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0
尚未加入購物品項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生醫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商情中心
產業分析
公司重訊
漲跌排名
生醫永續
查找廠商
焦點人物
生醫人物
人物專訪
國際報導
專家觀點
生醫名人錄【影】
編輯專欄
創業投資
新創動態
投募專區
生醫攬才
【影】技術焦點鏡
專題報導
「失眠經濟」未來10年大翻5倍!
2024臺灣生技醫藥精彩表現總回顧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破譯罕病密碼 臺灣醫師的罕病創新醫療之路!
產業活動
活動報名
活動快訊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生技雜誌
出版品
線上閱讀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The Lancet》子刊:孕期糖尿病 恐增孩子自閉症風險
科學新知
NEW
無線、可吸收、非侵入!《Nature》米粒大光控微型心律調節器問世
科學新知
NEW
UCSF台裔醫師張復倫突破BCI瓶頸!3秒語音輸出逼近自然語速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帕金森氏症起源於盲腸!?
2018-11-04/
記者 李林璦
[captionid="attachment_29543"align="alignnone"width="800"]《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帕金森氏症起源於盲腸!?(圖片來源:網路)[/caption]日前(31),美國密西根州范安德爾研究所(VanAndelResearchInstitute)的研究人...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EJM》微創手術可能沒那麼好 甚至風險更高
2018-11-03/
記者 薛瀹熢
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的研究結果於10月31號刊登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他們比較了早期子宮頸癌的手術方式,發現與腹部開放式子宮切除術相比,接受微創子宮切除術的宮頸癌患者復發的可能性是開腹手術的4倍,患者的存活率也較低。開放式子宮切除術通常被認為比微創子宮切除術對病患來說更難以恢復。但是新的研究發現它們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可能更加安全。《NEJM》同...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哥倫比亞大學開發破性測試平台 能夠標定細菌抗生素抗藥性
2018-11-02/
記者 彭梓涵
日前發表在《mBio》期刊上,由哥倫比亞大學Mailman公共衛生學院與免疫中心(CII)科學家們發表,開發的第一個含有420萬個寡核苷酸遺傳探針診斷平台BacCapSeq,可檢測人類致病菌,還突破傳統能夠偵測毒性因子,超級細菌抗生素抗藥性(AMR)的生物標記物,甚至號稱比傳統篩查方式靈敏1000倍。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估計,每年抗生素耐藥性感染在美國造成10萬人死亡,全球70萬人死亡,其中在發展中...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全面對抗感冒 全能型抗流感試劑即將問世?
2018-11-02/
記者 薛瀹熢
[captionid="attachment_34924"align="alignnone"width="800"]本次研究所用的抗體研發自羊駝(圖片來源:網路)[/caption]今(2)日,來自美國楊森製藥以及ScrippsResearchInstitute的科學家在《Science》發表了文章,指出研發自羊駝抗體的鼻噴試劑可以中和目...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tific Reports》現代文明病肥胖有望解決!?天然蛋白質改善小鼠代謝
2018-11-01/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9),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強大的新陳代謝調節劑,稱為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Fibroblast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FGFBP3),能夠改善肥胖小鼠代謝狀況,顯著降低脂肪含量,有望成為代謝症候群的新療法。該研究發表於《ScientificReports》。全球有超過6.5億肥胖人口,肥胖所導致的胰...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科學要聞
《Cell》證實生薑類外泌體 可以調節腸道菌
2018-11-01/
記者 彭梓涵
日前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植物生薑中有類似外泌體的小顆粒(Exosome-likenanoparticles,ELN),它的脂質組合物可以決定特定細菌攝取,且外泌體內的RNA會影響細菌基因,可以調節腸道菌相改善腸道健康,相關研究日前以發表於《CellHost&Microbe》。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通過飲食干預來改變,以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食用植物,是腸道微生物主要的碳能量來源,受食用植物RNA的是...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PNAS》更安全 更可靠 可調控的CAR-T療法
2018-10-31/
記者 薛瀹熢
近(29)日,加州生物醫學研究所(Calibr)的單位ScrippsResearch在《PNAS》上發表了最新的CAR-T研究結果。「可調控」的CAR-T療法相較於一般療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也有可能避免那些嚴重的副作用。CAR-T療法非常強大,去年,FDA就批准了諾華Kymriah與Kite的Yescarta兩種細胞免疫療法上市。但伴隨著CAR-T強大效果而來的風險也非常高。CAT-T療法的使用可...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免疫療法新進展 阻斷腫瘤免疫抑制蛋白結構解析
2018-10-29/
記者 薛瀹熢
來自比利時UCLouvain的研究團隊與WELBIO、VIB-GhentUniversity以及荷蘭生技公司argenx合作,於25日在期刊《Science》上共同發表了可抑制免疫反應的蛋白質GARP以及TGF-β1與抗體的作用的3D組裝結構,抑制GARP組成可以降低因此蛋白組成而造成的免疫抑制效果。Tregs(調節性T細胞)在人體內主要用於抑制免疫系統的表現,避免免疫系統因過度反應而造...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Science Advances》紅景天活性物能改善記憶障礙
2018-10-28/
記者 李林璦
近日(24),德國萊布尼茲研究所(LeibnizInstitute)的神經學家與植物生化學家證實藥用植物紅景天中的活性植物酯能夠增強記憶力。該研究發表在《ScienceAdvances》上。高齡化社會來臨,許多人深受記憶障礙而困擾,目前並無有效的藥物能預防及治療記憶障礙。在傳統醫學中,植物製劑被廣泛用於改善記憶能力,但由於藥物的劑量與活性難以掌控,因此藥效或者副作用也難以預測。紅景天(Rhodio...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科學要聞
《Science》腸道菌相遺傳自母親!?
2018-10-28/
記者 李林璦
日前(26),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研究人員發現,老鼠中的腸道菌相大部分來自其母親並能穩定的延續遺傳多代,推測為共同演化(co-evolved)之理論,且可能同樣適用於人類。研究發表於《Science》中。先前研究發現,哺乳類動物體內及體外都存在著大量的細菌,主要集中在腸道內,但這些細菌從何而來尚不清楚。因此,研究人員在亞利桑那州與加拿大量處共捕捉了17隻老...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Communications》大腦如何克服困難,表現得更好
2018-10-27/
記者 薛瀹熢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最近(24號)在《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了大腦如何克服複雜的心智轉換的過程,完成從未處理過的事物。想像一下,盯著鏡子,把你的名字反過來寫,使得名字在鏡子裡看起來會是正的,你的腦袋裡有需要執行這個動作的一切資訊,寫自己的名字對你來說根本瞭若指掌,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把名字反過來寫依舊是個非常困難的事。其實這是因為大腦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需要經過一系列平常...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你焦慮嗎?來點薰衣草吧
2018-10-26/
記者 薛瀹熢
近(23)日,發表於《Frontiers》BehavioralNeuroscience的研究結果發現,汽化的薰衣草分子linalool具有鎮靜作用,可用於緩解術前壓力和焦慮症,而且這種分子的效果必須要透過「聞」的,才能發揮出效果,而不是經由肺部吸收。無論是種在在花園裡或是做為香精添加,薰衣草一直以其使人放鬆的獨特特性而伴隨在我們的周遭,儘管現代醫學所使用的抗焦慮藥物,如苯二氮卓(benzodiaz...
第一頁
上一頁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迎戰阿茲海默症?臺灣療法/檢測勇闖創新賽道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2024第三屆環球生技臺灣新創CEO獎
展會直擊
查看更多
台北生技園區、生策會、DCB前進印度 探台印國際供應鏈商機
NBRP攜手四大廠商亮相醫療科技展! 新穎生醫、藥華藥、研生、磐石成果齊發
NBRP九大核心設施齊聚! 引領產學研合作、加速生醫轉譯落地
解碼基因體/代謝體!打造精準個人化健康藍圖
2024醫療科技展 醫院亮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