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Language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English
French
German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HOME
新聞
服務
訂閱
廠商
EN
關於
下載 APP
聯絡
查看購物車
請選擇單元
每日新聞
市場分析
生醫人物
創新創業
展會直擊
雜誌報導
出版品
搜尋
會員登入
註冊
新聞
每日新聞
生技醫藥
醫療科技
再生醫學/細胞治療
科學新知
政策法規
應用生技
論壇報導
新聞集錦
GBI International
市場分析
產業報告
市場觀測
漲跌排名
查找廠商
人物
編輯專欄
人物專訪
國際專訪
專家觀點
【影】技術焦點鏡
【影】生醫名人錄
創新創業
新創動態
活動快訊
生醫攬才
生醫永續(ESG)
投募專區
本刊公告
展會直擊
論壇報導
台灣醫療科技展(Healthcare+)
德國醫療器材展(MEDICA)
日本生技展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
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年會(ASCO)
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年會(JPM)
產業論壇
海外展會
Podcast
活動
出版品
買書
環球生技雜誌
亞洲生技大會快訊
Podcast
編輯部公告
新聞
GBI International
NEW
RNA Revolution: 3 Nobel Prizes, 2 Global Vaccines, and Taiwan's Path to Biotech Leadership!
新聞集錦
NEW
12/31《生技股動態》
新聞集錦
NEW
Pfizer與Sangamo分手! 終止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合作 股價暴跌64%;嬌生攜手日本科研製藥 續攻異位性皮膚炎新藥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GSK和賽諾菲啟動新冠疫苗第一、二期臨床;Akebia慢性腎臟病貧血三期臨床失敗
2020-09-04/
環球生技
《法國》GSK和賽諾菲啟動新冠疫苗第一、二期臨床美國時間3日,葛蘭素史克(GSK)和賽諾菲(Sanofi)宣布,將啟動共同研發的佐劑型新冠疫苗第一、二期臨床試驗。將招募440名健康成年人,在美國11個測試地點進行,旨在評估新冠候選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兩家公司表示,預計將在2020年12月初獲得臨床結果,並在年底展開三期臨床試驗。如果臨床試驗達到終點指標,...
新聞集錦
國際科學家攜手發表遺傳基因編輯報告 初步應僅限於單基因疾病
2020-09-0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3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AcademyofMedicine,NAM)、美國國家科學院(UnitedState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NAS)與英國皇家學會(RoyalSociety)組成國際委員會,針對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發表有關「遺傳基因體編輯」的200多頁報告,指出使用強大功能的DNA編輯工具(如CRISPR)改寫人類胚...
新聞集錦
美國普渡大學開發便攜式臭氧貼片裝置 治療慢性傷口感染
2020-09-04/
記者 彭梓涵
近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材料工程學團隊,開發一種低成本可穿戴貼片裝置,該裝置可自行生成臭氧,並透過梯度孔隙的多層結構釋出到皮膚傷口,達到抗菌的同時也刺激局部組織修復和再生。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FrontiersinBioengineeringandBiotechnology》期刊上。臭氧療法是一種氣相式的抗菌療法,臭氧會使細菌、病毒、真菌、酵母和原生動物細胞膜中磷脂...
新聞集錦
軟銀領投新加坡數位醫療新創Biofourmis完成1億美元C輪募資
2020-09-04/
記者 劉端雅
美國時間3日,總部位於波士頓的新加坡軟體新創公司Biofourmis,完成1億美元的C輪募資。該募資由日本電信公司軟銀集團(SoftBank)領投,新資金將用於加速發展其智慧健康監測和數位醫療產品的開發和商業化。除了軟銀以外,其他投資者包括:OpenspaceVentures、MassMutualVentures、紅杉資本(SequoiaCapital和EDBI。加上去年B輪募資的3500萬美元,...
新聞集錦
《Science》子刊封面:「溶瘤病毒+CAR-T」 創新療法攻破實體瘤
2020-09-04/
記者 巫芝岳
近日,美國癌症獨立研究與治療中心希望之城(CityofHope)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結合溶瘤病毒(oncolyticvirus)與CAR-T細胞療法的技術,並在小鼠實驗中證實,該療法能突破CAR-T在實體瘤治療上的限制,更有效根除實體瘤。論文於2日登上期刊《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同時獲選為封面故事。研究人員先是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出一種稱為「OV19t」的溶瘤病...
新聞集錦
Lyell Immunopharma攜手Orca Bio 攻實體瘤CAR-T
2020-09-04/
記者 李林璦
美國時間2日,被大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看好的LyellImmunopharma宣布與新創公司OrcaBio簽訂合作協議,將結合OrcaBio的精確純化T細胞技術和Lyell在T細胞生物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共同發展針對實體瘤的CAR-T細胞療法,打破CAR-T在血液腫瘤到實體瘤的屏障。 鮮為人知的Lyell公司去年受GSK青睞簽定了一項為期五年的協議,該合作將利用Ly...
新聞集錦
BTC2020
沈榮津、BTC委員:以精準健康翻轉產業再創新機會
2020-09-03/
環球生技
歷經2天半的2020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BTC)在今(3)日圓滿謝幕,由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親自蒞臨總結致詞,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陪同聆聽由BTC委員代表張鴻仁代表大會所報告的BTC總結建議。今年的會議主軸聚焦展望臺灣新未來,從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趨勢,檢視我國生醫產業推動進展,提引出「精準健康」的概念與策略方向,朝向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之全方位...
新聞集錦
BTC2020
BTC委員、特聘專家演講重點及意見摘要
2020-09-03/
環球生技
今(3)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簡稱BTC)舉辦閉幕式,會中BTC委員張鴻仁,盤點今年BTC委員及專家的觀點,為未來十年的生技產業策略提出建言。本刊依會議報告內容彙整為表格,於以下要點式呈現。發言人重點意見摘要行政院長蘇貞昌生技產業為蔡總統第一任期5+2創新產業,及本任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發展重點。希望未來更利用遠距醫療、遠距教學、大數據技術等科技,掌...
新聞集錦
BTC2020
2020 BTC張鴻仁三大方向、21點建議總整理
2020-09-03/
環球生技
今(3)日,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Committee,簡稱BTC)舉辦閉幕式,會中由BTC委員張鴻仁,為三天的會議進行總結報告,盤點今年BTC委員及專家的觀點,並為未來十年的生技產業策略提出建言。張鴻仁表示,今年BTC會議吳政忠召集人將主題鎖定在「2030臺灣新未來」,疫情還沒有結束,就開始擘劃如何建立產業新格局,由精準健康基盤來帶動產業創新。他也指出,過去會議後各部會...
新聞集錦
蕈狀芽孢桿菌、螢光神仙魚、咸豐草治療糖尿病 榮獲產學鏈結合作獎
2020-09-03/
記者 劉端雅
今(3)日,科技部補助農業生技分析與促進辦公室,舉辦「農業生技聯合成果記者會」,並進行「產學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意向簽署,以及頒發「產學鏈結合作獎」以資勉勵。科技部從計畫推動成果中,精選動物生技、植物生技及微生物生技三項傑出案例授予獎項,分別為: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副校長黃振文研發的「蕈狀芽孢桿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龔紘毅研發的「螢光神仙魚」、中央研究院農...
新聞集錦
新聞集錦
BMS口服劑型Onureg獲批 成首款AML緩解期療法;免疫療法新材料! 仿生水凝膠助T細胞體外增殖
2020-09-03/
環球生技
《臺灣》全球最高解析非侵入活體光學斷層掃描儀安盟ApolloVue®S100獲FDA認證今(3)日,安盟生技宣布,其開發的非侵入式高解析活體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儀(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ApolloVue®S100影像系統,獲得美國FDA二類醫材認證,比預計快了3個月,將正式進軍國際。《臺灣》臺灣再添獨步全球之候選新冠疫苗!中研院與先知生技成功開...
新聞集錦
借重IBM超級電腦! 美科學家發現 緩激肽風暴可能才是COVID-19發炎主因
2020-09-03/
記者 彭梓涵
近日,田納西州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研究人員,使用全球第二快IBM的超級電腦「高峰」(SUMMIT),與COVID-19有關的17,000個基因樣本中的40,000多個基因的數據、25億種遺傳組合,並提出緩激肽假說(bradykininhypothesis)新理論,說明新冠病毒如何影響人體。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已不是第一次借重超級電腦算力,進行大規模數據的分析,今年3月,該實驗室也利用...
第一頁
上一頁
871
872
873
874
875
下一頁
最後頁
當期雜誌
查看更多
RNA核酸藥品掀狂熱 引領10年藥物大未來?!
記者列表
查看更多
記者 彭梓涵
記者 王柏豪
記者 吳培安
記者 李林璦
記者 鄔麗.巴旺
記者 黃佳啟
影音專區
查看更多
【影音】莫德納科學長:面對下一次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