘疾病背後機制,並篩選老藥新用救治患者。為臺灣醫師在iPS細胞臨床治療研究上開啟了先河。撰文/李林璦今年5月31日,三顧(32...
封面故事
iPS細胞
沈家寧
人物
生醫推手
中研院沈家寧 催化細胞編程技術之代謝疾病臨床應用
從「胰肝轉分化」研究踏入iPS領域,臺灣幹細胞學會理事長、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同時也是國家生技園區創服中心執行長的沈家寧博士,將iPS應用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研究,並與長庚、臺中榮總等醫院合作,盼開發出糖尿病自體移植治療方法。已是當今臺灣iPS學界領銜人物之一,沈家寧目前也投入臺、日合作,將自動化製程技術應用在iPS細胞分化程序,以促進iPS臨床應用早日實現。撰文/巫芝岳「預官退伍後在臺北...
封面故事
iPS細胞
陳俊安
陳俊安以iPS細胞挑戰 漸凍症、脊髓肌肉萎縮症之謎
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陳俊安,專精運動神經元的發育與退化,尤其對於微型核糖核酸如何參與神經中的基因調控,有豐富的研究成果。陳俊安同時以iPS細胞建立漸凍症與脊髓肌肉萎縮症的疾病模型,致力研究其疾病機轉,希望研究成果可以造福患者。撰文/劉馨香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俊安,是全球少數研究神經系統中的非編碼RNA(Non-CodingRNA,ncRNA)學者。尤其致力研究ncRNA中的微型核糖核...
封面故事
iPS細胞
蘇鴻麟
蘇鴻麟開發國產iPS細胞 培養基走向世界
中興大學生科系教授蘇鴻麟,是當今少數潛心研究iPS細胞培養技術的學者。對細胞分化情有獨鍾的他遠赴日本、加入胚胎幹細胞明星學者笹井芳樹研究團隊,回臺後與研究團隊共同創辦了通用幹細胞公司,公司初創半年就獲得日本大廠代工合作,現也和國內細胞治療業者合作、朝著臨床應用大步邁進。撰文/吳培安「培養基」(Medium)對細胞治療價值鏈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對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PS細胞)亦是如此。不...
封面故事
iPS細胞
許益超
馬偕醫學院許益超 為聽損患者打造新一代「生物耳」
馬偕生物醫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許益超,在順著自己的研究邏輯與脈絡下,從中草藥領域,投入iPS細胞治療聽力受損的研究,成為臺灣該領域的翹楚。同時,他也提出利用iPS細胞所分化的毛細胞前驅細胞(OPC)與神經前驅細胞(NPC),作為聽損病人內耳細胞修復、再生、重建的細胞治療來源策略,期望為聽損患者打造新一代生物耳。撰文/彭梓涵才剛踏入幹細胞研究領域,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許益超,就適逢日本學...
封面故事
iPS細胞
周峰正
DCB周峰正建iPS QC平台 盼組國家隊
鑽研開發「臨床級」iPS異體細胞,DCB轉譯醫學研究室周峰正博士的團隊與Allele、日本神戶FBRI密切合作,加速補足國內尚缺QC平台的空白。目前,也在與三總、馬偕、花蓮慈濟等醫院合作下,推展帕金森氏症、聽損細胞治療。撰文/巫芝岳自2006年,山中伸彌發表將成熟細胞誘導為iPS細胞的技術後,雖然全球研發依然前仆後繼,但由於培養難度大、生產和品管(QC)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導致商業化仍面臨許多困境...
第一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最後頁
回雜誌主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