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Trailblazer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Meet Taiwan’s Pioneer in Parkinson’s Stem Cell Therapy!
新聞集錦
NEW
彰化員榮攜弘光科大 產學合作發展在地特色、智慧醫療;GSK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 獲國家新創獎
生技醫藥
NEW
南台灣5醫院 成立台南抗癌國家隊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瑩碩2018合併年營收創新高8.5億元 專注中國一致性評價新醫改效益顯現
2019-01-21/
記者 薛瀹熢
瑩碩生技(6677)今(21)日表示,去(2018)年因中國、韓國市場的擴展以及日本客戶追加訂單,年自結合併營收達8.51億元,達歷史新高,年增率20.78%。目前瑩碩累計已有18項產品與中國廠商簽署合作契約,專注中國一致性評價新醫改政策的效益持續顯現。瑩碩也表示,為進一步擴展日本、韓國等亞太市場,今年3月將由執行長顏麟權帶領參加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製藥業盛會「2019世界製藥原料日本展會」(CPh...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晟德與中國一品紅成立合資公司 雙強打造中國專業兒童藥企
2019-01-21/
記者 李林璦
晟德(4123)今(21)日宣布,與中國一品紅藥業(300723.SZ)的全資子公司廣州一品紅製藥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品晟醫藥,強強攜手,將打造中國兒童用藥創新平台並目標在五年內成為中國領先的兒童藥專業藥企。晟德將授權旗下的兒童一般用藥及癲癇用藥,由品晟醫藥負責中國的審評註冊、研發至當地生產與銷售。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統計,2016年兒童用藥市場規模約為5,490億新台幣且持續增長,估計至20...
醫療科技
智慧醫療
區塊鏈
彰基導入DeepQ醫療區塊鏈技術 打造AI醫療照護網
2019-01-21/
記者 彭梓涵
彰化基督教醫院與HTC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今(21)日舉辦「蘭醫師醫療照護對話機器人LINEBot」發表會,透過DeepQ醫療區塊鏈技術,強化跨院照護網的資訊安全,升級就醫前、中、後的全程醫療照護經驗,首創全台橫跨10間醫院的人工智慧AI+醫療區塊鏈對話機器「蘭醫師」,民眾只需透過通訊軟體LINE,就可以免費擁有「蘭醫師」作為個人的AI醫療助理。彰基為打造民眾最人性化就醫體驗,降低民眾的焦...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禮來抗癌藥LARTRUVO® 臨床三期失敗 股價下跌3 %
2019-01-21/
記者 李林璦
禮來(EliLilly)才剛為了擴大腫瘤市場以80億美元收購LoxoOncology公司,但不幸地於18日宣布,以LARTRUVO®(olaratumab)聯合doxorubicin治療晚期或轉移性成人軟組織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的第三期臨床研究結果未能提高患者總生存率,導致股價下跌3%。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CancerSociety,ACS)的...
生技醫藥
國際快訊
Celgene有甚麼打算? 在被收購同時 一邊擴大自己產品線
2019-01-21/
記者 彭梓涵
年初必治妥施貴寶(BMS)宣布以740億美元收購Celgene後2週,Celgene首次與2家公司進行交易,包含KynTherapeutics在免疫代腫瘤學和ObsidianTherapeutics細胞療法的領域。在BMS宣布收購之前,Celgene可能與這兩家公司的交易就已經進行,但尚不清楚BMS在這兩項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Celgene與總部位於波士頓的KynTherapeutics達成...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IBM透過微米的指尖變化 偵測帕金森氏症
2019-01-21/
記者 彭梓涵
握力的強弱通常可以做為健康狀況的指標,例如像帕金森氏症這種相關的疾病。因此,IBM以指尖結構為藍本,開發一種指甲傳感器,透過握力使指甲彎曲和移動的關鍵指標,來監控人類健康。我們身體的表皮系統大部分是由皮膚、指甲和頭髮組成,其主要目的是保護我們內部身體元件免受病原體、毒素、紫外線輻射、脫水和溫度變化的影響,表皮系統還為我們體內神經原體感系統提供感知受器。目前使用皮膚傳感器測量疾病變化的方法,是透過運...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博信新藥TBS-0021 獲FDA核准一期臨床
2019-01-20/
記者 王柏豪
台灣新創公司博信生技TBS-0021獲美國FDA核准進入一期臨床實驗。TBS-0021 是一款經由靜脈注射以診斷為目的的超音波顯影劑。截至目前,超音波顯影劑由外商製藥廠壟斷,TBS-0021不但是台灣,更是亞洲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產品。根據統計,超音波顯影劑過去六年來以20~30%的年複合率成長,調查報告預估到2024年時可達16億美金市場,或有望撼動外商獨大地位。在醫學診斷上,電腦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ric Betzig助攻 「充氣」果蠅腦揭示超清神經影像
2019-01-19/
記者 薛瀹熢
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神經學家EdBoyden與工作同仁們苦苦思考著該如何才能將大腦中的神經連結與互動看得更清楚。最後,他們得到了一個簡單粗暴的結論:既然果蠅腦的樣本太小不容易看,那我們就來把樣本變大。差不多同一時間,曾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的EricBetzig,與他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利亞農場研究園區的同事們一起宣布了全新的晶格光板(light-sheet)顯...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iPS與CAR-T結合 科學家成功將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為成熟T細胞
2019-01-19/
記者 薛瀹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一種新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可以將能不斷分裂生長的多功能幹細胞分化為能夠殺死癌細胞的成熟T細胞。此結果於近(17)日發表於《CellStemCell》。在人體中,T細胞不僅可以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病原菌的威脅,更可以幫助身體對抗癌症。相關技術目前已發展為細胞免疫療法CAR-T。目前,CAR-T療法必須要從病患身上取得免疫細胞,再將其改造後送回病人體內對...
新聞集錦
國際快訊
Google母公司旗下Verily 研究型智慧手錶獲FDA批准可檢測心電圖
2019-01-19/
記者 李林璦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生命科學子公司Verily日前才剛獲得十億美元投資,昨(18)日,Verily宣布旗下一款研究人體健康狀況的智慧手錶StudyWatch獲FDA批准可用於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的檢測。Verily前身為GoogleX生命科學部門,於2015年8月由Google創辦人SergeyBrin宣布成為子公司獨立營運。2017年Veril...
新聞集錦
全球新聞
Apple、 J&J攜手 提升Apple Watch心房顫動診斷和中風預防
2019-01-19/
記者 彭梓涵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9月批准蘋果手錶(Applewatch)內置心電圖軟體為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而蘋果公司也和嬌生集團( Johnson&Johnson)合作一項多年研究,以提升最新AppleWatch功能,比以前更早、更快幫助老年人進行心房顫動的診斷。此手錶具有心電圖(ECG)功能和上個月最新發表的不規則心跳通知,這兩家公司計劃在今年晚些在美國推出大型計畫,將進行一項受控的隨機...
新聞集錦
科學要聞
微型植入物透過光來控制過度的膀胱反應
2019-01-18/
記者 彭梓涵
來自華盛頓大學疼痛中心和麻醉學系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膀胱植入傳感器,透過光遺傳學技術,在過度頻尿小鼠體內打開植入裝置的LED光源,光線活化膀胱神經細胞中的光敏蛋白(light-activatedprotein),進而阻止細胞向大腦發送排空訊息。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生物電子醫學的快速發展,已有用於治療疾病的體內植入電子設備。在臨床中,調控膀胱神經細胞的這種方法可以治療經常迫切...
第一頁
上一頁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