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擴廠 目標2030年擴增15萬升產能

CDMO一哥台康 攜手國際大廠 部署「I-O生物相似藥」

撰文記者 彭梓涵
日期2022-06-16
EnglishFrenchGermanItalianPortugueseRussianSpanish
劉理成說,在這個需要跨越科技障礙、快速進入市場競爭的年代,唯有「One Plus One Is Greater Than Two」(一加一大於二)的合作策略,才能搶得商機。圖左4為台康董事長劉理成。(圖/台康提供)

從市場切入時機、營業額、產能等方面來看,都有臺灣生物藥CDMO一哥之稱的台康生技,成立之初就採「雙引擎營運模式」,一方面發展CDMO市場,另一方面投入生物相似藥品的自主開發。去年受惠疫情,國際CDMO接單業務明顯成長,緊接著自行開發的HER2陽性乳癌生物相似藥(Trastuzumab Biosimilar)於2023年進入市場後,也將為台康帶來更爆發性的成長。展望未來,台康自明年起將啟動三階段大擴廠計劃,至2030年,擴增15萬升產能,推進6~8項自我研發產品上市。

撰文/彭梓涵


隨著生物藥(Biologic)生產技術持續優化,未來幾年,多款重磅生物藥專利到期,以及各國醫療、保險機構和支付方對藥價成本的關注,生物相似藥的使用呼聲日益高漲。

看準原廠藥專利逐漸到期,將釋出的巨大商機,全球眾多學名藥、生物藥、CDMO (委託開發暨生產服務)大廠,紛紛搶進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s) 的研發與產能擴充。

臺灣自2008年以來,陸續建置生物相似藥品法規,以一個小島之姿,也成立5~6家相關公司,並逐步從研發、生產到國際行銷的運作上發展成熟,趕上下一個暢銷單抗類生物相似性藥品的市場。其中,從市場切入時機、營業額、產能等方面來看,都有臺灣生物藥CDMO一哥之稱的台康生技,成立之初就採「雙引擎營運模式」,一方面發展CDMO市場,另一方面投入自主生物相似藥品的開發。

去年受惠疫情,國際CDMO接單業務明顯成長,台康合併營收為16.97億元,年增58.5%,營收雖大多數來自CDMO業績貢獻,但自行開發的生物相似藥緊接著於2023年進入市場後,也將為台康帶來更爆發性的成長。

CDMO業務3年達損益兩平

從汐止科學園區起家、擁有現在亮眼成績的台康生技,前身是「財團法人生物技術發展中心」(DCB)在2001年成立,國內第一座符合美國FDA規範的「cGMP生技藥品前導工廠」。

但因每年耗資經費龐大,故經濟部想藉由民間拓展國際業務市場而獨立出去,此時學名藥的大廠台耀化學也正想跨足生物製藥,台耀化學創辦人程正禹的高中同班同學――曾在日本生技新藥研發公司AnGes美國分公司擔任營運長及總經理、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和應用化學博士學位的劉理成,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便回臺協助台耀於2012年底公開競標中取得併購權,隨後成立台康生技開始籌募第一輪的資金,同時在2013年3月由生技中心、台耀及台康生技三方,完成簽約並由台康生技取得營運權,並於同年4月完成資產轉移並接收了39位DCB團隊成員和關鍵技術,開始營運。

擁有了先導工廠團隊及核心能量,2013年,劉理成在生技產業尚未風行「CDMO」的概念下,就啟動台康生物藥的CDMO業務。劉理成的目標,是要將台康發展成為亞太地區蛋白質藥品開發及生產技術的領導廠商。

在劉理成領導下,又陸續延攬國內外的專業人才,在堅強技術與經營團隊努力中,僅花3年時間,台康CDMO營收2016年成長至2.5億元,快速達成損益兩平。

首家獲日本PMDA查廠通過 產能翻倍、海外訂單大增

由於CDMO業務起步成長,台康汐止廠產能達到滿載、供不應求,為了滿足未來微生物產品市場需求及CDMO業務拓展,2016年底,台康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一個商業化生物製劑生產工廠,2019年完成第一條產線建廠,汐止及竹北哺乳類動物細胞蛋白藥CDMO產能也推升至9,500升。

2020年,台康承接日本藥廠之上市藥品轉委託生產生物製劑原料藥,汐止廠因此獲得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PMDA)GMP查廠核可,讓台康成為臺灣第一家、亞洲極少數幾家通過日本官方查核的生物藥製造廠。

此次查廠不只對台康技術與營運的肯定,更對日本CDMO業務有所挹注,2021年台康也順利取得日本藥廠的長期委託合約。

隨即,台康也啟動產能擴增計畫,竹北廠產線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在哺乳類動物細胞廠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