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科學新知
科學新知
NEW
免標定!《Nature》子刊:創新光感技術揭開TLR訊號傳導機制
科學新知
NEW
DeepMind公開AlphaFold3底層程式碼 供非商業用途使用
科學新知
NEW
《Nature》子刊: 突破腫瘤微環境!抑制乳酸助T細胞重獲活力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EJM》感染性內膜炎病患 有望減少病院治療時間
2018-09-01/
記者 彭梓涵
丹麥哥本哈根Rigshospitalet國家醫院在最新的臨床研究證實,隨機口服內膜炎治療(POET)試驗顯示,心臟左側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在治療後,改以口服抗生素似乎是安全的,可以讓患者更快地從醫院回家。相關研究日前在歐洲心臟病學會(ESC)以及新英格蘭期刊(NEJM)上發表。感染性內膜炎,一般認為是心臟瓣膜、內膜遭受細菌性感染,可分為急性與亞急性兩種,治療指南要求病患必須接受4-6週的靜脈抗生素治...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癱瘓小鼠成功再生脊髓中樞神經軸突
2018-08-31/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polytechniquefédéraledeLausanne,EPFL)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共同合作,以刺激嚙齒類動物脊椎損傷後的軸突再生的方式以修復神經損傷。有朝一日希望將相關技術應用在人體上,並為脊椎損傷患者提供治療。該研究結果刊登近期於《N...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預測心臟病發作!? 新脂肪衰減指數問世
2018-08-31/
記者 李林璦
近日(28),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發表了一種立基於斷層掃描上的冠狀動脈造影分析技術,可以透過新的生物標記脂肪衰減指數(FatAttenuationIndex,FAI)於心臟病發作的前幾年就預測到,提早讓患者進行治療預防。本研究發表於《TheLancet》中。心臟病的發作通常是因冠狀動脈發炎造成的斑塊所引起,導致進入心臟血液阻塞。而醫生若能了解哪些斑塊最有可能導致堵塞,就...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Cell》:40年來首秀 癌症新藥有望治癒白血病
2018-08-30/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HebrewUniversityofJerusalem,HU)正開發一款新型生物製藥,此藥物專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最近的動物實驗結果相關數據顯示,治癒患有急性白血病的實驗鼠比例高達50%。其研究就結果近期(8/23)發佈於《Cell》期刊。該研究團隊的開發技術已由希伯來大學技術轉讓公司Yissum出售給美國製藥公司BioTheryX。...
科學新知
腸道菌
科學要聞
《Nature Medicine》:種族才是影響人們腸道菌相的關鍵因素!?
2018-08-30/
記者 李林璦
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ofAmsterdam’sFacultyofMedicine,AMC-UvA)的MaxNieuwdorp率領研究團隊調查阿姆斯特丹中不同種族的腸道菌群組成,發現種族影響腸道菌群的威力遠大於其他因素,因此種族可能是未來在進行菌群組成與健康相關性研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指標。此研究發表於《NatureMedicine》中。 人的腸道有數以萬計的微生...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型免疫療法抑制腫瘤生長 並具再攻擊保護力
2018-08-30/
記者 彭梓涵
VIB-UGent醫學生物技術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開發針對癌症的免疫療法的新方法,在小鼠模型上證實,編碼壞死性凋亡蛋白MLKL的mRNA可誘導強烈且全身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其不僅抑制腫瘤的生長,還可以預防未治療的遠端腫瘤和轉移腫瘤的生長。相關研究日前已發布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癌症免疫療法可以誘導持久的抗腫瘤反應,而癌細胞會採用一系列不同的策略來混淆和阻礙免疫系統。免...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EJM》打破印象!ω-3 可能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
2018-08-30/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ofOxford)一項研究顯示,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發作。相關研究過程於近期(8/26)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這項研究自2005年始至2011年進行,共15,480名無心血管疾病史的受試者,但之中有比例高達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的病患。將其區分為兩大組並分別給...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 :大腦中綻放的玫瑰?「玫瑰果神經元」新發現!
2018-08-29/
實習記者 吳佳穎
近期,美國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InstituteforBrainScience)及匈牙利塞格德大學(UniversityofSzeged)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類型的神經元,可能只存在於人類大腦中。該細胞因形似玫瑰花的果實而被命名為「玫瑰果神經元(rosehipneuron)」,其功能目前仍不甚清楚,可能和視覺與聽覺有關。相關的研究結果於近期(8/27)刊登在《NatureNeur...
科學新知
AI
科學要聞
深度學習
智慧照護
MIT 教授以「原力」概念 開發智慧照護監控系統
2018-08-26/
記者 彭梓涵
在TED的一場演講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DinaKatabi團隊,利用從人體反彈的無線訊號偵測監測者的生命體徵,這是一種大膽的新方法不需要穿戴設備或笨重的蜂鳴器,就可監控患者在醫院(甚至在家中)的生命狀態。Katabi的概念來自星際大戰裡的原力(Force)-《星際大戰》裡歐比王肯諾比向路克天行者解釋「原力是絕地的力量來源,是所有生物都有的氣場,環繞我們、穿透我們,繫銀河於不墜。」這個無形...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大發現!癌細胞轉移關鍵因子L1CAM
2018-08-25/
記者 李林璦
日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MSK)團隊發現L1CAM是腫瘤細胞轉移的關鍵細胞黏附因子,若能剝奪腫瘤細胞上的此種因子便能使癌細胞無法轉移定植。未來可能可以讓癌症患者逃離癌症轉移與復發的恐懼。其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CellBiology》中。細胞黏附分子(L1CAM)可參與在許多類型癌症的腫瘤發展之中,早在2011年科...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大發現!首例靈長類長壽基因SIRT6成功敲除
2018-08-24/
實習記者 吳佳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透過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及基因編輯技術,經多年努力後終敲除特定長壽基因SIRT6,該項成果為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其研究於近日(8/22)刊登於《Nature》雜誌上。過去,人們就發現SIR2基因具延長酵母菌的作用,因此得名「長壽基因」。齧齒類動物的SIRT6基因為SIR2之同源基因,當時被認為可能具有調控生命長度的功能。過去的研究...
科學新知
科學要聞
《Nature》子刊: 二萜類天然物刺激嗅覺細胞遷移能力 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2018-08-23/
記者 彭梓涵
澳洲Griffith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超疏水塗層液態彈珠(nakedliquidmarbles),可以讓體外培養的細胞更接近人體模式,且外加二萜類天然物可讓培育的嗅鞘上皮細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保持細胞活力,進而使移植的脊隨受損小鼠恢復,未來有潛力做於神經修復的細胞移植療法。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於《ScientificReports》期刊上。鼻子中的神...
第一頁
上一頁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創新手術室」MIT大艦隊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