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醫材/新藥、智慧醫療各領風騷

環球生技精選10家 最值得關注MIT特色新銳

撰文記者 吳培安
日期2023-05-24
圖片來源:環球生技

面臨生技醫療研發時程長、國際生醫募資不易的困難,臺灣生醫新創依然向前奮進、力爭產品取證落地。在此次專題中,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家於2016年起成立的新創,再以技術/產品獨創性、募資及產品發展速度為評選標準,精選出10家最值得關注未來發展的未來之星。

撰文/吳培安


國際生醫健康產業發展趨勢變化快速,千禧年前,小分子新藥、蛋白質抗體新藥、微創手術機器人、精準醫療萌芽茁壯;歷時20年演變,如今核酸藥物、遠距醫療及健康大數據、生物藥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因疫情崛起且遍地開花;自此往後,再生醫療、癌症疫苗、基因編輯技術劃時代新醫療科技,也將精彩可期。

不過,縱使生醫健康產業多元精采、附加價值高,但對投資人和社會大眾來說,卻有著技術專業理解不易的門檻,加上開發成本高、時程長的風險,讓資金不敢輕易投入,往往跟隨名人加持或大廠背書才敢跟投,因此,也讓新創募資更具競爭與挑戰。

即使擁有獨門技術,也只是取得在投資人面前曝光的門票,「酒好不怕巷子深」已經成為過去式,經濟大環境經過疫情衝擊、資金市場爆發連串銀行風暴,新創公司必須積極使出渾身解數,一方面創造與大廠、創投、醫院合作,一方面找到富爸爸支持,否則就極易沉寂在死亡之谷中。

在本期臺灣新創專題中,環球生技從自有臺灣生技醫療產業資料庫逾千家公司中,篩選出360家於2016年起成立的新創,再以技術/產品獨創性、募資及產品發展速度為評選標準,精選出10家最值得關注未來發展的未來之星。

這些M.I.T.特色新銳之中,有手握同類首見(First-in-Class)分子、或以人工智慧(AI)技術加速研發的新藥公司;有臺灣血液產業、手術機器人國家隊的領先者;更有發揮了臺灣資通訊(ICT)科技、醫療品質和醫院大數據優勢,打造醫療AI軟體或硬體整合解決方案的公司,他們突破生醫健康開發難度高門檻,衝出好成績,也蓄勢待發走出國際。

⊙ 炳碩生醫    Point Robotics MedTech

成立時間» 2016年
發展階段» VC輪( Pre-B輪)
主要研發項目» 微創手術導航機器人輔助系統

國際上最知名的微創手術輔助機器人,莫過於Intuitive Surgical的達文西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但在臺灣也有炳碩生醫,鎖定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尚未滿足的硬組織手術缺口,率先開發出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目標是讓每位醫師都能針對各種脊椎適應症,執行大師級手術。

炳碩生醫團隊集結高科技產業、醫材研發人才,憑藉著在脊椎手術機器人系統的突破性研發進展,在2020年5月獲得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台杉水牛二號基金、美國矽谷創投Translink Capital的支持,完成了新臺幣5.4億元的A輪募資。

炳碩生醫的「金榫手術導航機器人輔助系統」及「君凱捷複合手術導航系統」兩項產品,前者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510(k)認證及臺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批准,後者也已經獲得TFDA認證,兩產品於臺灣及海外多家醫療院所進行臨床試用,同時加緊擴大通路夥伴,強化市場布局與服務。

其中的「金榫手術導航機器人輔助系統」,是全球唯一將機器手結構應用於硬組織的機器人產品。炳碩生醫董事長莊學誠強調,它結合了診斷判讀、即時導航、微型機器手三大核心技術,能協助醫師精確完成脊椎融合手術。

今年3月,炳碩生醫也宣布竹北生醫園區的營運總部及產品展示中心正式啟用,預計今年第二季將完成新廠建設,並於年底試量產。

莊學誠也表示,未來將透過合資、授權或策略聯盟方式,進軍美國、歐洲、中國和東南亞等市場,目標在2026年擴大炳碩產品市場佔有率達10%,並預計三年內於海外展開首次公開上市(IPO)計畫。


炳碩生醫鎖定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尚未滿足的硬組織手術缺口,率先開發出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 圖/ 本刊資料中心)

⊙ 普瑞博生技    Puriblood Medical

成立時間» 2016年
發展階段» 已IPO(興櫃,臺股代號:6847)
主要研發項目» 細胞分離過濾膜、抗沾黏複合材料

普瑞博生技是由中原大學化工系薄膜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張雍所創立,是科技部(現改為國科會)萌芽計畫、育苗計畫以來,首家達成IPO的校園企業,並贏得工研院、中信證創投、中華開發資本、中加顧問、和通創投、第一金證,以及台塑、中國盛州集團等策略股東入股。

其握有的雙離子技術核心平台,透過調整電荷,產生抗沾黏或是選擇性吸附特性,能夠打造出模擬人類細胞膜雙層磷脂質結構的材料。

普瑞博的技術在血液純化、去除血液白血球上,扮演關鍵角色,不僅衍生出多項應用產品,也使普瑞博成為臺灣血液產業國家隊的領頭成員。

例如其開發的白血球減除過濾器,已經取得美國FDA 510(k)及臺灣食藥署認證,並獲得臺灣捐血中心採用;新一代的即時白血球減除過濾器,更能在抽血同時減除白血球,降低後續患者因白血球造成的不良輸血反應,預計在明(2024)年正式上市,搶佔全球1億袋血液市場。

去(2022)年10月,普瑞博開發的MiniPuri微型過濾器,獲得中國廣州康健基因250萬個的大筆訂單,可去除檢體背景干擾,並富集人源cfDNA (Cell-Free DNA),共同發展在產前基因篩檢、癌症早期篩檢和病原篩檢等產品;此外,其開發的去除白血球、但保留微生物的Devin過濾器,已在2020年授權給康博醫創,開發為病原菌即時基因定序檢測產品。

另一方面,由於這項高分子材料技術,能夠賦予塑膠材料抗沾黏特性,因此,獲得南亞塑膠找上門合作,共同建立臺灣第一座血袋廠、生產抗沾黏塑膠,並獲得南亞投資新臺幣9.5億元,擴建減白過濾血袋生產設備,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取證量產。


普瑞博生技擁有雙離子技術核心平台,能夠打造出模擬人類細胞膜雙層磷脂質結構的材料。(圖/本刊資料中心)

⊙ 宏碁智醫    Acer Medical

成立時間» 2018年
發展階段» 已IPO (興櫃,臺股代號:6857)
主要研發項目»    醫療AI診斷軟體、遠距醫療視訊問診軟體

國內ICT大廠宏碁集團轉戰醫療場域、創辦的智慧醫療公司宏碁智醫,已經是國內BIO+ICT跨業整合的典範之一。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在2021年10月底就登錄興櫃戰略新板,並在去年3月轉至興櫃一般板。

其旗艦眼科AI產品VeriSee DR,在2020年9月成為獲臺灣第一張眼科診斷之智慧醫材許可證的產品,輔助醫師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由宏碁智醫與臺大醫院、台灣諾華合作完成產品開發。

該產品藉由AI深度學習技術,可產生與醫師相似水準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判讀,在上傳後3秒內判斷是否有病變風險、需要轉診,縮短診斷到治療的時間。經臨床試驗證實,該產品靈敏度可達95%、特異度可達90%。

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表示,VeriSee DR更適合亞洲人種判讀,且適用4種眼底鏡機型,有利於拓展亞洲市場。

目前,VeriSee DR已經於臺灣、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取得醫材許可證,也在越南及印度取得銷售資格,並在泰國及印度數家醫院導入應用;臺灣方面,已導入超過150家各級醫療院所,海外市場輸出上也積極推廣。

近期,宏碁智醫再度取證,其與臺大醫院合作開發之眼科AI產品VeriSee AMD,在去年9月獲得食藥署批准,成為國內第一個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相關的智慧醫材。

除此之外,宏碁智醫也在COVID-19疫情中,推出視訊問診遠距醫療平台TeleMed。該產品仿照臨床診間設計,讓醫護人員可透過動態候診系統排程看診,並支援全程多視窗錄影與健保卡擷取,管理線上看診;民眾則僅需下載App,經醫護人員傳送連結後即可直接連線。


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表示,宏碁智醫已經是國內BIO+ICT跨業整合的典範之一。(圖/本刊資料中心)

⊙ 長佳智能    EverFortune.AI

成立時間» 2018年
發展階段» 已IPO (上櫃,臺股代號:6841)
主要研發項目» 醫療AI軟體服務系統

以智慧醫療成立僅僅3年就掛牌上櫃的長佳智能,可說是國內發展最快速的醫療AI解決方案開發商,在2022年Q4財報中,就帶來每股盈餘(EPS)2.04元的好成績,是國內投資分析師相當關注的新創標的。

生技投資分析師張立群指出,長佳智能的策略是聚焦於大數據、醫療AI和雲端生醫平台,在單獨發展的同時,也可透過整合、發揮綜效,贏得海內外醫材廠的認可。他認為,長佳智能的合理價值應該高過國際AI醫療廠,並有望於2024年起轉盈、成為國際首批獲利的大數據/AI公司之一。

此外,長佳智能不僅整合了醫師、資訊科技(IT)、ICT產業,還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體系累積10多年建置的數位醫療與去識別化大數據庫,形同一座醫療數據「大礦山」作為其後盾。

長佳智能的4大核心技術平台,包括:去識別化醫療大數據結合深度神經演算法、優良醫療機器學習製造標準、AI快速檢索、雲端平台加速器,開發出各式醫療AI軟體服務系統,以心臟、大腦、癌症與骨科為核心領域。目前,長佳智能已取得美、日、臺、歐等21項專利,並開發出超過20項AI醫療產品,已取得美國FDA許可證6張、臺灣食藥署許可證10張,客戶遍及美國、法國、新加坡、香港、中國與臺灣。

此外,長佳智能還開創出醫療大數據洞見、雲端生醫平台兩項新商業模式,與國際放療設備市佔率第一的Varian、跨國醫材大廠GE Healthcare、國內知名廠商上銀與廣達、微軟(Microsoft)和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等雲端服務商建立合作。

長佳智能的策略是聚焦於大數據、醫療AI和雲端生醫平台,在單獨發展的同時,也可透過整合、發揮綜效,贏得海內外醫材廠的認可,甚至與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旗下腎病醫材廠,簽訂長達15年的技轉合作開發計畫。

長佳智能的股東中,也有許多投入數位醫療的企業,包含了:趨勢科技、廣達、上銀、晟德、元大、安基、上禾等,董事長則是臺大醫院前院長陳明豐。


長佳智能是國內發展最快速的醫療AI解決方案開發商。圖右為董事長陳明豐,左為總經理李友錚。(攝影/李林璦)

⊙ 緯創醫學科技    Wistron Medical Technology

成立時間» 2018年
發展階段» PE輪 ( C輪)
主要研發項目» 智慧醫療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

緯創醫學科技,是代工大廠緯創資通於2016年投入20億元的100%轉投資子公司,將緯創在ICT電子產品領域的設計及製造經驗,投注到精準健康的醫材開發。

緯創醫學科技在醫療與生醫檢測設備的製造上,在臺灣和中國的生產基地皆已通過美國FDA認證,符合ISO13485,以及臺灣、中國等地的優良生產規範(GMP)品質標準,加上團隊在電子工程的專業經驗,可作為醫療產品生產的後盾。

目前開展出的五大發展主軸,包括:生命科學儀器、體外診斷儀器、光學與影像設備、外骨骼與助行機器人、智慧醫療等五大項目,並與恩主公醫院、高雄醫院、高雄榮總、羅東博愛醫院等醫療院所合作。

已開發的產品,則包含:Health 365健康照護平台、智能血液透析解決方案、手術排程管理系統、外骨骼機器人、癌症篩檢與基因檢測、AI零接觸智能照護系統等,產品相當廣泛。

在電子五哥之中,緯創醫學科技特別積極推動智慧輔具設備產品,如外骨骼機器人、電動輪椅及輔助設備等。2021年5月,緯創醫學科技更宣布與台灣東洋旗下醫療保健事業體,在銷售及服務合作,並授權智慧行動輔具臺灣全區總經銷,合力搶攻智慧輔具市場。

今年3月,緯創醫學科技董事長黃俊東表示,雖然2022年尚未獲利,但年營收約新臺幣5億至6億元,年增70%到80%,預估今年營收有機會年增50%至100%,力拚損益兩平。市場開發方面,預計先專注在臺灣市場,下半年則進軍東南亞及歐洲市場。


緯創將ICT電子產品領域的設計及製造經驗,投注到精準健康的醫材開發。圖為董事長黃俊東。(圖/本刊資料中心)

⊙ 聿信醫療器材科技    Heroic Faith Medical Science

成立時間» 2018年
發展階段» VC輪 ( A輪)
主要研發項目» 呼吸連續監測智慧醫材

聿信醫療是國際上少數以「呼吸音」為題,開發AI連續呼吸偵測系統的智慧醫材團隊。其於2018年7月在美國成立、以開曼群島境外公司架構在臺經營,鎖定臺、美醫療市場,公司團隊則有臨床醫師、呼吸治療師和電機工程師組成,開發AI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的軟、硬體解決方案,應用在手術麻醉鎮靜監控等醫療場域中。

其開發的AI即時呼吸聽診監測儀,能以非侵入式的評估方法,連續監測病患的呼吸音,並即時偵測喉部、肺臟與不同肺葉的聲音改變狀況,並轉換成視覺化圖形呈現,讓醫療人員能從聽覺、視覺上同步觀測。

聿信醫療開發的電子聽診器AS-101,在2020年7月就獲得臺灣食藥署批准,也於今年3月正式獲得美國FDA 510(k)第二類醫材認證。

總經理許富舜表示,該產品是美國FDA首個通過的連續聽診監聽、也是首個能夠同時多通道收音的產品,具有指標性意義。

另一方面,聿信醫療的連續呼吸監測App軟體醫材Airmod,則可在例如牙科、整形、鏡檢手術中麻醉鎮靜的醫療情境下,即使環境吵雜也能維持高品質呼吸音收錄、播放出抗噪處理後的呼吸音,並藉由13萬筆呼吸音標註資料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在病患有呼吸阻塞、呼吸窘迫、呼吸速率異常等情形發生時,給予即時的警示與回饋。

聿信醫療表示,除了手術麻醉鎮靜監控,這些系統還能應用在睡眠呼吸中止症開發,協助找出症狀發生時喉部的梗塞位置,也在COVID-19疫情下,成為醫師能夠穿著隔離衣,不用傳統聽診器就能監測新冠肺炎患者的零接觸解方。

2020年7月,聿信醫療宣布達成400萬美元(約新臺幣1.2億美元)的A輪募資,並獲得厚德管顧領投,以及益鼎創投、瑞軒科技、大亞創投、國發基金與比翼生醫創投的跟投。

⊙ 醫守科技    AESOP Technology

成立時間» 2019年
發展階段» 種子及天使輪 ( Pre-A輪)
主要研發項目» 用藥與診斷偵錯醫療AI軟體

醫守科技是由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李友專,於2019年成立的智慧醫療新創。其從醫療資訊系統端下手,透過自動化輸入診斷和改進藥物相關之工作流程,針對臨床決策流程加以優化,旨在減少醫療失誤事件,守護增加病人安全,目前正加速朝著美國醫療資訊市場進發,同時也在臺灣導入4家醫學中心、6家區域醫院。

醫守科技開發出的兩項主力產品,其一是AI預防形音相似用藥錯誤系統「RxPrime藥御守」,能在偵測藥品可能開錯時,就向醫生發出系統警示;另一項則是預測醫療編碼決策行為,讓醫生在製作病歷時就能同步完成編碼的「DxPrime好完診」。

其中,RxPrime已於2022年1月上架全球最大醫療軟體市集EPIC App Orchard、5月上架自動化工作流程平台Olive Helps,DxPrime則已上架數位健康市場Olive Library,可供下載使用。

2022年是醫守科技取得許多里程碑的一年。當年3月,醫守科技順利加入全美醫療集團――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的健康科技新創加速計畫「Mayo Clinic Platform_Accelerate」,是入選之7家新創唯一來自亞洲者。

入選後,醫守得到梅約醫療平台總裁John Halamka等醫療健康專家的訓練指導、學習梅約醫學中心的電子病歷數據化經驗,還獲得科技大廠,包括微軟、Google、Epic的軟體及雲端等工作坊資源,成為醫守未來進軍美國知名醫院的墊腳石。

2022年8月,醫守也完成295萬美元、約新臺幣8,850萬元的Pre-A輪募資,並獲得台杉資本領投,以及日本上市遊戲公司Colopl Next、美國創投500 Global、比翼生醫創投等投資人的跟投。


醫守科技希望從醫療資訊系統,透過自動化輸入診斷和改進藥物相關之工作流程,針對臨床決策流程加以優化,旨在減少醫療失誤事件,守護增加病人安全。圖為執行長龍安靖。(圖/本刊資料中心)

⊙ 藥祇生醫    Pharmasaga

成立時間» 2021年
發展階段» VC輪 ( A輪)
主要研發項目» PDIA4蛋白小分子抑制劑

天然中草藥被視為是發掘未知新藥分子的寶庫,而被譽為「咸豐草之父」的中研院農生中心研究員、草藥科技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楊文欽,在科技部價創計畫支持下,於2021年1月正式成立,並將楊文欽十多年的研發的糖尿病First-in-Class新藥PS-001,用於逆轉第二型糖尿病的療法開發。

楊文欽表示,PS-001是從天然物中篩選而出的小分子抑制劑,可專一性抑制糖尿病發展的關鍵蛋白――蛋白雙硫異構酶(PDIA4),進而保護胰島細胞、防止胰島細胞死亡。

在小鼠實驗中,證明可以穩定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降低胰島細胞的氧化壓力與死亡,甚至治癒糖尿病,目前在美國的臨床一期試驗已告一段落,也有多家跨國大藥廠表示興趣。

楊文欽指出,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糖尿病藥物,但都屬於控制血糖數值、無法從根本上治癒糖尿病,患者仍須終生服藥,因此,依然是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楊文欽也大膽預測,如果PS-001能在人體證明療效,其市場潛力將高達500億美元!

在開發策略上,藥祇則是採用NRDO模式(No Research, Development Only)模式,掌握新藥開發最關鍵的專利權、核心團隊與研發來源,並將新藥開發過程中所需的製造、臨床試驗委託給外部專業廠商,以最少的資源、最有效率地達成各項里程碑。

楊文欽也向本刊透露,為了接下來多國、多中心之臨床二期試驗,藥祇訂定了新臺幣3億元的募資目標,團隊也正傾注全力尋找投資人,力抗生醫募資寒冬的大環境挑戰。


被譽為「咸豐草之父」的楊文欽,於2021年1月成立藥祇生醫,主要開發逆轉第二型糖尿病的療法。(圖/本刊資料中心)

⊙ 上頂醫學影像科技    AcroViz

成立時間» 2017年
發展階段» VC輪 ( A輪)
主要研發項目»    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腦神經年齡評估

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2021年12月底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394萬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MCI)有約71萬人,失智症有30萬人,佔7.64%。也就是說,每13人中就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面對失智症的挑戰,政府與民間都應及早準備。

針對失智症的預防策略,臺灣大學醫學院曾文毅教授和博士後研究員徐泳欽共同創辦上頂醫學,將曾文毅團隊開發的水分子擴散式磁振造影(diffusion MRI)技術結合AI,開發出非侵入式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可評估腦神經年齡退化程度,為失智症早期診斷醫療需求提供新解決方案。

上頂醫學表示,該技術能將人類的腦神經纖維束清楚顯像,還藉此發現包裹腦神經纖維軸突的髓鞘(Myelin Sheath),其結構會隨著年齡老化產生變化,並影響到認知功能,因此能夠作為失智症預測的指標。

在2022年重啟、以預防醫學精準檢測的H. Spectrum+健康金鳳凰加速器Demo Day中,上頂醫學獲得市場潛力獎。

2022年4月28日,上頂醫學也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證明經由dMRI所得的腦部影像、結合上頂醫學的腦齡AI預測模組所得的分析結果,確實具有作為認知功能老化標誌的潛力。

在失智症市場上,上頂醫學以高階健檢市場為標的,並主攻35歲以上族群,目前已經落地於國內高階健檢中心,提供預防醫學服務,例如聯安、美兆、梅約聯合診所等,幫助患者得知腦齡與實際年齡差距。

另一方面,在比失智症更前期的MCI上,上頂也在2020年取得美國FDA 510(k)、2022年又獲得食藥署許可,用於預測MCI臨床風險,並於當年1月,於A輪募資中募得新臺幣500萬元。

上頂醫學表示,其發展中期目標是通過美國、歐盟許可,進軍美國市場;長期目標則是透過異業結合,開發專有腦齡預測的移動式MRI。

⊙ 安宏生醫    AnHorn Medicines

成立時間» 2020年
發展階段» VC輪 ( A輪)
主要研發項目» 蛋白質降解藥物

以國際藥廠近年熱門的「蛋白質降解藥」為題的新藥新創公司安宏生醫,在COVID-19疫情初始期間的2020年成立,並由具有20年以上研發小分子藥經驗的創辦人林助強帶領,成功度過3年疫情嚴峻、資本市場不樂觀的困境期,今年4月順利達成A輪募資的階段性里程碑。

蛋白質降解藥物是近年來國際的新藥開發熱門趨勢之一,光是2022年,該領域相關授權案就有10件以上,金額更高達36億美元。

近年來,AI演算法和深度學習的快速演進,也使得蛋白質降解藥物的發展,在蛋白質結構與藥物分子設計上獲得突破。

林助強表示,安宏生醫成立初期就鎖定蛋白質降解藥物,研發小分子新藥,並從頭自己建立AI藥物設計平台,加速藥物研發效率,使得安宏生醫在成立短短3年內,就握有2項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別針對癌症治療和雄性禿。

安宏生醫表示,這兩項藥物在各項試驗數據上,都優於既有的藥物,其中1項預計在明(2024)年申請臨床試驗許可,追上國外同業,並推出能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候選藥物。

今年4月底,安宏生醫也完成亮眼的A輪募資,由國家級生技創投台杉的領投,以及在台安生物科技、工研院創新、宏泰電工、萬豐資本、兆豐創業投資、凌陽科技等生技投資與電子產業法人支持下,成功突破募資困境,完募1千萬美元。

林助強表示,2024年將是安宏生醫重要的一年,其設定達成的里程碑包括:第一項臺灣或美國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至少一個項目對外授權、以及B輪募資計畫等。


創辦人林助強表示,安宏生醫鎖定開發蛋白質降解藥物研發小分子新藥,並從頭自己建立AI藥物設計平台,加速藥物研發效率。(圖/本刊資料中心)

>>本文刊登於《環球生技月刊》Vol.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