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首頁
雜誌目錄
Vol. 98 生醫資金「斷鏈」!新創募資存亡之秋 ?
Vol. 101
Vol. 100
Vol. 99
Vol. 98
Vol. 97
Vol. 96
Vol. 95
Vol. 94
Vol. 93
Vol. 92
Vol. 98
2022-08
生醫資金「斷鏈」!新創募資存亡之秋 ?
「東元條款」,延伸「潛規則」,限縮百兆保險業資金投資?
資金活水來源斷鏈現危機,扼殺臺灣生醫新創競爭力?!
所有電子書
購買紙本雜誌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更多
封面故事
新創募資
生醫資金「斷鏈」!新創募資存亡之秋 ?
去年東元父子之爭,意外扯出保險業者資金投資創投,間接介入經營權之爭。保險局因此修法,單一事件,再次延伸「潛規則」……!過去幾十年,力挺政府策略性產業發展資金來源關鍵――百兆資產實力「保險業資金」,將因此限縮投資?從嚴解釋創投資金僅能投資註冊於臺灣的本土公司,卻適逢政府鼓勵新創邁向國際化,許多公司轉而架構境外,但營運主體仍在臺灣的新創公司,究竟算不算臺灣公司?新創發展急需...
封面故事
新創募資
臺灣資金斷鏈處處危機?
本刊採訪過不下百家新創生技,逾90%反應創業最大的挑戰是募資!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的調查,在2015~2018年間獲得創投投資的公司,後來只有10%的公司得到下一輪投資。臺灣的醫療系統堪稱全球領先,半導體科技稱霸世界,生技醫療、工程、電機人才濟濟,但是,為何孕育不出所謂的「生技獨角獸/生技大廠」?普遍答案幾乎也是:資金斷鏈!撰文/李林璦新冠疫情帶動全球資金匯聚於生技醫療,讓資金流...
封面故事
新創募資
臺灣生技創投20年無法茁壯?
臺灣創投在最活躍的時期,全球僅次於美國,與以色列並駕齊驅。生技創投在此時期開枝散葉、創投新血輪不斷投入,但自1998年政府實施「兩稅合一」稅改,取消創投享有20%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措施後,投資強度大減。2005年前臺灣還有20億規模的生技創投,但2005~2012年間,不只鮮有新的生技創投成立,且多走向休止狀態,現在雖有國家政策扶持成立規模超過50億新臺幣的台杉生技基金,但多數生技創投資金投規模都...
封面故事
新創募資
陸資、外資來臺路障無解?
據經濟部投審會公布的2021年全年核准外資投資,僑外投資金額僅有74.76億美元,年減18.24%,投資件數衰退2成,共2,711件;陸資來臺件數,只剩下49件,年減45.56%,投資金額剩1.16億美元,與國際發展趨勢大為悖離。其中,與生技領域相關的投資,外資方面僅有4件、陸資案件數為零。臺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若在國內資金活水不足,又面臨外資奧援不利的兩大皆空危機下,該如何提升競爭力?撰文/彭梓...
封面故事
新創募資
該被併購還是IPO? 臺灣新創出場重重阻礙!【會員限定,9/30前限期開放】
疫情讓臺灣資本市場轉向關注生技領域,讓曾經慘澹的生技股榮景再現、逆勢成長;加上櫃買中心與證交所共同推出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拓寬了生技產業的上市管道。出場機制是投資人與新創共同努力的目標與願景,臺灣生技產業真的有機會起飛嗎?撰文/李林璦活絡的出場機制是促進早期投資的關鍵,有未來出場的獲利願景,才會讓投資人與新創有共同努力的目標,而出場機制不外乎是IPO或是併購。昔日曾經慘澹的生技股,在疫情期間成為逆勢...
Editor's Note | 編輯筆記
更多
編輯筆記
當臨床試驗報告遇上英明的生技老闆………
臨床試驗對CRO公司而言,是一門實證的科學,不過,臨床試驗報告到了生技公司手上,怎麼解釋是一門很深的藝術!今年一開春,臺灣新藥類股就熱鬧非凡,許多公司二、三期解盲或藥證取得的時程都在2022,包括智擎、北極星、太景、逸達、合一、共信、台睿、台新藥、泰福、心悅、國鼎等,大家無不歡欣鼓舞地期待,臺灣今年可以創下生技史上藥證取得新高紀錄的一年,資本市場更像抱著AI智慧軟體算出的高中獎率樂透一般,股市上半...
Special Report | 特輯
更多
特輯
BIOAsia
2022 Bio Asia-Taiwan專家重點精華一次收錄!
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於7月27日盛大回歸!今年的大會主題定為「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theAsianValueChain),旨在展示亞洲正在引領的創新、市場、供應、投資價值鏈,並與在地、國際、未來鏈結,將臺灣打造成亞洲生技領域的核心重鎮。新冠(COVID-19)疫情未退下,除了實體論壇外,今年也同步在線上活動平台呈現。論壇也匯集超過400名來自海外26國...
特輯
BIOAsia
2022 亞洲生技大展 疫後再創注目高峰
7月28~31日,一年一度的臺灣生技盛事——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以「實體+線上」結合的方式,於南港展覽館二館和線上平台同步展出。現場共邀集來自15個參展國家、超過50家上市櫃企業、550家指標性大廠,共1,500個攤位展出,4日也吸引了10萬人次觀展。撰文/巫芝岳、李林璦7月28日,為期4天的臺灣生技年度盛事――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
特輯
BIOAsia
陽明交大3尖端科研商化有成 亞洲生技大展亮眼登場
7月28~31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在2022亞洲生技大展上,與國科會科研產業化平台新產業聯盟(簡稱科產平台)合作,共同展出陽明交大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黃琤、傳統醫藥研究所副教授林東毅,以及生醫光電研究所特聘教授郭文娟,3位教授團隊正邁向商品化的新穎技術。陽明交大主題館中,產學運籌中心也匯集亮點進駐廠商,包括益福生醫、桂冠、農譯科技、進康醫電、偉薩科技、艾明康科技、聲智科技、聚碩生技、嘉生細胞...
特輯
BIOAsia
義大利貿辦領軍第三度參展 7大創新製藥產業解方來臺尋媒合
撰文/義大利貿易辦事處貿易組Bio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展是亞洲最大規模指標性產業交流平台,不僅幫助臺灣廠商站上世界舞台,也媒合許多同樣積極發展生技產業的國家,透過線上或實體展,希望促成更多與臺灣的跨國合作。在今年的Bio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中,義大利貿易辦事處貿易組帶領7家來自義大利的生技新創公司,期待透過參展協助義大利企業國際化,尋求合作及吸引外資投資義大利。義大利貿易...
ViewPoint|專家觀點
更多
專家觀點
邱南昌
新冠病毒朝「感冒化」演化 下一波BA.5挑戰不必驚慌!
邱南昌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現為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專員,同時也是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曾於美國杜克大學小兒科進修,是國內少見同時具備小兒感染與神經專長的主治醫師。其擁有豐富的小兒醫療經驗,小兒科、感染症、小兒神經學、兒童重症醫學,到小孩的生理問題都難不倒他,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他的專業見解也成為家長們的一劑強心針。責任編輯/吳培安從初始武漢病毒株,經歷A...
專家觀點
陳瑞杰
數位化基層醫療 助力實現 遠距醫療減碳排51%
主治專長為肝膽胰外科、急症外科、外傷流行病學、重症醫學。陳瑞杰同時也是臺北醫學大學人工智慧醫療碩士在職專班教授,在醫學資訊、醫院管理上經驗豐富,在擔任北醫管理發展中心主任、北醫院長的期間,致力於導入創新資訊系統、區塊鏈、AI預測系統,是推動北醫朝向智慧醫院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陳瑞杰因推動智慧醫院有成,曾受邀多場大型趨勢論壇,分享智慧醫院照護制度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智慧醫療照護,近年更致力於推動遠距醫療...
專家觀點
ChrisBernard
跨越保險給付難關! 多元檢測商業化重「彈性」
ChrisBernard曾擔任癌症診斷新創公司OncogenesisInc.執行長、開發多元檢測的CuretisUSAInc.執行長等職位,也曾在ZoetisInc.、MetabolonInc.、HologicInc.等知名診斷大廠擔任過高階主管,擁有長達27年的分子診斷領域經驗。今(2022)年3月,在瑞磁生物科技集團(AppliedBioCodeInc.,上市名稱:ABC-KY)延攬下,Ber...
Industry | 產業
更多
產業
臺北生技獎
2022年臺北生技獎得主出爐!
素有「生技奧斯卡獎」之稱的臺北生技獎,於8月12日假臺北中信金融園區舉辦2022年度頒獎典禮。今年共有120件參賽單位角逐,最終由24家生技企業暨學研單位中脫穎而出。其中,「技轉合作獎」金獎得主為衛生福利部中醫藥研究所,「創新技術獎」金獎得主為富佳生技,「跨域卓越獎」金獎得主為雲象科技;「國際躍進獎」金獎則由逸達生技獲得。撰文/吳培安、劉馨香首屆於2004年舉辦、迄今已達19年的臺北生技獎,是由臺...
產業
經濟部中企處締結8國 推生醫新創進軍國際
中企處近來頻頻帶領臺灣新創在國際亮相,5月底參與立陶宛規模最大的新創盛會StartupFair,又於6月底在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奪得冠、亞軍。中企處今年以來積極耕耘新創國際化,目前已至少與8國創育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臺灣新創海外落地。撰文/劉馨香今年5月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率領著包括智慧生理感測穿戴設備商「奇翼醫電」在內的5家臺灣新創公司,參加立陶宛規模最大的新創盛會Startup...
產業
炳碩打造「骨科達文西」 每個醫師都能實現大師級手術!
以打造「骨科達文西」為目標、專攻硬組織手術導航機器人研發的炳碩生醫,在今年8月宣布成功獲得美國FDA批准微創手術機器人,成為全球唯一將機器手結構應用於硬組織手術的機器人產品,正式搶攻全球骨科、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數十億美元商機,展現臺灣醫療科技硬實力。撰文/吳培安1999年,美國醫療器材商IntuitiveSurgical首度推出「達文西手術系統」(daVinciSurgicalSystem),開啟...
產業
如何維持益生菌活性? 篩菌、製程到添加物步步揭密
益生菌長年都是最夯的保健產品,但鮮少人知道益生菌是怎麼製作,才能讓益生菌到達胃腸道時還能維持活性。從篩選耐胃酸、膽鹼的益生菌開始,到包埋、嚴格控管培養環境以及最後的冷凍乾燥,都需要步步為營才能維持益生菌的活性;此外,益生菌製作成產品時,還需要添加食品添加物、益生質,以提升適口性、穩定度,並幫助益生菌在腸道中生存更久。撰文/李林璦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的《2020國內保健營養食品產值暨產業概況分...
Bio Library | 生醫知識庫
更多
生醫知識庫
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
把握國內確診潮推藥物研究、疫後「數位化接軌精準健康」為趨勢
7月29日,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於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期間,舉辦「2022臺北市生技產業高峰論壇」,以「前瞻疫後新時代-Outlook2030臺灣生醫在哪裡?」為主題,探討疫後新時代,臺灣生技醫療產業布局策略。撰文/巫芝岳、李林璦、彭梓涵此次,臺北市市長柯文哲特別蒞臨論壇現場,並致詞表示,過去幾年全世界的生技產業都進步相當快速,疫情促使公共衛生、防疫藥物與醫療蓬勃發展,加上...
生醫知識庫
資誠論壇
資誠號召專家拋六大政策建議 為臺精準治療產業指路
7月14日,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Taiwan)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共同主辦「精準治療產業發展與趨勢論壇」,並於會中發表2022PwCTaiwan《精準治療之發展現況與趨勢》產業研究報告,指出臺灣精準治療的現況跟發展契機。撰文/吳培安、李林璦政府在2020年提出「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透過跨部會合作,引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精準預防、診斷以及治療照護系統,打...
Bio Bookshelf|生技書房
更多
生技書房
《矽谷為什麼》 直送最新趨勢與實戰經驗
曾任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創服育成中心助理執行長、旅居矽谷的詹益鑑,與美味生活創辦人「矽谷美味人妻」謝凱婷,在每集「矽谷為什麼」Podcast節目中,邀訪具有豐富矽谷經驗的臺灣人,分享他們在矽谷的實戰心得。本書將節目精華淬鍊成文字,從科技、生醫、新創、投資到企業文化,多面向地呈現出矽谷的現況與特質。作者/詹益鑑、謝凱婷 責任編輯/劉馨香「2000年的時候我剛好到矽谷的朋友家,在那個網路創業潮的時代,幾乎...
回雜誌目錄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