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史丹福科學家:老化「巨噬細胞」 成認知衰退關鍵

2021-01-22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20)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的科學家,解開了為何在老化動物體內,發炎反應會加劇的一項機制;也發現若抑制老化巨噬細胞(macrophage)中的發炎訊號,能讓小鼠的記憶力「回春」,甚至改善已退化的認知功能。該研究論文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動物體內常見的免疫細胞——巨噬細胞一旦被活化...

史丹福大學王智弘:台灣可善用防疫經驗優勢,協助「遠距醫療」發展並培養長期「生醫創新」

2021-01-07 / 記者 彭梓涵
報導/彭梓涵 今(7)日,由臺北醫學大學舉辦之「面對新冠疫情時代迎接台灣的新機會」專題講座,邀請史丹福醫學院(StanfordUniversity)副教授兼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美思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王智弘副教授(JasonWang),分享疫情下台灣如何善用現有防疫經驗,創新並面對未來挑戰。 王智弘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兼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擁有醫學博士學位並專長於公...

史丹福醫學院:感染新冠免疫反應全解析 一年內較不易再感染

2020-12-26 / 記者 李林璦
編譯/李林璦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Medicine)研究顯示,新冠肺炎(COVID-19)輕症患者的抗體有較高的比例可以辨識病毒的棘突蛋白(spikeprotein),而其整體抗體濃度比重症患者低,在康復後、約感染的1~4個月內,多數患者的IgM、IgA和IgG濃度下降。SeroNet中心聯合主席ScottD.Boyd指出,這與常見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同一人在一年內再次感染的狀況並...

為何雞鴨不會得新冠肺炎? 史丹福科學家從「蛋白質結構」揭秘

2020-12-07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3)日,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結構生物學家,針對新冠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結構進行了分析,指出雞、鴨等動物之所以不易被新冠病毒感染,是因為其ACE2受體上的某些突變特徵所致,這項研究發表於期刊《PLOSComputationalBiology》。先前的研究已指出,目前的新冠病毒是起源於蝙蝠或穿山甲,而除了人類外,牛和貓似乎也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像是豬、雞、鴨等...

較量張鋒?! 史丹福最新「CRISPR+微流道」新冠檢測 半小時可得結果

2020-11-09 / 記者 巫芝岳
編譯/巫芝岳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利用CRISPR/Cas12檢測新冠肺炎的技術,能使用可攜式的儀器,在30分鐘左右得知檢測結果,較日前FDA已授予緊急使用權(EUA)、由CRISPR先驅張鋒所開發的CRISPR檢測技術更加便利。論文於3日發表在期刊《PNAS》中;團隊目前也正與福特汽車合作,將該技術商品化中。該技術是先利用電場來純化鼻腔拭子樣本,並透過微流道晶片(microflui...

才成立1年便獲羅氏青睞!史丹福AI新藥開發新創Genesis與Genetech合作

2020-10-20 / 記者 吳培安
編譯/吳培安甫於去(2019)年成立、衍生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AI新藥開發公司GenesisTherapeutics,於美國時間19日,宣布與羅氏集團(Roche)旗下Genentech達成合作協議,未來將由Genentech決定疾病標的,將AI用於藥物探索(drugdiscovery)。 羅氏也將給予Genesis相關的前期金、里程碑金、授權權利金,但目前Genesis執行長EvanFeinber...

再生醫學新突破!《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運用幹細胞再生關節軟骨

2020-08-20 / 記者 王棋祺
近(18)日,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化學訊號控制骨骼幹細胞的生長,從而找到如何使關節軟骨再生的方法,這種方法可在小鼠和人體組織中再生關節軟骨。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NatureMedicine》。骨骼幹細胞是一種會自我修復的細胞,負責骨骼、軟骨和特殊類型的細胞的產生,這項新研究主要在Chan的實驗室和醫學教授MichaelLongaker一起進行。外科助理教授CharlesK.F.Chan博...

史丹福王智弘:台灣可助發展中國家數位化抗疫

2020-07-23 / 記者 巫芝岳
今(22)日,2020亞洲生技大會(BIOAsia-Taiwan)第二天論壇中,繼昨日探討新冠肺炎(COVID-19)國內的醫藥研發成果後,進一步針對「疫情如何改變人類生活」議題進行討論。會中特邀3月初在頂尖醫學期刊《JAMA》發表論文,讓台灣抗疫成果首次站上世界舞台的史丹福大學公衛學者王智弘(JasonWang)親臨演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攝影/巫芝岳)本場論壇由台灣研發型生技...

《Nature》老化讓蛋白質無法進入大腦!? 史丹福科學家揭血腦屏障老化真相

2020-07-06 / 記者 巫芝岳
近(1)日,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科學團隊發現,血腦屏障(BBB)的通透性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即許多透過血液運送的蛋白質,會隨著老化而難以進入大腦。該研究不但推翻過去認為BBB通透性應隨年紀增長而增加的理論,也提出未來可能作為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療法的新標靶;該研究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由神經科學教授TonyWyss-Coray率領的團隊,以不同年齡的小鼠為研究對象,先自小鼠血漿中提取蛋白質,並...

史丹佛大學開發速效穩定胰島素 10分鐘即可達最大作用

2020-07-02 / 記者 彭梓涵
美國時間(1)日,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一款新型快速吸收胰島素製劑(UFAL),該製劑在糖尿病豬模型中可在9分鐘內即可達到最大作用(高峰),比現有的產品快兩倍以上。相關研究日前已發表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期刊上。糖尿病組織對現有的速效胰島素注射劑並不完全滿意,一些患者認為它們還不夠快。因此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設計一款新型快速吸收胰島素製劑,其是一種單體胰島...

美國史丹福Biodesign落地臺灣北醫 帶動醫材創新

2020-06-09 / 記者 吳培安
近(2)日,臺北醫學大學宣布與史丹福大學創新醫材設計中心(StanfordByersCenterforBiodesign)簽約,三位北醫體系醫師亦完成StanfordBiodesign全球國際導師訓練,並在北醫大體系內導入StanfordBiodesign醫材創新訓練課程。北醫大表示,今年北醫體系三名醫師——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北醫附設醫院骨科吳孟晃醫師、雙和醫院骨...

史丹福新數據:美新冠肺炎遠超出官方數字 高出85倍

2020-04-19 / 記者 劉端雅
近(17)日,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實際數量,可能比官方統計的數據高出85倍。研究人員在4月初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縣(SantaClaraCounty)進行了一項試驗,對3,330名成人和兒童進行SARS-CoV-2抗體測試,發現聖塔克拉拉縣有2.49%到4.16%的人口有COVID-19抗體。研究團隊指出,根據數據顯示,在4月之前,聖...