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抗體之父」張子文在2014年10月創辦免疫功坊,運用其T-E藥物技術平台、長效型脂肪酸束技術平台投入新藥開發,迄今已誕生3項超長效型胜肽藥物、1項融合蛋白產品,並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啟動臨床試驗。張子文期待,免疫功坊能成功打造出一到多項世界級新藥,「小公司也能做新藥研發夢!」
撰文/吳培安
臺灣本土藥廠的研發成果,曾有兩次獲得國際注目。第一次是中裕新藥(4147)的愛滋病長效單株抗體藥Trogarzo (ibalizumab),在2018年3月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核准,成為10多年來首款全新作用機制的抗反轉錄病毒療法。
第二次則是藥華藥(6446)的BESREMi (Ropeginterferon alfa-2b),於2021年11月獲美FDA批准,用於罕見血癌——成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治療。今年1月,更進一步被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NCCN)最新治療指南列為高、低風險PV患者治療的首選藥物。
下一次臺灣站上世界新藥研發舞台的製藥企業又會是誰?被譽為「臺灣抗體之父」的張子文,他在2014年10月所創立的免疫功坊,被大家高度矚目,可能是下一家創造來自臺灣的世界級新藥的明日之星。
今年1月11日,張子文宣布免疫功坊將正式邁入臨床階段,啟動兩項超長效型胜肽藥物的臨床一期試驗,其中一項還是針對當前全球火熱的減重市場;他也透露,免疫功坊也已經啟動首次公開發行計畫,預計最快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就會正式興櫃。
小公司也能做新藥研發夢!
眾所皆知,新藥研發所需的資金相當龐大。張子文表示,一個創新藥(NME)從標靶確效(Target Validation)開始到藥品查驗登記(NDA),在2010年平均需要17.8億美元,到了2022年更增加到26億美元。
然而,新藥研發還是有各種可以減少成本的契機,特別是前期開發。張子文指出,雖然一項藥物的初期研發與確認平均花費近7億美元,但不同藥物間差異很大。若能用很少資源完成新藥的初期研發與確效,就能創造很大的價值,「即使是小公司,也能做新藥研發夢!」
例如,他與前妻唐南珊共同創辦Tanox後發明的全球首個anti-IgE抗體藥Xol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